-
1 # 老伏的足球世界
-
2 # 張笑飛
區別在於有壓力或無壓力下的發揮穩定性,也包括抗壓性!
比賽場上不是在PS操控遊戲,也不是在看臺或電視機前透過俯視角度觀察所有人的空間與傳球路線,球員在場上都是以第一視角來進行比賽,在完成每一個技術動作時都有包括當前體能狀況、呼吸狀況、有無對抗狀況或干擾狀況下以及看不見的壓力作用,這也是很多看球人和踢球人對待足球理解的不同,你覺得這個球可以傳,但是在第一視角里他的路線可能會被遮擋,這也是很多頂級球員與優秀乃至普通球員的價值體現,頂級球員往往更有上佳表現的原因除了技術也源自內在的東西。
在無煩擾或無壓力狀態下,一般球員都可以完成近乎於指哪打哪的能力,例如十次機會中有的人可以完成半數以上的成功率,有些人則不到三成,而高水平的則可以在6成以上,資料不一定100%準備,但大機率上是如此。
足球場上考驗的不單單是技術,在一場比賽中有些球員技術很好但抗壓能力較差,也會發生比較不符合平時訓練的的水平發揮,這些多半是因為自身心理抗壓能力強與弱來決定,普遍出現在年輕一些或比賽較少的球員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些人踢得很好,有些人雖然熱愛但球技也不懶,但到了真刀真槍的時候就會出現失常情況。
在高水平足球比賽中,球員多數在高強度、快節奏攻防轉換、對手會對空間和本方球員進行施壓式逼搶,那麼在這個短暫時間內你要完成準確的傳接時,不單單有心理因素對自身的影響,也有其他外部環境如視野受限等因素干擾,所以有對抗和無對抗的技術能力表現是不同的,取決於你的心理及技術穩定性。
-
3 # 尼古拉唐僧兒
核心問題是抗壓能力,有些球員越是大賽越筐瓢,並不是自身技術差勁,而是抗壓力能力弱,胡思亂想得多,無法集中注意力做到心無旁騖,越是自我負面暗示不能控制越容易失誤
-
4 # 太陽E10000
從未見過一個球員可以做到在追求球的力度的前提下可以指哪兒打哪兒打。別說任意球,哪怕點球,你要能做到指哪兒打哪兒,還不個個掛死角?
-
5 # 冰淇淋的米
你看到的,只是他們成功的那一次的影片,這個成功也許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的,你看不到而已。如果每個球員在比賽時都像他成功那一次的發揮,守門員或者人牆基本上就是擺設了……
-
6 # 海陵波哥
對於職業門將來說,即使是理論上死角的球,也要達到一定的速度才會進。球速達不到基本就被撲掉了,還有人牆起跳的高度,平時無人干擾的死角,一旦人牆起跳可以擋出去大部分。
-
7 # 酒館演說家
首先不是籃球命中率真沒那麼好 最主要的即便是籃球練習沒有防守情況下是可以很高命中率 但是運動戰加上防守就會下降很多 道理一樣
像貝克漢姆,梅西,厄齊爾等人都有那種很遠距離踢中一個小目標的影片,有這樣的準度,罰任意球時也並沒有對方球員上前干擾,為何不能踢中球門死角呢?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嘗試來回答下。
首先確定一點,你所說的影片中遠距離踢中一個小目標的影片是沒錯,但是千萬別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機率的問題。就算讓足壇最帥的男人之一貝克漢姆來罰任意球也只是一個機率的問題。
應該還有人記得02年世界盃預選賽上,小貝的那腳價值一個億的任意球,一下成為了全英國的英雄。但是你可要知道,在那粒任意球之前,小貝已經連續罰了多腳的任意球了,具體是7還是6了,已經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如果真的可以指哪打哪的話,那場英格蘭至少也進了4個以上的球。
重要的是,這就像唱歌一樣,同一首歌你在錄音棚裡可能要唱個上千遍才能在真正大舞臺上保證最佳的效果。所謂的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就是這個道理。
哪怕球員在訓練時的腳法再出神入化,進球的機率高到50%,那到了真正的比賽現場一定會出現不同的心理特徵。
首先訓練一定比比賽來的輕鬆,在輕鬆的狀態下,發揮出好的狀態或許會更高一些。可一旦真的到比賽現場之後,幾萬名球迷在看著你,那樣的壓力下,更難以打出訓練時的腳法。
同時比賽時誰都無法判斷任意球在什麼地點發生,將要面對什麼角度和距離的球門,以及人牆的高度等等。
舉個簡單的例子,點球。點球點距離門線是11米,球門是7米多,站在11米外踢中7米多的球門,這在訓練中對球員真的很簡單。哪怕再牛逼的守門員面對點球也很難撲救出來,可在關鍵時刻的點球大戰中,看看多少球員倒在了點球點上,你不能說他們腳法有問題,確實是心態啟到了關鍵的作用。
而只有透過在場下經過了上千次,甚至上萬次的練習後,才會逐漸提高在比賽中任意球的機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