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魏書生

    自古英明神武的皇帝似乎都解決不好太子問題。秦始皇有扶蘇,漢武帝有劉據,隋文帝有楊勇,李淵有李建成,落到李世民自己頭上依然擺脫不了這個魔咒!李承乾是長子,他的謀反是被逼的。

    第一,家族的影響。李世民就是透過玄武門之變謀取的皇位。李建成也不是慫包一個,就是做事不夠果敢,被李世民一鍋端了。李承乾也怕自己會重蹈覆轍,加上弟弟魏王李泰也蠢蠢欲動,李承乾已被逼到牆角了。

    第二形式的逼迫。李世民既然已經立下了李承乾,就該為太子保駕護航,確保太子順利接班,可是太宗皇帝卻又過分寵愛魏王李泰,使李泰有了覬覦大位的念頭。父親的縱容,弟弟的舉動,無不導致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第三大臣的攛掇。太子之位難保,侯君集等鼓動太子效法李世民,來個武裝奪取政權,要不然,最後人頭落地的就是李承乾自己。

    最是無情帝王家,李世民透過喋血玄武門,雙手沾滿兄弟的獻血登上皇位,誰料自己的兒子們也爭得你死我活!真是因果報應!

  • 2 # 尋根拜祖

    李承乾就是典型的皇家“傷仲永”,他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小時出眾,未必大時出色,人的一生不光是“女大十八變”。李承乾倒在了青春期的叛逆,李世民越是挽救,他反而滑得越遠,真是辜負了一片慈父心!

    一、少年李承乾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生於武德二年。傳言名字是唐高祖李淵所取,表面理由是李承乾出生於承乾殿,深層含義為“繼承皇業,總領天地”。這個說法很不靠譜,武德二年的皇帝是李淵,太子是李建成,李淵給皇孫起名李承乾,把太子李建成置於何地?明顯是後人附會的說法。

    雖說附會,不過,李承乾幼年確實表現出了不同凡響的地方。

    武德五年,年僅3歲的李承乾就開始讀書;

    5歲開始讀儒學經典;

    7歲被冊立為太子。史書說李承乾既聰慧,又仁孝;

    11歲時,李世民就讓李承乾旁聽訴訟斷案,此後打官司的人如果有不服的,一律交由太子決斷;

    14歲的時候,李世民即興考察李承乾的才學,令他寫治國策論,李承乾立刻龍飛鳳舞,寫了三頁紙的論文,唐太宗看後大喜,誇他“深得經邦之要”。

    李世民為了培養兒子,也是嘔心瀝血。一方面作為父親,他為了兒子的學業,聘請了最頂級講師團隊;為了培養兒子的品行,他又精心挑選道德師友伴隨左右;為了兒子瞭解民生,他要求太子身邊的人多講民間疾苦;為了兒子的健康,他多次拜佛祈禱,修建廟宇。總之很少有哪個帝王如此上心地培養儲君。

    二、叛逆期的李承乾

    20歲之前李承乾就在這種幸福的環境裡,快樂地成長。不幸的是,20歲之後,李承乾像突然著了魔,心性大變。以前的恭謹仁孝不見了,代之的是叛逆,以前的道德情操也喪失了,開始迷戀男寵,還對親人下毒手。

    李世民很憂心,又不斷派遣各色老師去規勸太子。可惜的是,這些老師們無論多麼負責任,卻始終不見太子回到從前,相反這個叛逆青年表現得越來越出格。你越批評我,我越對著幹,你越對著幹,我越加嚴厲地批評,師生之間的關係不斷形成死迴圈。

    後來,李世民殺了李承乾的男寵“稱心”,悲憤的李承乾竟然公然挑戰父親的權威,在宮中為“稱心”立牌祭奠。父子關係從此惡化。

    但李世民是個非常好的父親,他沒有放棄自甘墮落的兒子,甚至讓他最得力的大臣魏徵做太子太師,以圖挽救太子。但魏徵也失敗了,他可以勸得動李世民,卻怎麼也改變不了李承乾。

    其實不奇怪,魏徵自己就說過,勸諫皇上不是勸諫者多偉大,而是能接受勸諫的人才偉大。李承乾鐵了心叛逆,你說什麼他都不會走心。

    三、滑向深淵的李承乾

    好孩子變叛逆青年,李世民欲哭無淚。李承乾出格的事也越來越升級,竟然多次想謀殺老師張玄素等人。

    後來魏王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寵愛,對太子之位形成威脅,李承乾竟然試圖暗殺李泰。對此,李世民還是忍了,他還在試圖拯救太子,那個曾經令他驕傲的兒子。

    直到有一天,李承乾竟然勾結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準備起兵謀反逼宮。李世民痛心疾首,只得下令將太子幽禁。

    最終,李世民仍然捨不得按律處置李承乾,而是走後門將他貶為庶人,發配黔州。這一年,李承乾也僅僅只有24歲。一年後,李承乾病逝於黔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取笑別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