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穀神不死
-
2 # 一夫82
不過五千字的《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主張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倡導弱勢哲學,其思想價值的根基,應該說是在觀透了人的生老病死的規律後得到的一種穎悟。
在《老子》第七章有這樣一段話: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那麼,老子說天地"不自生",天地又是誰生的?現代天文學認為產生於"大爆炸",多數宗教認為是上帝創造,中國的神話說是盤古開天地,《易經》認為是太極,老子認為是"道"。
天地之長久,在於"不自生",人的生生死死也同天地一樣,生而不生,死而不死,真正的無須過於看重。這是對人生的最透徹的哲學觀。
然而,說到每一個個體,生老病死又是那樣的現實,任何人迴避不了,除非得道成仙。彭祖八百歲只不過人的夢想而已!
有些帝王想萬歲萬萬歲,反而短命,或者服用丹藥反而減壽;有些人順其自然,卻長命百歲。
由此可見,"不自生"者生生不息,欲強生者反而生不由己。難道老子不是觀透了人的生老病死的真諦嗎?
-
3 # 天沙論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一段話。可以說這則千古名言是《道德經》的精髓,充分體現了老子哲學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在這裡,老子把具有生命主觀個體的人類看作是天地自然的客體,認為人的行為包括生命,均受制於道也就是天地自然。這句概括和參透宇宙玄機的話,非常深奧,耐人尋味,充滿人生智慧。
自然,老子更是觀透了人類生老病死的生命規律。
說到對人的生老病死和生命規律的理解和看法,老子《道德經》中還有這樣一句名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是一為有非凡智慧的聖者。他的每句話都隱含著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用今天的話來說,他講的這段話既是共性普遍規律,又是個性行為準則;既講“政治”即為官之道,又講“人生”即養生或曰安身立命之法。
一個人如何才能實現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和理想境界呢?老子告訴我們:天地所以能夠永恆長久,在於其“無我”即不自私、不為己。智者在利益面前“利他”而身居其後;面對種種誘惑而身居其外,因此能立於不敗之地而成就大事。以其處事之“無為”而終達人生之“有為”。反之會怎麼樣呢?老子沒有道破天機。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往今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人生悲劇每天都在塵世間輪迴上演。
天地無私故能成其大、恆其久;智者無我方能安其身、肆其志。人生不易尤須智慧。如果我們每個人上小學或者上初中的時候,好好讀讀《老子》,特別是能夠參透偉大先哲的這些充滿智慧、哲理和意味深長的教悔,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善莫大焉!
-
4 # 詩驀詩書畫
天地間萬物自有生老病死之規律,也有千變萬化之定數。“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誰也不知道今日生,明日死,老子本人也不能倖免。所以,這不是老子能觀透的,老子是聖人不是仙人。《老子》一書,“道”論自然,“道”講陰陽,四季輪迴,冬冷夏熱,春秋間隔,緩急勿燥,水滿則溢,月盈虧多,萬物軌跡,自然法則,浩瀚宇宙,無限謎多。人與“道”抗衡,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有一句話說:“閻王要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是的,誰也不能預測壽命於長短。所以,好死不如賴活著,活得越體面,生命從此精彩。吃得下,睡得著,要相信是老天給予的福分;有人愛,有人疼,朋友義,要相信是前世修來的福報。其他所能擁有的,半由人謀,半由天定,一切隨緣。因此,請珍惜老天給予的福分,享受前世修來的福報吧!至於生老病死這一話題留著以後慢慢再說吧。
回覆列表
應該是的。按照老子的論述。人的一生,應該是身體機能逐漸發展進步的一生。年齡越大,身體機能應該越強。
於是,人是可以長壽的!並且是擁有各方面的智慧和能力的!
這有點金庸武俠裡大俠的意思,年齡越大,內功越高,武功越高,比如《笑傲江湖》裡的風清揚,《倚天屠龍記》裡的張三丰等。當然,小說裡的人物比較藝術化,可也反應出正常修道的人的一生該有的模樣。
正常修道的人,健康長壽、功夫深厚、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