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單少傑

    要看我們是否構成競爭關係了。

    一提到“與人類有同等智慧”,我們本能的就會想到那些侵略地球的外星人,似乎有較高的智慧就等於侵略,然而這兩者並沒有必然聯絡啊,只是以我們的歷史經驗看,我們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不斷侵略的歷史(我們似乎沒幹什麼好事),但並不代表另一種有高等智慧的生命就一定有侵略性啊,萬一它是植物呢……

    人類會有侵略性,是因為我們只能依賴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我們只能被動的尋找資源,一旦我們的種族壯大了,就必然面臨資源短缺的現象,只能不斷侵略其他種族來擴大自己的生存範圍。但假如這種有高等智慧的生命是自養生物,比如植物(植物跟我們有絕對的生殖隔離),它們雖然為了爭奪Sunny,可能也會不斷向外擴張,但這種擴張並不一定以其他種族的傷亡為代價。雖然它們也會合成一些有毒的物質或者長出刺來保護自己,但植物很少有主動出擊的,而且既然它都有了高等智慧了,那麼選擇與其他生命合作來共同生存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所以,無論兩種生命的智慧程度誰高誰低,要判斷它們未來的關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它們是不是佔據同樣或相近的生態位(生態位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佔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係與作用),生態位越接近的生物,競爭關係就越大,越容易殺得你死我活,但如果它們的生態位很遠,不構成競爭關係,那麼是完全可以形成互利共生的狀態的。

  • 2 # 賽翁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說,如果現在地球上有與人一樣高智商的動物,而不是一個物種的靈長類或另一種”人類”,會怎麼樣? 有兩種可能,這也是由動物或高等靈長類的本能決定的,即目的都是為了生存與繁衍,為了食物與地盤。而且高等靈長類,如大猩猩或黑猩猩,都有殺死同類,攻擊鄰里的特徵。 一種是二者勢不兩立,一方將另一方戰勝或消滅,最終只有一方生存與繁衍,或者是我們智人,或者是另一類”人類”;另一種是二者勢均力敵,雖然二者為了爭奪食物或爭搶地盤,經常發生戰爭或爭鬥,但二者力量達到了平衡,也就是誰也無法消滅誰,二者只好在爭鬥中相處。

    尼安德特人復原圖

    現在在來說說為什麼會有上述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勢不兩立型。這在人類歷史上,就曾發生過這種情況。根據人類學家研究,在30萬~3萬年前,在舊大陸地區,非洲、歐洲和亞洲,就曾生活著兩類或不屬於同一個物種的人類,一類是40萬年前就在歐洲與非洲遷徙的”早期智人”,就是常說的尼安德特人,他們是歐洲海德堡人的後裔,腦容量最高有1750毫升,有了語言表達能力,會製作工具,但體型矮小,一般165釐米左右。

    智人生活復原圖

    另一類是出現在30萬年前,後來也遷徙到了歐洲、亞洲等地,他們就是我們的最近直接共同祖先,智人,他們是非洲海德堡人的後裔,腦容量可達1600毫升,具有更為發達的語言,團隊合作能力較強,身材修長,跑動較快,能夠製作更加精緻的工具。 尼人(尼安德特人的簡稱)與智人,大約在15萬年前至3萬年前,都生活在大致相同的地域,所以兩種不同物種的人,為了食物或地盤常常發生打鬥,甚至戰爭,二者發生打鬥或戰爭的次數,已經無法統計,最終大約在8萬至5萬年前,智人戰勝了尼人,走出非洲,來到了歐洲、亞洲,消滅了早先生活在那裡的尼人,並最終到達澳洲,在14000萬或12000年遷徙到北美洲和南美洲,至此,智人佔領了世界五大洲。大約在3萬年前,尼人因環境所迫而滅絕。

    第二種是勢均力敵型。二者的力量相差無幾,雖然常常發生爭鬥,但誰也無法消滅誰,只好生活在同一地區,如生活在剛果河北岸的大猩猩與黑猩猩,二者為了食物與地盤,不斷打鬥,但仍然生活在同一地區。

    即使同一物種的智人,在歷史上,不同種族或不同部落,甚至不同宗教派別之間,曾發生過無數次戰爭或爭鬥,直到現在,世界仍不太平,戰爭不斷,這是人類的本性導致的。

    綜上所述,如果真如問題所言,只能出現上述兩種情況。

  • 3 # 比活的長

    不死不休的戰爭。

    就是沒有生殖隔離,也有大規模種族屠殺,這個事情歷史上發生了不是一次兩次。

    非我族裔,其心必異。

  • 4 # o炫瘋o

    估計就是一直幹到另一種滅絕吧,在人類進化成我們這樣之前不是有很多和我們差不多的,不同種類的智人麼,後來都沒了

  • 5 # 傻客氣

    人類自己為了利益都打的和熱窯似的,和另外一個更不是要你死我活?人類內部的三觀是有利於人類的發展的,對於外部,適用叢林法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柳永為什麼被稱為柳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