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26。詩人汪國真因肝癌病逝,終年59歲。喜歡他的人紛紛提起他最為膾炙人口的"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因其去世而再次掀起的"汪國真熱"伴隨的卻是一些爭議。他們譏諷汪國真的詩歌只是遮掩文化貧瘠的一碗雞湯。詩人朱大可對汪被冠以"大師"的說法提出異議,表示"大家不懂詩的話,還是默哀的好"。
2017.12.14。詩人余光中病逝,終年90歲。悼念的聲音中,似乎就沒有那麼刺耳的批判了。"余光中先生走了但鄉愁永遠都在""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光在心中"諸如此類真摯而深沉的懷念鋪天蓋地。
同樣是一代現象級的詩人,詩歌都被選入語文課本。經典作品如《熱愛生命》《鄉愁》都為人熟知,為何去世後一位譭譽參半,一位盡是稱讚呢?
汪國真的詩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備受青年讀者青睞,20多年來,汪國真的詩集一直暢銷不衰,盜版不斷,並形成獨特的"汪國真現象",可謂中國詩歌界乃至中國出版界的一個文化奇蹟。
誰在年少輕狂時沒有故作深沉的在小本本上寫過"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呢"。就算是不抄在小本本上,爬山登頂時,也有不少人蕩氣迴腸的對著眼前的山谷喊上這麼一句,感覺人生瞬間昇華,彷彿腳下的已經不是黃山泰山鳳凰山棋盤山了,而是生命的高峰,你站在頂點,將高峰踩在腳下,那一刻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
他的詩,語言明白曉暢,寓意通俗易懂,格調上青春昂揚,曾經給予無數青年奮發向上,掙脫困境的力量。通俗化帶來的"現象級"的狂歡,也帶來了崇尚詩歌內涵隱晦美者的不滿。有人說汪國真的詩歌是分了行的心靈雞湯,是偽詩歌。他們不認可這種平白如話的詩歌,自然不給予讚揚的評價。
余光中曾講,"在民族詩歌的接力賽中,我手裡這一棒是遠從李白和蘇軾的那頭傳過來的,上面似乎還留有他們的掌溫,可不能在我手中落地。"晚節漸於詩律細,受到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余光中非常重視聽覺與視覺的平衡,其詩讀罷,耳中一片密音繁響。比如這首《等你,在雨中》,"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永恆,剎那,剎那,永恆/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
情牽兩岸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豪氣干雲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唯美浪漫的"月色和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
這些句子與汪國真的詩句有明顯的不同,用字用句繾綣婉轉,有文人化的意味,也未必是在激勵什麼,只是記下文字的美麗。
提到余光中,就不能不提《鄉愁》,歷史的滄桑、命運的飄零、離別的無奈,似乎都融在這短短的小詩裡,撬動了無數人的故鄉記憶和情感共鳴。有人說,讀懂了"鄉愁",便讀懂了余光中。余光中先生自己卻說:""鄉愁"已經變成了我的名片,很多人認識我之前都會接到這張名片。可是現在這張名片太大了,把我整個人都遮住了。
余光中在讀者眼裡已經並不僅僅是一位詩人,更是兩岸友好關係的和平使者。這一首《鄉愁》像是一架橋樑,溝通家與國的距離,聯通兩岸的心路。就像雨果因為反戰被更加讚譽,宮崎駿不僅作品被廣泛喜愛,人品也因為對戰爭的反對而得到認可與歡迎,這也是余光中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適合在失意時鼓勵自己的汪國真,還是幫助我們尋求詩意人生的余光中,他們的逝去都像是文壇上一顆星的墜落,斯人已逝,詩篇永存,無論缺少了誰,都註定是我們文化史上的一塊缺失。雞湯也好,文學也罷,大眾化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庸俗化,膾炙人口也不能成為被輕視的理由。我們可以對著空靈的雪夜低眉吟詠一句"新雪初霽,滿月當空",也可以站在群山之巔自信吶喊"沒有比人更的山"。文學是追求多樣性的,海納百川不狹隘,才是對待文學最好的態度。無論是汪國真先生,還是余光中先生,我們都要對他們說一聲,謝謝您帶給我們的詩篇,請一路走好。
2015.4.26。詩人汪國真因肝癌病逝,終年59歲。喜歡他的人紛紛提起他最為膾炙人口的"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因其去世而再次掀起的"汪國真熱"伴隨的卻是一些爭議。他們譏諷汪國真的詩歌只是遮掩文化貧瘠的一碗雞湯。詩人朱大可對汪被冠以"大師"的說法提出異議,表示"大家不懂詩的話,還是默哀的好"。
2017.12.14。詩人余光中病逝,終年90歲。悼念的聲音中,似乎就沒有那麼刺耳的批判了。"余光中先生走了但鄉愁永遠都在""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光在心中"諸如此類真摯而深沉的懷念鋪天蓋地。
同樣是一代現象級的詩人,詩歌都被選入語文課本。經典作品如《熱愛生命》《鄉愁》都為人熟知,為何去世後一位譭譽參半,一位盡是稱讚呢?
青春詩人與沉吟詩人汪國真的詩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備受青年讀者青睞,20多年來,汪國真的詩集一直暢銷不衰,盜版不斷,並形成獨特的"汪國真現象",可謂中國詩歌界乃至中國出版界的一個文化奇蹟。
誰在年少輕狂時沒有故作深沉的在小本本上寫過"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呢"。就算是不抄在小本本上,爬山登頂時,也有不少人蕩氣迴腸的對著眼前的山谷喊上這麼一句,感覺人生瞬間昇華,彷彿腳下的已經不是黃山泰山鳳凰山棋盤山了,而是生命的高峰,你站在頂點,將高峰踩在腳下,那一刻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者。
他的詩,語言明白曉暢,寓意通俗易懂,格調上青春昂揚,曾經給予無數青年奮發向上,掙脫困境的力量。通俗化帶來的"現象級"的狂歡,也帶來了崇尚詩歌內涵隱晦美者的不滿。有人說汪國真的詩歌是分了行的心靈雞湯,是偽詩歌。他們不認可這種平白如話的詩歌,自然不給予讚揚的評價。
余光中曾講,"在民族詩歌的接力賽中,我手裡這一棒是遠從李白和蘇軾的那頭傳過來的,上面似乎還留有他們的掌溫,可不能在我手中落地。"晚節漸於詩律細,受到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余光中非常重視聽覺與視覺的平衡,其詩讀罷,耳中一片密音繁響。比如這首《等你,在雨中》,"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永恆,剎那,剎那,永恆/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
情牽兩岸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豪氣干雲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唯美浪漫的"月色和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
這些句子與汪國真的詩句有明顯的不同,用字用句繾綣婉轉,有文人化的意味,也未必是在激勵什麼,只是記下文字的美麗。
兩岸"鄉愁"提到余光中,就不能不提《鄉愁》,歷史的滄桑、命運的飄零、離別的無奈,似乎都融在這短短的小詩裡,撬動了無數人的故鄉記憶和情感共鳴。有人說,讀懂了"鄉愁",便讀懂了余光中。余光中先生自己卻說:""鄉愁"已經變成了我的名片,很多人認識我之前都會接到這張名片。可是現在這張名片太大了,把我整個人都遮住了。
余光中在讀者眼裡已經並不僅僅是一位詩人,更是兩岸友好關係的和平使者。這一首《鄉愁》像是一架橋樑,溝通家與國的距離,聯通兩岸的心路。就像雨果因為反戰被更加讚譽,宮崎駿不僅作品被廣泛喜愛,人品也因為對戰爭的反對而得到認可與歡迎,這也是余光中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多元性的文學選擇無論是適合在失意時鼓勵自己的汪國真,還是幫助我們尋求詩意人生的余光中,他們的逝去都像是文壇上一顆星的墜落,斯人已逝,詩篇永存,無論缺少了誰,都註定是我們文化史上的一塊缺失。雞湯也好,文學也罷,大眾化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庸俗化,膾炙人口也不能成為被輕視的理由。我們可以對著空靈的雪夜低眉吟詠一句"新雪初霽,滿月當空",也可以站在群山之巔自信吶喊"沒有比人更的山"。文學是追求多樣性的,海納百川不狹隘,才是對待文學最好的態度。無論是汪國真先生,還是余光中先生,我們都要對他們說一聲,謝謝您帶給我們的詩篇,請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