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鄉好稿兒
-
2 # 香溢香美食
我老家河南南陽的,年夜飯自然少不了扁食,也叫餃子,在吃年夜飯之前要從事一系列的活動,首先要燒紙上供,廳堂之上擺有供香,也就是自己家手工饅頭,挺大的個子,白白胖胖的,小時候的農村沒什麼特色,家家戶戶都這樣,含義可能是願祖上保佑來年平安,老天爺保佑風調雨順,大概都是祈福之類的吧!然後開始放鞭炮,吃團圓飯!小時候的團員飯就是餃子,以前農村生活不好,不像現在有那麼多菜!不管怎麼樣,農民的樸實勤勞換來了現在的幸福生活!
-
3 # 疏簾淡雲
因為我是少數民族,所以家鄉年夜飯民族風俗本是不存在的,除夕之夜是按平時的晚餐準備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生活越過越好,平時的三餐也是很豐盛的。所以既便是除夕之夜按平時的晚餐準備,我家也是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宴菜餚,一家人圍坐桌前,共享佳餚,共同嘮嗑,也祝福家人春節愉快!安康幸福!母親也會帶著我們說…有國才能有家,共同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
這頓年夜飯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家宴,除了傳統的八大碗,是家中長輩喜歡的菜式。也增加了一些年青人喜歡的新式麻辣鮮香的海鮮和時令疏菜,還因為是三代同堂,又特別給年齡小的孩子們做幾道適合他們的小菜,不加辣椒和不適合該子的佐料,讓大家吃得盡興!其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就數…天麻汽鍋雞了,天麻是我家鄉的特產,雞是自己養的本地土雞,這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也是家鄉的味道,無論身在何處,都忘不了……
-
4 # 素小素吃貨世界
哈,相信因為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年夜飯也各種各樣的呢。
我的家鄉,山西。
有老鄉嗎?
為了準備過年的年貨,家人們都會早早的準備了,特色呢,我認為就是油炸的肉,還有最具代表性的棗花饃啦,這個別的地方肯定沒有啦。
炸酥肉,炸丸子,炸帶魚,炸紅薯,還有一種可能大家都沒有見過,我們那裡叫麻頭,也是油炸的呢。(這個感覺有點像油條)
還有就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餃子了,傳承到了多少年了,三十晚上還有初一都必須吃。
年夜飯,有愛的味道,吃什麼都是香的。
-
5 # 土家榮哥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湖南張家界,有著豐富的地方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主要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我屬於其中的土家族…
我們土家族過年的年夜飯是從年三十的凌晨十二點開始的。它源於我們的祖先在明代嘉靖年間,為保家衛國,出征的時候剛好趕上陰曆年,可命令是年三十必須出發。當時我們的土司為了不拖延時間,於是就在當天凌晨下令“切砣子肉,蒸甑子飯,喝大碗酒,豬肉,豆腐,蘿蔔一鍋煮著過大年”
後來土家族的後人就把這一習俗傳了下來,每到過年的年夜飯都是用甑子甑飯的,豬肉都切成大塊大塊的砣子肉,雞鴨魚肉都燉成火鍋,在其新增一些新鮮的蔬菜,我們叫它“合菜”,寓意過年的時候,家人團圓,和和美美!
-
6 # 我就不信沒有能用的名
我家的年夜飯還真有特色!
每年必備白切雞!必須是土雞!然後必須是我老媽煮的,必須是我老爸砍的!年年不變,特色之一!
然後調料必須有醬油,香油,香菜,蒜米!每次都是我老爸做的調料!特色之二!
每次必須用煮雞的湯來煮青菜!從沒變過!特色之三!
圖上就是2018年春節我老爸砍的白切雞!
-
7 # Sky天遼
謝邀。我的家鄉在北方某十八線小城市。說起來特色,必須是以肉食為主,份大量足,如同北方人的性格,粗狂豪邁。本人也在南方生活過五年,比如福建,見識過當地飲食的精緻精巧。南北方飲食在外形上有不同,各有各的特點。至於家鄉的年夜飯,多以扣碗類常見。年前炸好的丸子、酥肉、肉片、梅菜、帶魚段、整魚...吃的當晚,放在碗裡蒸熟,拿到餐桌前。整魚在中間,其餘的丸子、酥肉、梅菜扣肉、帶魚段、香腸片、牛肉片等等圍著整魚擺成圓形。啤酒、白酒、飲料必須有,一家人其樂融融,好不快哉。O(∩_∩)O哈哈~
回覆列表
我們這邊沒有啥特色…甚至有很多家庭都沒有吃年夜飯的習慣的,除夕當天一般都比較忙,甚至有很多種大棚的菜農還要在大棚幹活,包水餃~貼對聯~請家堂等等都要在一天做!年夜飯也是近年才興起的,之前往往都是一頓水餃對付下!因為畢竟過完初一就開始了漫長的走親訪友坐席之路…肯定少不了大魚大肉!所以年夜飯少吃點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