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小升初到中考數學題

    洋節,傳統節,都只是人腦子裡的觀念,是人腦裡的框架和意義。至於過和不過,每個人的框架不一樣,我們能做的是,尊重差異,喜歡過的你自願,不喜歡過的不強求,就這樣

  • 2 # 天氣預報一週

    近十年來,每逢年底,在中國的大中城市,一股熱浪便撲面而來。聖誕,這個華人曾經陌生的只在電影中看到的節日,成了華人重視程度很高的一個。某種程度來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對鞭炮的限制,以及休假旅遊的增多,聖誕幾乎跟中國最傳統的節日——春節——平起平坐了。說起聖誕,眼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都能如數家珍的說出平安夜、聖誕夜、狂歡夜,知道聖誕紀念的是耶穌的誕辰,知道有聖誕老人,知道應該弄棵樹,掛上漂亮的彩燈、禮品包,知道那隻襪子。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星期,許多的年輕人三五成群結伴到酒店、酒吧甚至教堂參加聖誕慶祝活動,甚至不少年輕的父母帶著年幼的孩子也參與其間,體驗異域文化帶來的不同概念的享樂。最早在中國有聖誕這個概念,緣於十九世紀,傳教士把基督教引入中國。而在此後的百餘年,由於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並不廣泛,使得聖誕的慶祝也沒有在中國形成氣候。近十幾年來,先是在中國工作的外國基督教徒增多,為了讓他們有機會的場地度過這個節日,才促使聖誕節活動逐漸增多,隨後,更多的中國基督教徒和非基督教徒也加入進來。對於商家來說,假日經濟是近年來最大的黃金增長點,無論五一、十一還是春節,都成為商家以及服務行業攫取利潤的重點。而當這些傳統節日的蛋糕被分割完畢,商家就瞄準了類似於聖誕這種新興的、未被徹底瓜分的利益增長點。於是,聖誕概念成為一種新的炒作物件。拿聖誕的主要參與人群來說,這些青少年也許對基督教有點興趣,也許就是跟著摻和,他們未必知道耶穌是哪華人,他爹孃又是何許人,他究竟是不是12月25日出生。他們對這個沒興趣,感興趣的只是能夠摻和摻和,樂和了和。說白了,聖誕不過是以商家盈利為目的,以無良媒介炒作為手段,以懵懂青少年為主體,以起鬨湊熱鬧的心情參與的一個鬧劇。深層次的研究一下,聖誕火爆的緣由還有這麼幾點:一、華人嚴重缺乏信仰。伊斯蘭教徒就絕無可能慶賀聖誕,佛教徒也不會參與,只有沒有信仰的人,才會去慶祝無關教派的節日。二、貪大崇洋的心理在中國作祟。聖誕幾乎遍佈世界,此謂大;聖誕是歐美流行的,此謂洋。第三、華人背離傳統的現象嚴重。春節逐漸被淡化,而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更不值一提。可見,有各種各樣的前因促成聖誕在中國大行其道。但實際上,還是基督徒的節日,跟大多數華人無關。有種說法,聖誕已經不是宗教節日,而是不分民族不分國家的全世界的節日。這種說法,恐怕也只有基督徒和受基督教影響較深的人才會認同,穆斯林就堅決反對並駁斥了這種論調。在中國,即便是熱衷於聖誕遊樂的人群,也未必認為聖誕不是宗教性節日。且不論聖經是否偽造,也不論耶穌這個私生子的來歷,單從試圖把一個人的生日作為全世界的節日來說,已經足夠荒誕。而作為那些一不讀聖經,二不做禮拜的華人,去慶賀這樣一個自己不崇拜的人的誕辰,難道不是更荒唐嗎?單從消費和娛樂的角度,多一個節日對於華人來說,是好事。既可以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又能夠讓百姓感受異域文化,多一種娛樂消遣方式。但是,從信仰和傳統的角度,聖誕,對於華人來說,又算是什麼節日呢?華人,除了基督教徒,別的人又何必對聖誕津津樂道呢?那麼,不是基督徒的華人,你過的哪門子聖誕?

  • 3 # 何家老大27

    崇拜西方情人節和聖誕節的多是一些小青年。他們處於青春期,覺得西方的節曰有魅力,感覺能使自已洋氣一些。所以追捧這些洋節,忘了自已民族的節曰,忘記了自已是華人。

    他們處於情感衝動期,對不瞭解的東西有好奇心而去追尋,還沒到思想成熟、有邏輯思維的理智年齡,所以我們要多加引導,加大民族節日的來由丶意義宣傳,展示相應的詩詞歌賦中華文化,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與厚重,加深加強中國情,把幾千年傳下來的各種文化植入他們的中國心。何本厚

  • 4 # 毛贇

    年輕人都沒有吃過老一輩人吃過的苦,所以看不到祖國發生的巨大的變化,只是一味的拿今天的祖國和西方國家去比較。盲目的揚眉崇外總感覺別人的節日才是高大上的,國家應該適當的管管洋節日在中國的泛濫了。

  • 5 # 武255716632

    這就是骨子裡的奴性在作怪。啥都是外國的好,本來有點錢了,在國內,在親朋好友面前生活的非常體面,不行,非得跑到外國主子那裡去搖尾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坯房自己裝修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