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豐收月

    馮友蘭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他把境界分為四個等級:

    1. 自然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本能及社會風俗,無覺解或不甚覺解,如孩童,如原始人,他們做的事可能與他沒有意義或意義不大”,說白了就是無緣由行事。

    2.功利境界

    人會有意識的為自己做事,所做之事的結果可能有利於他人,但其初衷和原則還是停留在利己階段,功利意義明確。比如同事下樓取快遞,順便把你的盒飯帶上來,雖然幫助了你,但初衷是下樓取自己的快遞。他不會為了你的盒飯特意下樓的,除非···他暗戀你也說不定。可即便暗戀你,結果也是傾向於他本人的,畢竟獻殷勤也是加分的嘛!

    3.道德境界

    當一件事上升到“道德”一詞了,多少都有些諷刺的意味。這個階段呢,一個人可能是感知到了社會的存在,並深知自己乃社會中的一員,有義務或有覺解為社會做點什麼。如儒家所說:“正其義不謀其利”。這類人所做的大都是嚴格符合道德標準的行為。可道德這東西太過主觀了,和美、醜一樣,都是主觀意志上的判斷,並且是相對存在的,不好評說。

    4.天地境界

    這階段的人們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宇宙!(心繫宇宙的人···超人?)他清楚的意識到自己不僅是社會的一員,更是孟子所說的“天民”。馮友蘭先生說:“這種覺解,他為宇宙利益做事,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這四種境界中,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人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後兩者是精神的創造。中國哲學的任務精神幫助人達到後兩種境界,天地境界也稱為哲學境界,通過了解哲學,才有可能到達這種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不願意給親戚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