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表示了人之為人,也難免會錯,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錯,而是錯後如何面對,假若錯後能知錯並改善,避免更大錯誤,那這可說是行了大善呢!《聖經》也指引人可以如何面對自己,並不是說基督徒有何完美之處,正因為不完美,以致需要藉著上帝的大愛,藉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為人類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罪的後果,以大能拯救凡信的人。因此,基督徒入門的首要功課,就是承認自己的錯並堅強地站穩,實踐《聖經》指引“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要我得的獎賞”的真理! 人是可以活得自由釋放的,只要學懂坦然面對自己,學懂接受錯誤就是錯誤,學懂努力向標竿直奔,學懂接受上帝願意無限賜予人的恩情! 俗話說:千金難買浪子回頭;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是人知錯就真的能改了嗎?放下屠刀就真的是立地成佛了嗎?不盡然也! 首先從人的本質來看,人很多時候都是固執的,說好聽了是堅韌不拔,說難聽的就是頑固不化.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還是一意孤行,不為別的,就為爭那一口氣;有時候一條路明明走不到終點了,卻還是不願放棄,為的就是心中仍存的一絲希望.這種固執不願放手的心情,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所以說,知錯真的就能改嗎?即使改了,又能甘心嗎? 其次從”改”的價值來看,知錯能改並非價值千金.原本就走錯了的路,那又何來價值可言?姑且不算花在錯路上的時間精力,改錯也只是將錯了的方向引回對的方向,就這一舉動來說是沒有任何附加價值的.即使說你走對了方向後所產生的所有正面影響及價值都歸功於”改”,那扣除你走錯的代價,你還剩多少價值呢?所以說”改”,只是一個認識轉變的過程,它本身而言沒有任何價值. 最後從公平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在一種競爭的狀態下,其中一個競爭者因為走錯路後幡然醒悟然後被認為是善莫大焉而取得了競爭的勝利,這樣公平嗎?這樣的勝利難道不荒謬嗎?!就拿佛家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來說好了,一個殺人如麻的壞蛋,在做盡壞事後決定放下屠刀,然後他成佛了...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修生養性了一輩子的信徒情何以堪啊?! -------------------------------------------------------- 另一種說法: 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大意是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左傳》這句話源自一個歷史故事。春秋時,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下士季對他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後終被臣下刺殺。歷史上確有能改過而終成大業的君主。楚莊王初登基時,日夜在宮中飲酒取樂,不理朝政。後來臣下用“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神鳥故事啟發他,並以死勸諫,終於使他決心改正錯誤,認真處理朝政,立志圖強。楚國終於強大起來,楚莊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孔子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表示了人之為人,也難免會錯,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錯,而是錯後如何面對,假若錯後能知錯並改善,避免更大錯誤,那這可說是行了大善呢!《聖經》也指引人可以如何面對自己,並不是說基督徒有何完美之處,正因為不完美,以致需要藉著上帝的大愛,藉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為人類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罪的後果,以大能拯救凡信的人。因此,基督徒入門的首要功課,就是承認自己的錯並堅強地站穩,實踐《聖經》指引“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要我得的獎賞”的真理! 人是可以活得自由釋放的,只要學懂坦然面對自己,學懂接受錯誤就是錯誤,學懂努力向標竿直奔,學懂接受上帝願意無限賜予人的恩情! 俗話說:千金難買浪子回頭;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是人知錯就真的能改了嗎?放下屠刀就真的是立地成佛了嗎?不盡然也! 首先從人的本質來看,人很多時候都是固執的,說好聽了是堅韌不拔,說難聽的就是頑固不化.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還是一意孤行,不為別的,就為爭那一口氣;有時候一條路明明走不到終點了,卻還是不願放棄,為的就是心中仍存的一絲希望.這種固執不願放手的心情,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所以說,知錯真的就能改嗎?即使改了,又能甘心嗎? 其次從”改”的價值來看,知錯能改並非價值千金.原本就走錯了的路,那又何來價值可言?姑且不算花在錯路上的時間精力,改錯也只是將錯了的方向引回對的方向,就這一舉動來說是沒有任何附加價值的.即使說你走對了方向後所產生的所有正面影響及價值都歸功於”改”,那扣除你走錯的代價,你還剩多少價值呢?所以說”改”,只是一個認識轉變的過程,它本身而言沒有任何價值. 最後從公平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在一種競爭的狀態下,其中一個競爭者因為走錯路後幡然醒悟然後被認為是善莫大焉而取得了競爭的勝利,這樣公平嗎?這樣的勝利難道不荒謬嗎?!就拿佛家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來說好了,一個殺人如麻的壞蛋,在做盡壞事後決定放下屠刀,然後他成佛了...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修生養性了一輩子的信徒情何以堪啊?! -------------------------------------------------------- 另一種說法: 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大意是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左傳》這句話源自一個歷史故事。春秋時,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下士季對他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後終被臣下刺殺。歷史上確有能改過而終成大業的君主。楚莊王初登基時,日夜在宮中飲酒取樂,不理朝政。後來臣下用“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神鳥故事啟發他,並以死勸諫,終於使他決心改正錯誤,認真處理朝政,立志圖強。楚國終於強大起來,楚莊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