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新視界

    這兩個並不衝突。

    一、量子衛星上天了,主要是應用的量子加密技術,並非是把量子當衛星。二、科學界還在論證量子理論的存在?我不清楚是那個科學界,因為我所熟知的科學界,應該是對量子理論都沒有異議。

    而且,量子力學理論已成功的應用到了鐳射、原子能、半導體等領域。剩下一些比如量子測量、量子糾纏、量子引力等未知領域的存在,當然也不否認在這些基礎上會再建立一個類似於量子力學體系的大廈,但目前已不能否定量子理論了。

  • 2 # 刁博

    不知題主說的“科學界還在論證量子理論是否存在”是怎樣的“科學界”在怎樣的“論證”。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有上帝是否擲骰子的爭論,也有不懂量子力學的“爭論”,後者已經不屬於科學範疇的爭論。

    量子世界中有一個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現象——態疊加。一個粒子可以既處在狀態A又處在狀態B,只有測量的時候才能只測量到狀態A或狀態B,狀態A和狀態B是按照一定的機率出現,測量結果到底是什麼完全是在拼機率。這種拼機率的解釋讓愛因斯坦很不滿意,愛因斯坦詼諧的說“上帝在擲骰子”。愛因斯坦認為是由一種尚未認識的“隱變數”在控制著測量結果,他和量子力學哥本哈根的領袖玻爾因此發生了一場跨世紀的爭論,直到現在也不能說這場爭論已經徹底結束。

    物理學不是靠爭論解決問題的,必須由實驗檢驗對錯。在早期沒有實驗的方法和條件,直到1964年約翰·貝爾給出一個實驗方案。貝爾給出的是一個不等式,簡言之,如果貝爾不等式成立,愛因斯坦就會勝出,反之玻爾勝出。

    貝爾不等式的檢驗涉及到量子糾纏,雖然目前進行的所有對貝爾不等式的檢驗都顯示愛因斯坦的隱變數觀點不正確,但科學家總會想看看更嚴格條件下、更遠糾纏距離情況下貝爾不等式是否還成立。2017年6月,潘建偉的實驗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完成了相距1200公里的量子糾纏分發,併成功完成對貝爾不等式的檢驗,實驗結果顯示愛因斯坦的隱變數設想再次落空。這一檢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Science》上。

    儘管量子糾纏的距離達到了千公里級,但科學家不會停止對貝爾不等式的檢驗。更嚴格、更長距離的檢驗還會繼續出現。這種檢驗可以在一定意義上理解為是愛因斯坦和玻爾爭論的延續。

    除了這個爭論算是科學層面上比較大的爭論,其他很多爭論算不上科學層面上的爭論。比如,有很多人說潘建偉的量子通訊是一個巨大的騙局。這種說法還很有市場,可惜這種說法只有在網上吆喝賺眼球賺點選的本事,吆喝量子通訊是騙局的人拿不出哪怕一篇論文去說明問題。這種所謂的爭論根本不是爭論,和說美國登月是騙局一樣屬於陰謀論。

  • 3 # 飛龍舞

    宇宙的奧秘是無窮的。牛頓大師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出了牛頓力學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力學大廈的基礎。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得出了牛頓力學只是低速物理的一個近似!而且還得出了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神奇理論併為實驗所證明。薛定諤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建立了波動力學。但是注意,這些都是理論,換句話說是一種假設,一種符合實驗現象的假設,一直有人用其他理論反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像進化論看上去是對的,但是用進廢退難道就不對?物理大廈的基礎一直都建立在這些假設上,沒準兒哪天新的理論一來,大廈立馬倒塌!所以本著科學負責任的態度,對這些理論質疑和論證無疑是對的!科學從來反對一言堂!

  • 4 #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墨子號通訊衛星,在無人質疑時,它是量子衛星,在有人質疑時,它是鐳射通訊+量子糾纏金鑰分發衛星,在潘建偉對糾纏原理與單光子的製造及其在千公里大氣層如何傳輸等問題上,從"懂"與"不懂”的“疊加態”,“塌縮”成為“不懂"的狀態時,它是鐳射通訊+非單光子的鐳射隨機密碼衛星。確切地說,墨子號衛星與"量子理論”是否存在無關,與"量子理論"是否正確也無關,因而"量子理論”仍然必須繼續討論。

  • 5 # 旁觀者周老師

    發射顆衛星,取個名字叫“墨子號”,然後告訴媒體說,這顆衛星是量子衛星,然後做了一些實驗,說是量子糾纏,量子通訊,或者量子金鑰分發,最近又說做了量子隱形傳態,然後大家就相信了。這就量子理論了?一顆被稱為“量子衛星”的衛星,加上幾次個別的實驗,如果這就是量子理論,那這個理論也太不理論了吧。頂多就是在這個量子理論大廈裡面,走那麼幾步,潘院士一定同意這個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沒去過木星,是怎麼知道木星的氣體成分和壓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