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瓜粉絲
-
2 # 影片精選集
從思維方式來看,程式設計師需要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產品經理則需要具備網際網路思維能力。簡單的說,產品經理需要站在產品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程式設計師則需要站在技術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這就是最為直接的區別。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站在產品的角度上來考慮問題,涉及到三大方面,其一是定位,包括使用者定位、功能定位、市場定位、行業定位等等,產品定位是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其二是價值增量,價值可以透過連線使用者能力、整合資源能力兩個方面來體現;其三是行業發展趨勢,產品經理對於趨勢的把握往往非常重要,而趨勢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於價值空間的追求。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站在技術實現的角度上來考慮問題,也涉及到三大方面,其一是技術選型,包括開發平臺的選擇、程式語言的選擇、開發工具的選擇等等,技術選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產品的研發週期和使用者體驗;其二是邏輯實現,邏輯實現就是理清產品的使用邏輯,這個過程會涉及到一系列演算法的設計和實現;其三是如何突破技術邊界,程式設計師在程式設計的過程中,一定需要不斷突破各種自身的技術邊界,這是程式設計師不可避免的過程。
所以,從整個研發體系結構來看,產品經理要具有市場抽象能力,而程式設計師要具有技術抽象能力,市場抽象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技術抽象能力,而技術抽象能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市場抽象能力。所以,好的產品經理一定是遊走在技術邊界上,同時不斷推動技術團隊突破已有的技術邊界,而好的程式設計師一定會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為產品經理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
-
3 # 清像工廠PPT
現在很多產品經理都是從產品設計或者程式設計師轉型而來,對於程式設計師出生的產品經理因為了解開發過程,所以對專案coding的時間把握有充分的發言權,但如何從程式設計師的思維轉型成為產品經理的思維,我覺得有兩點不一樣。
思維模式
程式設計師因為大多數的時間都在coding,以至於思維方式固化,雖然非常嚴謹,但考慮片面,很難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懂產品. 而產品經理參與產品 0 -1 全部過程,需要了解市場調研, 使用者分析,資料分析, 需求分析,產品分析,產品設計,產品研發,互動,體驗,運營,商業變現, 戰略發展等多個方面。產品必須是個多面手, 且能站在一定的高度。
產品的成功,不僅僅依靠技術。還應著眼於市場和使用者,學會分析市場需求和了解使用者,才能做出符合市場和使用者的產品。所以首先需要消除掉程式設計師的思維方式,再培養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
溝通能力
一個產品的誕生,要經歷很多的流程,也涉及了很多方方面面的人群,客戶,市場,運營,開發,測試,設計,商務等等. 而產品經理就是這個關係網的中心,你需要聽懂客戶的意思,篩選出真正的需求,需要跟運營,開發,設計, 測試溝通,讓他們聽懂你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而程式設計師因為職業的關係,比較安靜,或者說比較悶,對於該如何與不善言辭的程式設計師溝通,這也許是一道留在非技術PM心中的坎。
其次產品經理需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時刻判斷出市場的變化、公司方向的變化、進攻的時機、默默的承受。還要能為自己的產品拉到一定的資源,為產品整個生命週期負責等等。
最重要的一點:產品經理一定要有一顆強大且自信的內心。
回覆列表
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之間的矛盾主要是雙方立場不同,一邊是需求提供方,一邊是需求實現方。
程式設計師的思維總覺得產品經理提供的需求更改很煩、給的需求不合理、給的截止時間不合理、增加工作量。
程式設計師是研發人員,他們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為前提考慮,所有當產品經理提出新的需求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就來了,甚至要重做或返工。
產品經理的思維是認為程式設計師總是推卸責任、完成得不及時或者不夠好。
產品經理是站在產品的角度提出需求,產品在迭代和更新中需求是不多改變的,所以就導致了程式設計師認為產品經理給他們找問題挑刺。
從整體的工作配合上來看,出現問題是難免的,預防解決問題的關鍵是:
程式設計師要提高程式碼的可複用性、可擴充套件性等,根據產品規劃來做好充分準備,合理預留出修整的時間,理解需求,防止返工,善於用資料、理論以及通俗的解釋來進行溝通。
產品經理要對產品功能有規劃,並提供給研發,提供需求要足夠具體,熟悉基本的研發背景和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