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微閣主

    朱元璋的“暴”與秦始皇、隋煬帝的“暴”,物件不同。

    始皇帝嬴政,累世秦國貴族,經孝公、惠文王、昭襄王、莊襄王,至秦始皇終於東並六國,一統天下。

    楊氏自西魏起,即是朝廷勛貴,北周滅北齊,隋滅陳,均未經歷太大的戰禍。所以,隋一立國,就很富裕。

    秦始皇與隋煬帝,累世貴族,富幾代。也同樣地,不知民間疾苦,不知體恤民力。

    始皇帝,營咸陽、宮室、陵墓,築馳道、長城,大型土木,五次巡行郡縣;

    隋煬帝,營建東都、南遊揚州、北巡榆林、開運河、徵高麗。

    再看朱元璋,農民起家,建立大明王朝。

    統一全國後,面對連年征戰所造成的民生凋敝,太祖說:天下初定,百姓財力困頓,就像剛剛會飛的鳥不可拔其羽,才種的樹不可搖其根一樣。

    所以,太祖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減免賦稅,社會經濟才慢慢得以恢復。

    同時,朱元璋兒時的遭遇使得他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打擊貪汙的手段極其嚴厲,給人以“暴虐”的印象。

    秦始皇、隋煬帝的“暴”,物件是民;而朱元璋的“暴”,物件是官。

    所以,秦隋二世而亡;而明延續了三百多年。

  • 2 # 彩雲東昇戴寶山

    秦始皇與隋煬帝有相同之處,就是對大臣仁慈,不殺大臣。但是他倆不體民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百姓得不到休養生息,因此民怨沸騰,這是他倆的暴行寡仁,被稱為暴君。朱元璋正相反,朱元璋是以殺功臣而得暴君之名,他對百姓是仁慈和體恤有加的。這與他們的出身有密切關係,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是貴公子豪門出身,他們生下就認為自己高高在上,不把百姓放在眼裡,自然不知百姓的疾苦。而朱元璋八輩子窮人出身,從小痛恨官僚汙吏,勤檢樸素。儘管後來九五之尊高高在上了,仍然從骨子裡痛恨欺壓百姓為官不作為的貪官汙史,因此他對手下居功自傲,貪汙腐敗等臣子大開殺戒是可以理解的。

  • 3 # 大秦鐵鷹劍士

    秦始皇、隋煬帝、明太祖三個對中國有卓越貢獻的皇帝,因為殺了不少人就被稱為“暴君”,這話有點過了!秦始皇的功績是擺在哪裡的,沒有他的奮力長擊,中國不可能形成多民族的統一國家。隋煬帝建的大運河後世受益頗多,絕不是為了他個人遊江南之用。明太祖鐵血整頓吏治,都由皇帝變成酷刑專家了,但他沒有傷殘百姓!這三人的暴君之名還是不適合的,他們比很多帝王的貢獻大!

    明朝不二世而亡的原因有三:其一、北元勢力孱弱而大明如日方生,強弱之勢難以短時間內改變;其二、明朝內部無豪強諸侯具備造反的能力,老百姓安居樂業也沒有造反的必要!其三、朱元璋的繼承者朱棣雄才大略,殺伐果斷,其才能不下於朱元璋,有他在,大明就不會二世而亡!

    朱元璋翦滅群雄後,將其後人斬殺乾淨,國內沒有復辟的勢力存在。朱元璋擊敗元朝後,又多次主動攻擊北元,使其分裂瓦解,最終蒙古分裂成瓦刺和韃靼兩部!儘管朱元璋對功臣及不法官吏大肆殺戮,但是他並沒有禍害百姓,因此內部無絕對性的反叛領頭羊和反叛基礎,所以明朝沒有二世而亡!

  • 4 # 泊圖泊途

    暴與暴不同, 有的暴在大臣,有的暴在百姓。利在千秋的事情,有的時候會禍及當代。

    國家初步統一,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而江山之根基在於百姓,至於大臣嘛?不止一個王朝的開國之君誅殺功臣,朱元璋的做法並不是個例,過於強悍的開國大臣悲劇的不可勝數。

    朱元璋出身尋常百姓家,元末亂世,深知民間疾苦,他從參軍開始了偉大生涯,後深得上司信任,取其養女,自此開了一個好頭,朱元璋的一生,可能是有些家族奮鬥幾代人的結果,把這麼多的閱歷集於一身,保證他眼光是睿智的。

    秦始皇不用說了,其之前戰國就是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變革,整個嬴氏家族都在探索新的發展道路,貴族有個特點和士族差不多,發展到一定地步就會驕橫。這一點在秦二世還有隋煬帝身上都有體現。二者乾的共同的“好事”就是修建宮殿,隋煬帝還弄個京杭運河,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因為出身貧苦,所以他最恨貪官,他的時代,對貪腐懲罰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十分罕見。這就高下立判。對內壓制大臣,對外安撫百姓,政權的穩定程度可想而知。秦始皇錯在重用李斯和趙高,隋煬帝錯在自認武功第一。

    秦朝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度量衡,功勞很大,但是地方在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強行兌換貨幣,降低對方錢幣本來價值謀取私利呢?個人認為,是存在的。利在千秋的事情,有的時候會禍及當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寧可把錢捐給寺院也不施捨給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