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記憶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但不是唯一的能力,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是否過分注重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
9
回覆列表
  • 1 # 榕容寅

    分二部份看待這個問題,一,在未出現電腦之前,這前段的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應為學會知識的腦子記憶為重點。二,在出現電腦互助工具之後,這後段的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應偏於學識的分析思考問題為主要的。隨著電腦互助秘書工具的出現,這也無形的提高了人們應用知識的學歷水平的見解。草層文盲者我謝謝邀答了,尸位者我妄言了,見笑。

  • 2 # 壽春舊友

    謝謝邀請。這個題又是一個病題。即然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當然是受教育者全面掌控知識,並能熟練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那麼記住已學到的知識是運用前的基本要求,而學會思考則是在實際運用前的籌謀,兩者是一個整體的二個方面,題主硬要把這一個完整的問題掰開,是否要檢測答題者的智商還是故意小施欲擒故縱的腦筋急轉彎遊戲,不得而知了。

  • 3 # 一學堂王老師

    還是看具體學科,語文、英語對記憶能力要求高些,數學重思考。你用超強記憶法把小學數學所有公式、題型記住,能輕鬆應對名校小升初?以前我分析過學習數學的三個層次。知識 → 方法 → 思想。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靈活運用才是數學教育的意義。相信學生很多時候會有一種感覺,講的時候公式或結論都記住了,聽懂了,但不一定會做。這就是題型變化需要去引申思考的知識運用問題。

    數學學習

    拿行程問題舉例吧!其實本質數量關係式沒什麼難記的,路程=時間×速度。

    四年級行程問題:基本行程問題,簡單的相遇追及問題。

    五年級行程問題:火車問題,流水行船問題等。

    六年級行程問題:變速問題,時鐘問題,多人多次相遇追及問題等等。

    題型太多變,所以不重點考察記憶力,而是多方法的運用能力。比如根據題意畫線段圖,比如利用比例關係解題等等。雖然都是行程問題大類,往往是要透過不同場景匯入,增加知識的區分度。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 4 # 認知框架

    個人的視角是即要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如何使用知識,如何使用知識就是思考的層面。

    知識其實可以做個簡單的劃分。

    思維知識與非思維知識。

    思維知識是研究的物件是思維,人的大腦應該如何去思維。

    而非思維知識研究的是其它各個學科,可以列舉很多,物理、數學、化學、英語、語文等等。

    有效的思維離不開知識,但關有知識不一定會展開思維。

    因為思維也是有遵守一些規律的。

    舉個例子:

    門鎖可以伸縮的裝置生鏽了,關門的時候,不容易關上要用很大的力。

    如果你瞭解了物理知識。

    這個伸縮的部件與長方體形狀的槽之間有點生鏽,摩擦力太大了。

    如果你給伸縮裝置部件用【花生油】抹一下,

    這時你就會發現門很容易關上。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有效的思考是離不知其它學科的知識。

    但關有學科的知識有時在實際生活中也不能展開有效的思考。

    在舉個例子

    我親手做了一次試驗【來驗證一下四兩拔千斤】。

    這個門呢,門軸有一個回拉的彈簧,只要不擋住,門就會自動關上。

    這個系統的目的是為了讓這個門【保持開啟的狀態】。

    系統資源【門框、門】

    超系統資源【人、周圍環境、大理石】

    系統資源【門框、門】

    超系統資源【人、周圍環境、一根小樹枝】

    一塊大的大理石能做到的事情,一根小樹枝足矣。系統思考有時就是為了找到一個槓桿點,對系統施加弱小的影響卻產生強大的作用。

    個人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要釐清知識與思維的關係。思維是關於大腦是什麼思考的,遵循一些規律,也有一些相應的知識層。透過思維訓練讓我們能夠更好的駕馭其它學科學到的知識,知識在被使用時,才是力量。

    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腦子記住知識還是學會思考?

    不是二選一的問題,即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獨立思考。現在教育有點脫節了,只 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但對知識在生活與現實中的應用比較漠然。因為在實際中應用就要涉及到思維的層面。

    在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往往都換了一個馬甲,但很多學生識別不出,如果脫掉了那些馬甲改用文字與圖形表述,學生可能就又熟悉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模具排氣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