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
2 # 農三代阿牛
昨天,我在喜馬拉雅上聽了《百家講壇 錢文忠講解百家姓》對自己的姓氏突然來了興趣。
從網路上搜中華牛氏的起源,歷史悠久,名人輩出,都是以勤勞苦做,踏實肯幹,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形象。
當然,任何姓氏都教導子孫後代為國為民,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懂歷史的人都知到,史書記載,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有謀士牛金星輔佐闖王李自成,最後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而後農民軍領導層驕傲腐化,在複雜的敵我形勢中戰略錯誤,不僅僅是牛金星挑撥離間,殺了農民軍將領李巖,李牟兄弟,而影響了農民軍的團結。
歷史教科書已經說了,農民起義屢次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歷史侷限性。而不僅僅是某個歷史人物的作用所能左右的。
在我們中國,如果說到讀書為了什麼,其中必有一個是“為光耀門楣”,也就是為祖先爭光,周總理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應該是我們努力讀書的共同目的。
據2018-05-15發表文章《闖王李自成在商州的故事》史料記載,明朝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李自成率18旗退隱商洛山。
明朝末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十分混亂的時期,雖然在歷史的主線上,明朝被滅亡之後就是清朝的統一中原,但是明朝並不是被皇太極的軍隊直接消滅的,事實上是李自成的軍隊將崇禎的皇位推翻,之後才有了清朝入關打倒李自成的政權。李自成僅僅執政四十多天就被人推翻政權了,實在是有些奇怪,然而實際卻是因為李自成在北京做了很多蠢事,沒有及時的鞏固好自己的政權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雖然當時李自成的政權僅僅存在了四十二天,但是這場造反的預謀和策劃過程其實還是很長的,而且當時明朝正是處在積弊十分多的時期,遠遠不如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經濟,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很差;另一方面明朝當時的官員也有很多腐敗和貪汙的現象,做著高官卻不為人民辦事,導致明朝的國力迅速地下降。
當時很多官員都想投奔李自成的軍隊,因為李自成顯然比崇禎執政更有利於未來國家的發展。當然,也有很多的投機官員看見明朝已經衰落了,就更加不願意在明朝做官,甚至主動提出請辭,崇禎面對李自成這個敵人的時候,國家竟然都沒有一些拿得出手的大將與之對抗。
所以說,李自成取代了崇禎,在當時看還是歷史的趨勢,本來很多的官員都已經明確的支援李自成,而反對崇禎了,所以李自成強大起來也是很自然的,崇禎領導的明朝根本抵擋不了攻擊,所以崇禎選擇了自殺來結束這個時代。
但是李自成剛奪取政權不久,按照道理來講他的戰鬥力應該不會太弱,而且當時他已經吸收了明朝的大部分力量,雖然清軍入關十分的突然,但是他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應對起來也不會馬上就被打敗。但是李自成奪取政權之後,卻陷入了十分驕傲的姿態中,做了很多錯事。
首先,李自成雖然解決了崇禎的威脅,但是當時本來就是很多政權並存的時代,李自成沒有打敗崇禎的時候,清朝的勢力有已經存在了,可是李自成根本就沒有提防清軍的攻擊,而是在北京忙著給自己封皇帝,選了很多漂亮的人做他的妃子,國家的基礎都沒有打好,就忙著想這些次要的事情,李自成簡直是太自負了。
其次,李自成對於國家的運轉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他比較愚蠢的地方。雖然他成功地佔領了國家的政權,但是要鞏固好政權,首先就要讓各個方面繼續運轉起來,不能陷入停滯的狀態,否則國家的經濟就會馬上崩潰,李自成想要與敵人作戰,後方也沒有什麼可以用的支援,他想得實在是太不長遠了。
其實清軍入關之後也很重視使用漢人,就是因為漢人有很多智慧,是原來滿人不知道的。但是李自成卻急著跟自己的敵人算賬,根本沒想著國家還需要這些人的力量卻強大,其實他有些方面做得並不得民心,也算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說李自成與吳三桂個人還有很多的恩怨,就包括他曾經將吳三桂的老婆搶過來給自己來娛樂,其實這是十分不理智的做法,自古以來君王對於武將都是十分敬重的,畢竟他們對保衛國家有很重的作用,必須要給他們足夠的信任,但是李自成顯然不會做這個皇帝,吳三桂如果能重用起來,對於抵禦清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武器,清軍或許就不會這麼快攻下李自成。李自成雖然成功地得了政權,但是沒有守住,也算是很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