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狗蛋扯歷史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了,不是我吹牛想當年我姬狗蛋還在諸葛丞相賬下當侍衛的時候,那是一個快活,走在成都的街道上,大家知道我是丞相的護衛的時候都給我投來敬佩的眼神。唉,自從先帝去世以後咱們丞相為報先帝恩情,每日殫精竭慮、事必躬親國家大事上絲毫不敢有一絲馬虎,生怕辜負了先帝的託孤之恩,我看著丞相日漸消瘦的臉龐不經暗暗擔心。

    先帝去世不久後南邊的孟獲就開始動起了小心思起兵反叛蜀漢,諸葛丞相一聽豈有此理攘外必先安內,必須先把後方根據地統治給穩固了,於是我姬狗蛋跟隨丞相一起出兵南中,歷經千辛萬苦最終百戰百勝打敗了孟獲這個反叛頭子,聽取了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以此來安撫南方諸多異族的民心,果不其然此後南部一直都沒有叛亂,不得不服咱們丞相的本事,南部安定的了,內部統治鞏固了,可以考慮開始完成先帝的遺願了。

    江東那邊自從先帝去世後,孫權就派人來聯絡感情,丞相出於大局考慮決定繼續連孫抗曹。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啊,失去了荊州,整個蜀漢就剩蜀地這一塊政權,人口沒有人家多,後續的兵員補給就更拼不過人家了,只有擴張領土才能增加人口、增加人才,才能夠擴大蜀漢的統治延長蜀漢的政權啊。

    丞相殫精竭慮從228年到234年進過了5次北伐也沒能完成先帝遺願光復漢室,因為事必躬親,每每工作至深夜任然不如睡,好幾次都是我姬狗蛋央求丞相入睡丞相才不情願的睡去。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毫無辦法,最後丞相過度勞累,在五丈原與世長辭。

  • 2 # 南柯

    說到諸葛亮為何明知打不贏還要北伐,就要先說一說《隆中對》。

    公元207年,徐庶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劉備三兄弟前往隆中,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了劉備。劉備基於當前的形勢提出了“我該怎麼辦”的問題,諸葛亮對答中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應對的策略,後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

    面對如喪家之犬的劉備三兄弟,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了佔據荊州、益州,然後再爭霸天下的總體戰略方針。當時的劉備的最大的實際情況是沒有根據地,所以生存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發展。再加上“諸葛一生唯謹慎”的個人性格特點,所以《隆中對》從提出那天起就帶有“安全大於一切”的政治思考和過於保守的戰略缺陷。

    在東漢末年,整個中國,主要的政治經濟都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是曹魏集團實際控制區)。雖然長江中下游地區(孫吳集團實際控制區)也在逐漸的崛起中,但長江中下游真正的成為一個經濟中心要到四百年以後了(隋朝京杭大運河開通)。留給劉備和諸葛亮且可以利用的土地並不多,其中諸葛亮心中最核心的一塊土地就是益州(四川盆地),益州天府之國,易守難攻,真是絕佳的休養守成之地。但是這裡也僅僅是一個守成之地,難以大成。說什麼“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要麼是真的學習不好,要麼就是有忽悠的成分在裡面。

    當劉備集團真的控制了荊州、益州,整個形勢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劉備集團的發展的重要性就超過了生存,蜀漢政權就由守成變成了尋求突破。此時,《隆中對》的巨大戰略缺陷就暴露出來了。特別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整個蜀漢就真的被困死在了四川盆地之中了。

    三國鼎立,蜀漢在發展,魏國吳國也同樣在發展。四川盆地蜀漢平原作為一塊獨立的經濟體來和黃河中下游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來競爭,時間是在黃河中下游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手裡的,佔據四川盆地就變成一個“大敗局”。只要時間足夠,滅國是一定的。

    作為地域經濟之間的競爭,四川盆地從來沒有崛起到控制整個中原的地步,以前沒有,以後也沒有。在這個時候,蜀漢往哪裡去,就成了壓在諸葛亮身上的一座大山,甩不脫,放不下。

    唯一有一絲成功的可能就是學習漢高祖劉邦,北伐,出祁山,佔據關中平原。關隴地區這可是上古的寶地呀,不但有沃野千里,更有無數的良馬。周文王以此成就八百年基業,秦始皇據此一統萬里河山,漢高祖從這裡東出誅殺了楚霸王才有了大漢天下。如此寶地,佔據函谷之後,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成就王圖霸業的地方呀。

    沒的選擇,《隆中對》是劉備的求生之對,但是天花板太低了。困在蜀地,諸葛亮也只能是臥龍,只有北出祁山,才能飛龍在天,一統天下。北伐尚有一線生機,困守只有死路一條,這就是大勢。蜀漢困守,氣勢將盡,只有北伐才能突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工作了3年,現在發現乾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你還有勇氣重新再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