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寒行者

    少年時,本來這個時期的他,在年少多彩,風華正茂之時,逍遙自在的四方遊學,直到杜甫在朝中任左拾遺後,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負責祭祀、禮樂。到華州後,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遊西溪畔的鄭縣亭子,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這個時期多是鬱郁不得志和報國無門的意氣風發。

    中年時,最是不好,遇上社會的大變革,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乾元元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並在回華州後,將其修訂脫稿。“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歎國難民苦。在這個是時期的他不僅僅是在個人問題,而是國家山河如下分崩離析的時刻,作為一個心懷國家的男人,只有一筆廖盡世事苦楚和悲歡,但也是他詩歌最為輝煌的時期....

    老去,最為可惜,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後被嚴武薦為節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兩年後,離開奉節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代宗大曆五年,詩人病死在衡陽市湘江的一隻小船中。他雖過著“生涯似眾人” 的生活,但卻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歲晏行》等一千多首詩。 杜甫的詩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這時的他看盡世事,年老志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日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志存身朽,少年不在來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因檢測到底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