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邊椰子

    大國的目的都一樣,都是要做這個時代最先進最尖端最稀缺的產品,可以的話最好能壟斷,然後自用賣出兩相宜。相反,不肥美的落後產業最好是留給別人做。

    古代最先進的是農牧業,大國的目的是自己人做農業,所以殖民意味著人死地留的大屠殺;

    近代最先進的是工業,大國的目的是自己生產工業品拿出去交換農業品,所以殺人很少了。一般的做法是打碎原有的封建政府自己下場建立統治體系發展農業,希望殖民地穩定老實從事農業上繳工業原料,持續不斷購買大國工業品。

    現代先進的是電子產業和資訊科技,大國的目的是自己生產尖端裝置和關鍵配件,然後和弱國交換低端工業品和農業品。這時候不僅不殺人,而且會努力扶植弱國發展普通工業農業,弱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收入提高權利保障思想自由是最好的。都是奴隸窮鬼的話,醫藥航空金融軟體電影衛星等尖端產品賣給誰?

    所以西班牙等國最早美洲殖民的時候殺殺殺留下了很多問題,後續發展一般不好。

    英日殖民的時候通常能留下一套有效治理體系,對當地人民有許多幫助。

    美國在全球擴張勢力的時候由於高效的科技研發已經完全轉變成第三種了,主要扶持為主,所以就有了鄧公的名言“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

  • 2 # 大正看世界

    歐洲列強停止了殖民行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殖民地統治成本越來越高。

    從殖民活動開始到最後殖民體系瓦解,主要殖民國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當然歐洲其他小國家也有殖民地,例如比利時、丹麥,德國和義大利則是因為統一較晚,沒有趕上殖民大潮,只能撿一點殘羹剩飯,堅持到最後的也只有英國和法國兩個大型殖民帝國。

    但隨著世界各地的民族覺醒運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識越來越強烈,殖民地統治成本則越來越高,例如英國為了征服南非殖民地的布林人,目的是爭奪金礦的控制權,在19世紀末發動的“英布戰爭”,作為世界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可是費死個洋勁才打贏這場戰爭,但代價是花了5億英鎊軍費,數萬英軍為此丟了性命,嚴重透支了英國的國力。

    要知道,布林人在南非只是一個幾十萬人的民族,英國征服都這麼費勁,多打幾次這樣戰爭,英國直接有可能從世界霸主的寶座上摔下來。所以說,殖民統治越到殖民時代後期,越不是一門划算的買賣,在殖民地獲得的收益已經不能維持擴張成本了。最後的英國、法國都允許殖民地獨立了,並不是良心發現,而是無力維持其統治了。

    (二)一戰和二戰嚴重消耗了殖民帝國的實力,想不停止殖民活動都不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看似英國、法國獲得大戰的勝利,而且獲得不少德國的殖民地,但實際是英國和法國實力被嚴重消耗,在國際事物中不得不讓渡權利與美國,在《華盛頓會議》中,美國可是取得和英國同等海軍地位。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一早就被打了醬油投降納粹德國,而英國最後則成了美國和蘇聯的跟屁蟲,已經無力主導世界格局,更不要說還要維持自己龐大的殖民地了,到最後吃進去的殖民地大多數都要吐出來,讓他們獨立建國。

    (三)有一種類殖民的方式,比直接殖民統治效果更好。

    英國、法國等曾經的殖民大國在殖民體系瓦解後開始向美國學習。這點美國做的很好,早在19世紀末就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目的就是讓世界各國開放本國或者殖民地市場,但當時作為殖民地帝國的英國、法國肯定不會同意,自己的殖民地就是一個封閉壟斷的市場,本國商品傾銷地,怎麼可能讓美國分一杯羹。但後來,殖民體系瓦解了,美國一這招就非常奏效了。

    核心方法:不需要直接統治,侵略擴張成本太高,還容易引起民族仇恨,我們做生意吧,你把市場最大限度開放給我,而我則是透過本身先進的工業壟斷技術對這些落後地區進行工業剪刀差,大肆剪落後國家羊毛,獲得高額利潤。

    英國、法國之後也學會這一招,對曾經殖民統治的地區也搞工業剪刀差,讓曾經殖民地依然成為原料輸出地和商品傾銷地,和殖民地功能區別不大,但省下統治成本呢,當然美國此時已經學會更高階的玩法了。

    但今天這一招已經被後進國家中國打破,我們國家被譽為發達國家的粉碎機,打破歐美的技術壟斷,展開全面競爭,原來高額利潤商品被中國龐大工業能力生產成了白菜價,靠著先發的技術優勢的歐洲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歐洲好多國家經濟不好,天天罷工,大多數歐洲國家已經剪不到羊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按時間順序寫杜甫的生平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