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謀士說
-
2 # Alexandre2013
南韓精於術,在夾縫中求生存本無可厚非,但是操術過多反噬自己,比如建議秦國修溝渠以耗秦國國力,但是反而讓秦國更強這種烏龍事件都能發生。首鼠兩端,兩邊不討好。
-
3 # 林屋公子
首先,戰國七雄文化和今天各省民眾沒有關係,想借此來地域黑的就繞道吧。兩千多年的人口遷徙,都出出進進換過多少人了,還能和今天強行扯上關係?所以本題說的魏國,和河南沒關係;說的秦國,和陝西沒關係。黑子們不要強行對號入座了。
魏國從強變弱,很大程度就和其地理位置有關。與魏國相似的是鄭國,春秋初年,鄭國因為處於中原地帶,資訊最多;又因為是新封諸侯,活力最強。而從晉國分出來的三晉也有這個優勢。其中魏氏、趙氏本身旗鼓相當,但趙氏陷於內亂,而魏氏出了一個魏文侯,所以魏國一下就躍居戰國初年第一強國。但是強大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三晉是建立在團結的基礎上。如果三晉內訌,那麼夾在韓、趙之間的魏國處境非常困難。
所以魏武侯賢明不如魏文侯,名臣吳起就南奔楚國;而魏惠王又不如魏武侯,名臣商鞅西去秦國。加上三晉幾代後就陷入內鬥,魏武侯剛死,南韓和趙國差點就瓜分了魏國。這時候魏國就有了五個鄰國:趙國、南韓、楚國、秦國、齊國,容易陷入多線作戰中。而其他國家就趁機改革,後來居上。齊國在田忌改革後迅速發展,在桂陵、馬陵二戰中擊敗魏國;秦國也多次擊敗魏國,魏國就此中衰。
最被瞧不起的則要屬秦國了,理由是秦國的思想文化落後。確實如此,看看戰國諸子就知道,一個出身秦國的都沒有,甚至很多連去秦國的興趣都沒有,而秦國也往往被六國稱為“夷狄之國”。但一方面,這又奠定了秦人尊賢尚功的國民性格,而不是像六國一樣尊尊親親。所以秦國改革也是最徹底的,因為本身公族勢力就弱,存在適宜改革的土壤。
-
4 # 換個名字繼續懟
《中國風俗史》“淫亂無恥以鄭衛為最”。地處此處的魏國,弱雞一樣的南韓,還有更早的鄭國、杞國、宋國,都是被人瞧不起的,自古至今口碑都差,比如“守株待兔”“偃苗助長”智子疑鄰“野人獻曝”“鄭昭宋聾”“朝三暮四”“曹商舐痔”的宋國,“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的鄭國,“杞人憂天”的杞國。這幾個都是在同一片地方。
從客觀歷史傳承經典故事角度解析,各國人文生態,語言區域,及相互關係和今天各省方言變化沿襲,是否有共性~!
回覆列表
魏國由強變弱,最主要的願意是君主昏庸,又不懂得任用人才,才導致亡國。在此舉幾個例子:比如商鞅就是從魏國流失的一個人才。當初商鞅在魏國宰相公叔痤手下做官,魏惠王覺得他地位低,所以不用他,結果商鞅去了魏國。除了商鞅還有吳起,吳起在軍事上可以說在當時是個牛人,幾萬人幹掉秦國幾十萬,如果繼續任用吳起,魏國絕對可以滅掉秦國。但是吳起又被公叔痤陷害排擠,吳起最後逃到了楚國。還有我們熟悉的一個軍事天才孫臏,結果被龐涓陷害,最後去了齊國。另外,提出“遠交近攻”政策的范雎也是其中一個,范雎是魏華人,結果也被陷害,最後去了秦國。魏國可謂人才的搖籃,歷史上最好的人才都想為魏國服務。可以想象如果魏國都把這些優秀的人才留住,然後加以利用。統一六國的就不是秦國了,而是魏國。但是,君主的昏庸,導致國家的衰亡,這也不怪誰。
另外,七國的國民素質和口碑,這個很難說,我個人認為七華人在素質上的高低都差不多。我們不能用一兩個人來衡量所有人的素質,反正我是說不出,春秋戰國本來就禮崩樂壞,國家的好壞都受到君主的政策影響,幾乎找不到素質好的國家。你說秦華人素質好吧,他任用商鞅多高尚,但是商鞅被車裂,你說秦華人素質好嗎?
其實,要說素質,也就從幾個有影響力的大人物身上能看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壞的影響。就連我們的孔聖人,他也不例外,他照樣使用武力,排擠其他政客。不過整體來說文人還是講道理的的,嘴上不饒人,不過這些人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無法代表某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所有不好評價。
至於,最被瞧不起的,黑的最慘的。我認為最被瞧不起的國家是南韓,在戰國最被瞧不起,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強大過,完全是一顆牆頭草。六國誰強大,就聽誰的,這也是他能夠存活的原因。南韓就甘願做小弟。依附於大國之間,搖擺不定。另外,黑得最慘的國家?在戰國時期,反正,我在網上很少看到某個國家被黑。戰國七雄除了秦國,其他國家基本都都很愚昧,從國君的身上就可以體現出現。本來六國聯手,完全可以幹掉秦國,誰給他統一的機會,完全是自己作死。這還用去黑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