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求圖55
-
2 # 一水間der
美華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為人際交往劃分了四種距離,每種距離都與其不同的社會關係相對應。
1.親密距離:0~46釐米
2.個人距離:46釐米~122釐米
這是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一般表現為的接觸為握手,友好交談。是在與稍稍沒那麼親切的人交往過程中的心理安全距離,一旦超過這個距離,就會明顯感受到心裡的不適應,彆扭。
3.社交距離:1.2米~3.7米
這已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係,而是體現出一種公事上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係。其肢體表現在,微笑,點頭示意。一般是在社交場合或者是工作場所。
4.公眾距離:3.7米以上
這就是陌生人之間的相互距離,一般表現為老師講課,公眾演講或是明星路演等公眾場合。在這種場所,人內心能接受的安全距離時相距3.7米以上,而且在這個距離範圍內,已經沒有了肢體接觸,所以演講者更多的是需要目光示意,聲音的起伏來吸引聽眾的注意。
瞭解了四種距離,對我們分析為什麼大眾對熟悉的人晉升會有種牴觸心理。
有一句話叫做,“三米之內,愛恨嫉惡。”
三米是一個約數,意思是在社交距離之內,人更容易產生,愛,恨,嫉妒,厭惡這幾種情感。
因為在社交距離內,我們才能瞭解一個人,瞭解一個人的平生經歷與實際能力。並且人都是一個喜歡比較的社會性動物,比贏了,就開心,比輸了,就心情低落。所以在社交距離內,我們更容易去把他人與自己相比較,而在比較之下,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
首先,我們先來設想,對方是一個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我們倆在一起工作,他一路連升,而我卻始終原地踏步。這種情形想一想都十分令人挫敗,為什麼他會一直晉升而我卻沒辦法?是不是他偷偷把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了?他到底走了什麼狗屎運?他是不是走了什麼後臺?我們在面對他晉升的第一反應,難免難過,嫉妒,羨慕,更有甚者會記恨他。更不用去想那些沒我們優秀的人卻連路晉升。
那那些比我們優秀的人呢?由於人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我們在面對跟我們關係好但比我們優秀的人不斷晉升的時候,我們內心不會覺得是自己不如他,而會覺得自己可能是,沒他那麼拼命,沒他那麼會討好上司……會給自己找無窮無盡的藉口,然後,怪他,嫉妒他。
因為,怪別人總是比怪自己讓自己心理好受,把錯推到別人的身上總能慰藉那個其實不怎麼優秀的自己,這就是人的劣根性。
在生活中,我們的周邊也難免會有那樣一些人,他們允許陌生人發跡,不能容忍身邊人晉升,一看到自己認識的人飛黃騰達了,就喜歡來酸兩句,他們都是出於什麼心理?
回覆列表
——《士兵突擊》中許三多說:記住一個人的好,總強過記住一個人的壞;事實上我們是做反了!
楊冪:粉絲304萬,一條廣告;
范冰冰:粉絲450萬,一條廣告;
這下知道我們都是什麼心理了吧!
呵呵,這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準確的說是不願意身邊人“強那麼一點點”,比如:幸福多一點,工資高一點,獎金多一點等等;如果能強大到可以瞬間碾壓的他渣都不剩,甩他N條街,他要仰視他才算閉嘴(口服),心裡服不服還是不好說;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都有點小自大和不夠包容惹的禍,根本原因也大致就兩個:
一、有些自大:我們的內心極其強大,也是我們總能發現身邊人的不足,漠視身邊人的付出與優勢,也總感覺自己比身邊人都牛,身邊人有點小成就、小業績必須表示不服,不然貌似自己就沒有存在感一樣;
強大到都以為自己和趙匡胤一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氣吞山河的氣勢:
歷史典故分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先後攻下了荊南、湖南、後蜀等國;公元974年,他約南唐後主李煜到汴京喝茶,李煜擔心自己有去無回,就派使者徐鉉到汴京向宋朝求和,趙匡胤直接了當的說了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隨派大軍攻取了南唐,俘獲了南唐後主李煜;
二、不夠包容:致使我們都和東方不敗一樣,感覺到身邊無英雄了;
這主要是我們的包容度心不足在作怪,只記得身邊人的缺點和不足,不願意甚至是刻意忽略身邊人的長處和優勢,最終導致身邊人在自己眼裡自身毛病,你有點小成就、小進步,他必然感覺很不習慣,因為“我們只習慣看別人過得不如我”,漠視別人的好,才感覺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