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霹靂火76228767

    “這兩句詩出自唐元稹《離思》,詩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全詩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的前二句表面義為:經過滄海之後再也不會感到有比它更深更廣的水,領略過巫山之雲後,再也不會感到有比它更美的雲彩。比喻作者對妻子不可動搖的深情。”

    以上是正統的解答,但是後世有了《金瓶梅》之類的禁書以後,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巫山雲雨已經不是巫山下雨的意思了。而且巫山也不是山。

    這詩後兩句,看出作者有修道之嫌,而且可能是雙修之類的古代功法。那麼花叢就不簡單了,可不是鮮花爛漫的樣子。

    這詩很少有人引用,大抵因為上述兩個原因,僅僅因為作者太不出名了,否則,不被道德君子批臭已經算幸運了。

    滄海一詞來自於滄海桑田這個詞,原指事態巨大的變化。而滄海難為水,只為詩歌押韻,生硬牽強改意,就從寫詩來說,也非詩歌上品了。

  • 2 # 問墨7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七言絕句,是元鎮《離思五首· 其四》中的前兩句。作者把對妻子的思念和情感,化成了巫山神女。在至善至美的巫山女神面前,任何的水,任何的雲,都暗然失色。這裡的水和雲,實則是指作者亡妻之外的女姓。作者藉此來表達對妻子的悼亡之情

  • 3 # 無功用行

    只是這裡的一句“巫山雲”再加個“雨”字,後世意義變味太過嚴重了。

    就像現在普通的生蛋的“雞”,變味之後,意思就大不一樣。“巫山雲雨”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首事的題目叫“離思”,是遠離思念的意思。

    即悼念亡妻又遠離思念,這不是很矛盾嘛!!!

    其實不矛盾,中國文化向來的思維方式是至情至性。

    感情達到了極致,就是無情。思念到了盡頭,就是離思。

    離思的題目說明了作者對亡妻的思念之深。

    亡妻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就像滄海一樣的深;

    水見過了滄海,就不願再回到溪流當中;

    亡妻與作者的感情就像是巫山上的雲。

    離開了巫山,雲還是雲,但已不是巫山上的雲。

    這兩句向來的解釋是說取典,其實要不要取典,都無所謂的。

    文字本身就已經說明了意思,何必再轉一層去考慮典故呢!

    取次花叢懶回顧。這幾個字用的妙。

    一個取一個次,說明身邊的女人一個接一個。

    一個懶字,說明除了亡妻外,任何女人都沒有能在作者心中留下印跡。沒留下印跡,自然就懶了。不是刻意的不去想,而是沒印跡,所以沒有去想的動力。

    花叢,向來的解釋是說煙花之地,這個不能算錯,但至少不全面。

    花叢包括作者後來取的妾室,也包括煙花之地逢場作戲的女子。

    作者元稹是詩人,與白居易合稱“元白”。作者也是大唐朝廷的大官,曾經官至宰相。

    所以他的妾室不會少,身邊官場應酬時接觸的女人也不會少。

    這一句,若是現代人來寫,那就會是這樣子:流連花叢不沾身。

    這一改,意境就差的太多了。

    半緣修道半緣君。這最後一句,是解釋第三句的。

    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鮮明特點:有個至高無上的榜樣。

    古代有文化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追求,按照那個榜樣來修正自身的品行。

    這個做法,儒家叫養性、修身。道家叫修道、修真。佛家叫修證、悟道。

    這三家有個共通的法門,就是清心寡慾。

    作者元稹當然也不例外。當然有學這個修身的法門。

    所以說,作者對女色無感的原因:一半是因為修道、修身養性;一半是因為見過至深的感情後,不會對淺薄的感情瓜葛而有所動心。

  • 4 # 超神的李小白

    這兩句來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原詩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最早聽到“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句子,大抵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當時不解其意,隱約只感覺是講男女之間的事。後來學到這首詩,只覺得很美,漸漸理解了其中滋味。意思就是,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是古往表達情思的巔峰之句,越品越美,越有滋味。

    王小波曾經說過,因為你的出現,世界都變成了黑白,因為只有你是彩色的,我想,大抵也是這個意思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腳手架基礎墊層,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