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海飛鷗
-
2 # 魔金石科技
2016年,iPhone 7釋出時售價649美元;2019年,iPhone 11釋出時售價999美元。短短三年之間,如果你想買一臺新款iPhone旗艦就必須多花54%的錢。
新舊款產品溢價提高在Mac Mini上表現得更為明顯:舊款Mac Mini釋出時售價499美元,而新款Mac Mini釋出時售價則為799美元。僅僅是同一產品線上的隔代產品,價格卻提高了60%。
蘋果產品近幾年技術革新緩慢,售價懸殊反而如此明顯。很明顯,這個鼎鼎大名的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在利用高價策略來進行市場反撲。
不可否認,就算在今天售價高昂、技術革新緩慢的蘋果也還是擁有眾多簇擁。蘋果作為美國第一家估值上萬億的公司,其體量可謂巨大同時也擁有目前全球數量最為龐大的使用者群體。但不管從產品屬性、定價策略還是市場份額上來看,這幾年的蘋果也確實在走下坡路。那麼蘋果這幾年到底是憑什麼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仍保持高價位且高額營收的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1.蘋果擁有數量最為龐大也最為忠實的使用者群體蘋果公司樹大根深,技術資本雄厚,早在智慧手機普及時代就依靠其出色的產品品質與出眾的工業設計建立起了今天各大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聲望。當喬布斯在蘋果釋出會上雲淡風輕地用手指劃了幾下就完成了iPhone 4的各種操作演示時,全世界使用者都為之傾倒。在智慧手機的上古時代,這是蘋果獨享的榮譽瞬間。一部分忠實的蘋果使用者願意為了這個瞬間、為了自己的信仰花比其他品牌更高昂的價格來為蘋果“充值”。
另一方面,長時間使用蘋果的使用者們幾乎都會對iOS系統產生不同程度的依賴性。不僅僅是因為iOS的穩定、安全、高效,更是因為iOS的完美生態與排他性。iPhone、iMac、iPad、iWatch、AirPods等等蘋果不同產品線上的產品幾乎都可以在iOS的基礎上實現完美互聯、無縫對接,同時iOS也對安卓等系統實施了排斥措施。這些都導致長時間使用蘋果的使用者一旦放棄繼續購買蘋果產品,轉而投向其他品牌陣營會產生明顯的不適感。這也使蘋果產品的使用者粘性大大增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旦你購買了一臺蘋果產品,你就需要不斷地購買“下一臺”。
2.蘋果變相的捆綁銷售方式眾所周知,蘋果產品需要搭配諸多配件才可以達到完美的使用體驗,甚至有些產品在不搭配額外配件的情況下會無法滿足使用者的正常通勤需要。而這些配件往往也是售價不菲,進一步為蘋果創造營收,這裡舉幾個例子:
如果你想要購買MacBook Pro儲存容量為521GB的版本就必須要在原來機型的基礎上多花400美元來購買蘋果官方的容量增儲服務。且蘋果電腦還移除了一般電腦上都會存在的耳機介面與SD卡槽,這意味著你又必須多花39美元購買蘋果官方的轉接器。可是大家想一下,一個容量拓展服務、一個轉接器真的值那麼多錢嗎?類似的配件不勝列舉,比如售價129美元的蘋果鍵盤、售價79美元的蘋果滑鼠等等等等。
2019年6月Mac Pro釋出時售價5000美元,這個價位大家已經可以花同樣的錢買到配置高出蘋果很多的產品了,但果粉們都還表示可以接受。這還不夠,單單Mac Pro搭配的螢幕支架就又賣出了1000美元的高價,釋出會現場氣氛瞬間凝固。這臺1000美元的螢幕支架也使蘋果之前在使用者們心中建立起的信任度與聲譽迅速下降。
3. 蘋果持續走高的價格與持續降低的價效比正如前言所講蘋果產品價格一路飆升,技術革新卻進展緩慢。這一點在2017年iPhone X釋出時表現得尤為明顯,不僅定價高昂且產品定價與成本間的懸殊相較於上代iPhone也拉開了非常大的差距:iPhone X成本大概為370美元,售價為999美元。連續走低的銷量與市場份額迫使蘋果提高了單臺產品的利潤,因為只有這樣,蘋果公司才可以保證足夠營收。
市場自有其規律,一個科技巨頭的崛起與沒落都絕非偶然。我認為蘋果高價策略的背後是其全球臃腫的組織架構、愈加疲軟的研發能力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是蘋果沒落前要再收割一波資本的迴光返照。
回覆列表
在市場營銷學中,它屬於定價策略,用高價策略定價蘋果,可在消費者的心理起著一分錢一分貨的作用,這是明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