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九段
-
2 # 故事玩家文武公
所謂的精神支柱,其實就是信念的具象。
很多人都能理解信念,但卻不能理解它的具象。信念其實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就像愛情一樣,都知道,但誰也沒見過,更無法形容它。但它的具象就很好理解了,比如,愛情的具象,可能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傑克與蘿絲,也可能就是你永遠忘不了的初戀的那個她(他)。
其實信念也是一樣,它針對於每一個人會具象成某一種東西,你也可以說它是你的精神支柱。
有的人認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家庭,只要老婆孩子熱炕頭在,即使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可以堅持;有的人認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是自己的事業,只要自己對事業的追求精神不滅,其他生活中的困難就都能挺過去;有的人認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是另外一個人,只要這個人還是自己心中的樣子沒變,那自己就可以百分百的信任他依靠他,不懼其他的困難與挑戰。
其實,信念一旦被具象化,就特別容易出問題或者崩塌,這就好像信念本來是你心中的女神,無限崇拜,萬分敬仰,可一旦被具象化,就好像女神墜入凡塵一樣,你受不了女神洗衣做飯菜米油鹽的樣子,自然,這個女神也就跌落了神壇,不再是女神。
在外面受了委屈,沒關係,我還有個溫馨的家呢,可是回家一看,老婆抱著孩子發脾氣回孃家了;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自己,沒關係,我還有我的音樂夢想呢,可是寫好了歌發現一文不值,沒有知音;認為全世界即使都不喜歡我,可是至少他喜歡我,把我當寶貝,可是那傢伙轉身就去哄別的女孩了……
生活中,總會聽到看到這些所謂的精神支柱崩塌的事情,其實他們錯就錯在把精神支柱具象成了一種自己無法掌控的事物。既然無法掌控,自然有失控的風險,精神支柱崩塌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謂信念,其實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需要你不但要有對苦難折磨的承受力,更要有一個寬廣豁達的大局觀。
不以一時之得失論英雄的是人才;不以一段人生之得失論成敗的是人物;不以一世之名凡論生死的是人精。我們也許都成不了聖人,但我們可以努力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樣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枉人生路過這一場!發文共勉。
-
3 # 懶蟲輪迴
人活著應該是都有精神支柱。從孩子呱呱落地的第一個精神支柱應該是偉大的母親。她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從我們的很多現實反映特別明顯的體現這一點,比方說“媽我回來了”:“媽,我餓了”;“媽我渴了”“媽我累了”等等等等。古語說“媽在家在”她總是那個能為你,為家庭張羅各種事的人,她總是那個嘀嘀不休又害怕你凍著餓著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個崇拜,有了英雄主義,這個時候父親是我們的支柱,偉岸的形象,強健的臂彎,還有能為咱們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多少孩子總是想長大以後像父親一樣無所不能甚至超越他,又有多少人想長大以後嫁給一個像父親一樣懂得疼愛自己的人。從古至今父親都是家裡的頂樑柱,父親就是天,只要父親在,天就塌不下來,他總是那個隨時隨地都願意為你挺身而出的人,他總是那個嚴肅話少默默支援著你的人。
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也會有家有孩子,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那個時候,我們不自覺的漸漸的成為了那根家裡的頂樑柱,也會成為很多人的精神支柱。
不是你的這個精神支柱倒塌了,而是你漸漸地變成了精神支柱。有苦不能言,有痛不是能說,為了老然孩子,為了自己也要撐起一片天。這是不可或缺又不得不承擔的責任和蛻變也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
-
4 # 老謝35094
人的一生都在潛意識裡被精神支柱著,從呱呱一聲來到人世,哭叫餓了想吃又吃了想睡,上幼兒園時捨不得離家要鬧,苦讀寒窗12年後盼望著名校。走上社會後求好工作收入要多,憂愁在困惑中。婚姻家庭子女經濟,要養家餬口成人生的動力支柱。買房買車過好日子又是更大的支柱,而背後的父母又是最大的生命支柱,人的這一生不管想沒想,精神裡情感上就是因為這些因素綁著,才成為一個人過日子追求幸福的動力。假如有一天父母不在人世了你會怎麼樣啊!這也叫你的天塌了,天昏地轉慌了人間!其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過了一段很長時間也就適應了;精神支柱的確是一個人的感情世界,還要學會自我調節,該放下時就放手才會解脫過!
回覆列表
以物質為支柱,終有盡頭。
以他人為支柱,終有離散。
以精神為支柱,易於崩塌。
以強己為支柱,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