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簧汗舞
-
2 # 明心真人
坐議立談,天下無敵,
臨機決斷,顧全大局。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以無事取天下。
因為原子彈,不可以戰爭。
因為生產力,沒必要戰爭。
糧食有保障,人能吃飽飯。
凡事好商量,一切都好辦。
團結穩定是第一大局。
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
戰略互信,天下太平。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團結人心,穩定大局。
發展經濟,造福人民。
-
3 # 代用名
如果說:坐議立談無人能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是指儒學便有誤了,雖然腐儒者比比皆是。但是把整個儒家學說也這麼概括就不正確了“龍場悟道”的王陽明就是一個儒學例項,他自幼喜好佛家道家學說終無所悟,到龍場三年探究儒家學說才悟道知行合一心如明鏡!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無人能及都是務實之際,沒有虛假之作別說臨機應變之百就是萬千也不在話下。在當時寧王之亂號稱20萬兵馬進軍首都幾乎國家面臨改朝換代皇帝全然不知,王陽明也是無意間途經發現一場浩劫生靈塗炭將要發生身邊且無帶兵馬,只有順從或弟子隨行最後卻把這場戰爭周旋平息了把寧王也生擒…其功之高無人能媲美。面臨如此大的一場浩劫若沒有王陽明歷史就要重新改寫:戰火紛飛兵荒馬亂生靈塗炭的場面可想而知,若處理不好國家動盪不堪或就進入亂世之中,王陽明卻把事態控制再最小範圍,控制在最短時間豈是應變之百的小事能相提並論。人人說儒學不好,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至聖學說之精緻處和智慧之極!但是能把儒家思想學說運作得如此極致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也是罕見。難道這樣的儒家學說不應該好好珍惜嗎!
-
4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古語有"走千里路,勝讀萬卷書"的哲理。意是說"千"在一定的程度下要比"萬"強。戰歷也有以少勝多。有的儒家雖有文套武略,沒有經過實際過程的磨練,驗證,親身體會。在事事實實面前,理論就是,解決處理事物的浮雲。對待這樣的理論,儒家。只是高談闊論。誇誇其淡而已。為了好的理論得到應用,好的儒家得到發揮,理論要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你要想知道櫻桃的滋味,你得親口品一品,你才能真正的懂得滋味。才能在實踐中,應用自然。正如實踐論所說的,實踐出真知。再者,再好理論,再好的儒家,沒有膽識,沒有傲骨,沒有大志,沒有胸懷,沒有所要的江山,沒有目標的追求,理論再好,也是白紙一張。再好的儒家也只好平平儒儒。賦詩一首,七言,一生枉有理論經,不去實踐一場空。成功理論加實踐,輝煌蹬塔留美名。淺談儒酸秀才。不足指正。
-
5 # 善良平安
這不是對儒學大家貶意。因為無論是孔孑與孟子的思想能傳承這麼久長,它就有一定可取之處。就像讀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是讓人透過讀書以史為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不是讀死書,不知到變通。這個書讀多了,成書呆孑了。儒家和百無無用連在一起有些欠缺,沒文化做事情更可怕。
-
6 # 羅爾斯正義
還有一句更有名的“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恩”。
這是用來諷刺信奉朱熹的腐儒的,說他們不幹實事,只能在大難臨頭用以死報國的方式解脫。
不過,任何價值觀都有其適用範圍,都是合理性思考帶來的判斷——知如此,行也如此,知行合一更是如此。中國比較重視實用理性,可能對於理論性的東西就會認識簡單一點。
我們或許應該更加註重認識論的研究——本體界完全可知嗎?價值觀是如何形成的?個人認為,每一次價值判斷,都是對合理性的一次暫時的終結。
回覆列表
謝蔚岸男藍提出這麼有趣的問題!
簡單說一個只讀書讀死書的書生,沒有經過堅苦卓絕的歷練,只能是坐而論道,紙上談兵,就像戰國晚期的趙括,少年便熟讀史集兵法戰策,談兵論戰無人能及,而他由執帥印的長平一戰,不但自己戰死,趙軍還被秦軍殺降二十萬,從此趙國一蹶不振,坐以待斃。很多學術“大家”,可能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之字功夫了得,但到了實際工作中可能還是要犯錯誤。正如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王明、博古等一批流洋革命者,學習蘇聯十月革命經驗,在大城市搞武裝暴動,結果失敗;而毛主席則把馬列主義哲學思想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搞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使中國革命終於成功。在如何學與用的範籌中,其中能解決問題的決竅才是真正的學問。所以“儒學”不等於“迂腐”,“儒學大家”也不是自封的。像提出“知行合一”的王陽明,才是真正的儒學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