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基本指身體雖然沒有患病,卻出現生理功能減退、代謝水平低下的狀態。 主要表現是易疲勞、胸悶、頭疼、失眠、健忘、腰痠背痛、情緒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因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所以也叫第三狀態。 所以請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多點健身、合理飲食、注意休息!
13
回覆列表
  • 1 # 青自山人生命科學工作

    對亞健康的定義現在還不是很明確,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是有明確的定義:如人身體精神以及社會生活的完美狀態,也就是說人們身心的愉悅然後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生活這就是健康,他的指標是:能承擔社會壓力,腳步輕盈、面板光澤、眼睛清澈、牙齒潔白、牙齦沒有發炎。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亞健康就是人體的陰陽不平衡了,那麼什麼是陰陽呢?首先對陰陽來說是中國哲學的終極—宇宙萬物的起源是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兩儀,兩儀分陰陽有了陰陽萬物始生,具體到人體的陰陽如:血、精、五臟、前身為陰;氣、六腑、後背為陽,它們的關係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陰陽互抱的和諧關係,假如人體陰虛則生內熱了—“陽盛”;陽虛則生外寒外感了—“陰盛”,健康就是要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

  • 2 # 有賴健談

    亞健康是近幾十年來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從一出來就比較籠統,沒有什麼清晰的標準。

    1、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亞健康是指人體沒有器質性病變而出現的功能性病變。如,失眠、疼痛、抑鬱等等,也就是說,到醫院去檢查,發現不了什麼組織病變問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不舒服。

    2、傳統說法,機體健康稱之為人體的“第一狀態”,機體患病稱之為“第二狀態”,介於兩者之間的為人體的“第三狀態”,所以,機體的第三狀態就是亞健康。按亞健康說法,健康的人只佔5%,患病的佔20%,亞健康的佔75%,也就是說,這世界大部分人都是亞健康。

    3、從中醫上說,就是“未病”,“上醫治未病”,這“未病”應該不是理解為“沒有病”,而是“潛藏的病”“未發現的病”。這“未病”就是現代醫學說的亞健康。

    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是功能性病變,“沒器質性病變”,這可能並不確切,因為也可能是有器質性病變而現代儀器檢查不了。

    亞健康提出來後,有些醫院開設了亞健康門診,但並沒有什麼人去看,人們習慣了不舒服就是有病,所以這概念沒什麼現實指導意義。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賴健論談”。

  • 3 # 咕咚健康小助手

    亞健康

    1 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疾),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

    “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有了疾病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黃帝內經》有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纓、防患未然”的重要。

    2 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是處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的狀態,亞健康狀態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等。亞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負荷(心理和體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免疫功能低。

    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它約佔人群的25%~28%。

    這種失調若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態,此時,已呈現出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 ,潛伏著向某病發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處於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包括前述的各種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覆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專家將其錯綜的表現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來看,城市裡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社會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