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鷹眼銀狐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兩個範疇的事情,既個自獨立,也存在交集,矛盾在所難免。在這裡不累述兩者概念上的不同。按照當今最新的哲學理論認為,人類社會是從自然中“自然增長”出來的,他脫胎於自然,同時又具有自身獨特的特性,其獨特性也是矛盾性的具體體現。

  • 2 # 何處是家鄉

    自然與社會曾經互不相關。

    孔子就不關心自然問題,只關心人文社會關係問題,希望用“仁和禮”的方法,規範社會,達到人們可以安穩生活的目的。在西方,尤其是古希臘時代,除了蘇格拉底一人外,著名哲人們都只關心自然宇宙,並不關心社會現實,認為那只是匠人們的事。

    東西方都有一個反例,那就是老子和蘇格拉底。老子其實也更關心社會現實,只不過奇怪的是,他提出:要想知道人該怎麼做,就必須知道自然規律是什麼,人只有依照依照自然規律去行為,不逾距,才可能安穩生活。顯然他認為人們沒有這麼做,所以生活一定會越來越不好,於是無奈的做了一名隱士。蘇格拉底特別關心社會問題,經常和別人爭論的都是一些道德問題,希望藉以引導青年走上正確的道路。他採用不斷向別人提問的辦法引導對方加深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推翻過去錯誤的理解與認識。可最終,他被判死刑,沒有完成自己的宏願。

    中國到了漢朝,儒、道和陰陽家們的思想發生了大融合,產生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與自然放在一個思路里考慮。比如著名的董仲舒,他說天象直接反映了人間,好的天象預示著人間歌舞昇平,壞的天象預示著人間要發生災難。因此,中國出了“罪己詔”這個東西。一旦有了大災大難,皇帝往往就要釋出謝罪,向他天上的“爸爸”祈求原諒。這麼簡單的雜糅在一起,當然很難有什麼充分的說服力。

    西方則更把兩者隔離開,所謂“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意思就是,人間社會的事由國王說了算,自然宇宙和人的心靈由上帝說了算,各管各的,不要互相沖突。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突然,有一個叫達爾文的人,說出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話:人,也是自然選擇的產物,我們的祖先,很可能就是樹上歡蹦亂跳的猴子。這句話太震撼了,以至於直到今天還有人罵著他。達爾文第一次,用科學的論證法,提出人類社會和自然宇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開啟了自然和社會的思考大門。

    可是,進化論剛剛出現,立刻引來了巨大的問題。隨著進化論在社會問題的引用,社會達爾文主義開始出現。也就是說,簡單的把自然界的種內競爭和種間競爭,與人類社會的文化競爭相類比,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直至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都與此有著深深的聯絡。幾十億人的參與,無數人死去,無數文化被毀,這場災難嚇壞了人類,學術界再也不敢把自然和社會相提並論了,生怕再次引來這種無妄之災。

    二十世紀的動物學家們,大量研究發現,原來動物界也是有社會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複雜有序。但他們都儘量把動物社會和人類社會之間劃斷,再也不敢考慮兩者間的關係,更不敢考慮社會的進化問題了。

    我親耳聽過人民大學某著名教授的講演,他就明確說,我們的學科叫社會學,絕不能叫社會科學。他的意思很明顯,加“科”字是絕對錯誤的,因為這將把兩者之間的聯絡加深,大有重新開啟社會問題自然化研究的危險。

    自然科學和社會研究到底是什麼關係哪?它們之間能不能建立起聯絡?這可是個大問題,搞不好就是又一場人類的大災難。

    我個人希望應當有所聯絡,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基礎的重新建立。說白了,也就是人類世界觀的重新思考問題。在這個哲學大命題沒有重新探討前,還是要更加謹慎一些為好。因為,今天的人類能力太強了,以至於強大到可以輕易就摧毀自身無數次。核問題、環境問題、異常天氣問題、生物工程問題、能源問題……越來越多的問題已經有著隨時破壞人類社會整體的危機。尤其是地球村的現實,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都可能演變成整個人類的大問題,可我們人類依然不自知,依然憧憬著未來會有多麼美好。

    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隨著人類能力的強大,我們已經從可以任意妄為,到開始全人類討論有些行為不能做(比如克隆人),有些行為仍然激烈的討論著(比如轉基因食品),這就說明,自然科學研究和人類社會問題,永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必須重新開啟思考,否則這樣的衝突一定會越來越多,直到把全人類都搞糊塗,誰也說不清究竟應該怎麼辦為止。真要到了那時候,人類的末日也許就不遠了。

  • 3 # 行文勵心

    有人說人文不是科學,也許今天不是,明天就不一定不是。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是指在某一研究領域可以確定該研究物件之所以產生形成各種現象的本質原因與客觀規律的分類學科。

    譬如物理學,人們當初不知道為什麼自然界有日月星辰,電閃雷鳴,水為什麼流動?為什麼結冰?為什麼汽化?可燃物為什麼燃燒?蘋果為什麼掉在地上?在古希臘,有一群聰明的地球人就把這些問題歸入為自然哲學範疇,當然,還有將它納入宗教神創論的宇宙高人。後來問題搞清楚了,人們就把它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因此,古希臘的自然哲學也就成為現代自然科學的搖藍。

    相對自然科學的滯後性,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雖然冠著科學的名號,還有許多未解之謎,譬如,美的本質是什麼?善的本質是什麼?甚至人的本質是什麼?仍然是眾說紛雲,觀念無法統一。當然任何科學的發展都不會一躕而就,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說,現在人文學者相對於當時的自然學者們來說是很幸運的,因為己經有達爾文與馬克思兩位大俠將宗教神學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也許不需要象伽利略那樣為堅持真理捍衛科學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 4 # 立禪1

    根據馬克思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構成生產方式原理;根據馬克思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自然科學性質規律,我們知道:

    原始社會生產關係是由石器生產力決定的,它們的統一構成原始社會生產方式;

    奴隸社會生產關係是由銅器生產力決定的,它們的統一構成奴隸社會生產方式;

    封建社會生產關係是由鐵器生產力決定的,它們的統一構成封建社會生產方式;

    資本社會生產關係是由機器生產力(半自動化生產力)決定的,它們的統一構成資本社會生產方式;

    共產社會生產關係是由電器生產力(全自動化生產力)決定的,它們的統一構成共產社會生產方式。

    在這裡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統一,那就意味著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不存在矛盾。

    在這裡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不統一,那就意味著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存在了矛盾。

    簡淺白的說:當人類物質生產力,由鐵器生產力發展到機器生產力(半自動化生產力)的時候,與封建社會生產關係是矛盾的,與資本社會生產關係是統一的 。

    因此,從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來看,不能說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絕對存在矛盾,不能說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絕對存在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萬元存入銀行五年死期和五萬元存入銀行一年死期,利息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