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重漁易彥

    按我的觀點和認識,認為是不是每一箇中醫的藥方都有君臣佐使的問題回答,首先從簡單的認識丶簡單的回答,中醫的藥方中單方是沒有的,比如著名的獨參湯。君臣佐使要四味藥或以上的。但按中醫角度上認識就不同了,即使單方也好、複方也好都各俱全君臣佐使的,若單從藥物本身而言,中醫方子裡不一定有君臣佐使,有單一的,有,有君臣,無佐使的,有,有君臣佐而無使的,有,有君臣佐使全的。但其在臨床應用、使用過程中,每一條方子裡都有君臣佐使的,比如單方,一味藥既是君、亦是臣、亦是佐、亦是使。

  • 2 # 子祥677

    中醫組方,有:大、小、緩、急、復、偶、奇七種方子。除奇方(單方:由一味中藥組成)以外,大都按君、臣、佐、使、組方。但有些偏方則不按此規立方,針對疾病主要矛盾的藥,即是君藥。輔佐君藥增強療效的藥,為臣藥。減少或抵制君臣藥物副作用的藥,為佐藥。協調諸藥作用和起引經作用的藥,為使藥。

  • 3 # Paul梅斯

    不是如此,中醫發展經歷了很長的過程。最早以藥為主,以藥對病。象現在民間的偏方仍然如此,沒有君臣佐使,也沒有辨證,只有“有效和無效”。實際上,現代不少重要的有效成分篩選,都源自民間偏方。因為民間偏方往往是一味或兩味藥,另外特點是效果明確或無效。主要原因是傳承過程中表述含糊。例如XX藥可以治療腹痛,但腹痛原因可能有幾十種,這種藥物只是針對其中一種腹痛有效,所以一旦用對了,效果相當好,如果不對病因,就無效了。總的來說,簡單實用。

    到《神農本草經》時代,開始有性味歸經了,那時仍然沒有明確的辨證。再往宋朝時代,本草得到大力發展,開始有詳細的理論了。同時,金元四大家對中醫理論與實踐大力發展,辨證體系逐步形成,但是仍然是樸素的,實用的。雖然已經有大處方了。

    到明朝和清朝,本草有些異化。即理論有些過頭了。另外,將中藥與疾病關聯起來,建立了全面的君臣佐使理論,大處方主要在這個時代廣為應用。為什麼說異化了呢,有很多過度誇張,神乎其神的理論,也在這段時間出現了。相反,科學的理論反而被淹沒,例如疫病理論,差一點就變成了病原微生物的認知了,可惜沒有成功。同時,過度異化的理論,導致中醫自己陷入迴圈解釋之中,即中醫理論是萬能的,無論從哪個角度解釋都是OK的,甚至從不同角度辨證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卻並不太好了。

    到清末,張錫純開始把阿司匹林引入中藥處方中,這是大膽嘗試,也表明,中藥的療效並不理想,至少在退熱方面,不及“阿司匹林”,可惜後世沒有發揚光大出來,加上中醫亂世以後,漸漸迷失雙眼了。

    現代中醫理論更為完善,甚至更萬能了,但是離實踐可能更遠了。同時,過於迴圈自證的理論體系,阻礙了中醫的發展,使得中醫變得很封閉,不敢接受西藥,現代檢查的結果,也不敢打破君臣佐使,性味歸經,陰陽辨證,四診八綱,這些理論。使得中醫走向兩極,一極是迷信中醫,因為中醫理論太複雜了,自證性很強,越學越發現自己被中醫理論所吸引,而且能做萬能解釋。另一極是反對中醫,認為中醫就是騙子,無效。實際上,都是不合理的。

    理論本來就應該是被打破的。君臣佐使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顛覆的。

  • 4 # 蒼狼876742721

    有些中藥能治病,這是我一貫的觀點。但是沒必要整那些虛頭虛腦的神秘怪誕理論。有什麼症狀吃什麼藥就行。許多草藥被人們發現對某些症狀有治療作用,那下次出現這種症狀就吃這種草藥就行,如果發現了兩種或三種就一起吃。

    如果能驗藥,知曉能治病的草藥的副作用,就更好了。

  • 5 # 喇叭與利劍

    不是每個中藥方都是君臣佐使。中藥用藥不像西藥。西藥是特種兵作戰。分兵種炮兵、步兵、裝甲兵、火箭兵、海軍、空軍、天軍。中醫的用藥的是所有的軍兵種聯合協同作戰。一種藥含多種成分。西藥的由於純效力強。細菌病毒易產生耐藥性。單方只有一味藥,如中成藥板藍根,驗方有二三味藥。組方是醫生診斷病後寫出的藥方,用於內服或者外敷。內服許多控制毒藥。外敷藥毒性較大。組方依據君臣佐使組方。君藥治病的主藥,臣藥輔助主藥治病,佐藥減低副作用毒性的藥,使藥促使藥到達病的部位,和藥作用,協調作用。發揮藥的最大作用。

  • 6 # 呼吸及減肥彭文鴻博士

    中藥有獨參湯,只有一味中藥,其實,我覺得君臣佐使只是我們對藥物的治療作用沒有把握的做法,有個中醫,每一副湯藥都是一百種藥材,這就是瞎貓碰上死老鼠也能治療。西藥只有一個成分,簡單有效,所以君臣佐使不是必須的原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喝小米粥會拉肚子,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