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是想說點

    △練字入門需歐楷。大家都知道,歐楷俊秀挺拔,歐陽詢是結構大師,歐楷的結字,把複雜紛亂的漢字結構程式化、規律化、簡單化了。初學寫字,從歐楷入手,能夠很輕易地掌握漢字的結構特徵、結字規律,對進一步練習提供很大幫助。顏體的《多寶塔》也可列為初學者的首選,但其結字稍遜於歐,但長於勢。柳、趙則應對字的筆劃掌握到一定程度時,方可臨習。

    △書法演進的淵源。書法的發展演進過程很複雜。很久以前,人們只是在巖壁上,用動物的血或植物花卉炸汁畫出動物形象、狩獵場景。相傳,黃帝擊敗蚩尤統一天下後,一年冬天,手下大臣倉頡發現雞與狗以及其它動物,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跡各不相同,根據腳印就能分辨出是什麼動物留下的,由此而想到用筆劃來記錄一些事情,於是便創造出了文字,當時的文字還是比較簡單的象形文字及會意文字。到夏代,文字也只能用石頭在地上、樹皮上、木板上書寫,歷史發展到商代,青銅冶煉枝術的發現和發展,使人們在獸骨上書寫成為可能。於是商代甲骨文應運而生。在商代,甲骨文就是官方承認的文字,在當時來講,甲骨文就是商代的楷書。周朝的鐘鼎文同樣是當時的楷書。直到秦朝,始皇統一天下,統一度量衡,也統一了文字,李斯的小彖成了當時的楷書。秦時實行權力高度集中的郡縣制,上傳下達的文書非常繁雜,於是秦用不識字的奴隸來複制中央下發各地的命令,天長日久,奴隸們將小彖簡化成隸書。到漢代,隸書成為公文專用文字,於是成了當時的楷書。三國時鐘堯等人將隸書發展到頂峰,自成一體,魏碑就是隸向唐楷發展的中間環節,書法脈落清晰起來。唐以後,太宗奉鐘王為正統,受到普遍認可。宋以後,遂以唐楷為基礎,同時將行、草書奉為佳品,直至元明清。明清除追隨行、草書外,對唐楷又加以規範化處理,形成了規範化的公文文書體:臺閣體、館閣體。

    △當今書法屆的形勢。當今書法屆思想很複雜,主要爭論是,書法練習是從楷入還是從行入?要解答這個問題,我的是否從歷史上看看,楷、行、草是如何發展來的?楷書一般指唐楷,一些人認為,學習書法,可不練唐楷,直接練行書、草書,學起來方便,快捷。這樣做我並不反對,練字是你自已的事情,你高興就好。但我還是要強調,作為練習書法的人,一個正統練書法的人,應該從唐楷練起,練唐楷才知道字的筆劃是怎麼寫才對;練唐楷才知道字的結構是怎樣安排的;練唐楷才知道字的安排是多麼巧妙和恰當。有人說行書以魏晉就有了,而唐楷還沒有。錯!行書確是魏晉就有了,可唐楷之所以叫唐楷,是因為這種楷書盛於唐,發於魏晉。以何為憑呢?王羲之的行書我們知道,是天下第一,而王羲之的楷書也相當了得,如著名的《黃庭經》換白鵝的故事。我大膽推論,行書是隨(唐)楷書而生的,行書是(唐)楷書的快寫。(唐)楷書以前沒有行書嗎?沒有,沒聽說過彖書的行書寫法和隸書的行書寫法,草書是行書的快寫,無行更無草。只能先有唐楷後有行書。那麼行書能不能臨貼呢?也能吧。我只能如此回答,不確定。因為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所以,行書是自已楷書形成各人風格以後,逐漸形成自已風格的行書,沒見過名人的行書都一樣,全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一樣的,那就沒有“大石下壓蛤蟆”“枯樹枝掛長蛇”的典故了。至於當今盛行於世的一幅字寫一輩子,一輩子寫一幅字的華眾取寵現象,還是敬而遠之,不再多舌了。當今書屆還有一個爭論點,就是學歐楷,二田如何?我的意見,二田的字有缺陷,我還是強調,跪筆彈峰有描字的跡象。但就主要方面,二田功勞不匪,能帶動很多人寫楷書,練楷書,並且就練楷書入門這一層面來說,二田功不可沒!他們與劉心武的功勞是一樣的,劉心武雖然講的紅樓夢出入很大,但他教給了我們如何看紅樓夢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入門了,這是天大的事!

    最後我還是要強調,練書法要從唐楷歐體入手,如實不喜歐,可從顏入手,逐步練好楷書,大楷,小楷,行書,草書,隸書,彖書。切莫圖省力走捷徑,不練楷書。更不要華眾取寵,一輩子練一幅字!一步一個腳印,練起來,風雨無阻,三年而成!

  • 2 # 鵬遊藝夢

    此書法條幅圖一的印章內容為“農夫”二字,上面多出的兩點應為書寫者的印記。圖二的印章內容為“奇性一揮”。綜合其印章篆刻工藝水平與內容可看出書者其性可能略顯浮誇,古作高古之嫌。其書法功筆水平也還需有待提升。以上為個人見解,若有冒失之處還待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能完美執行英雄聯盟的電腦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