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A43370916
-
2 # 胡慎之心理
按照科學的解釋,新媽媽患上產後抑鬱症,通常有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原因:
生理方面主要由於懷孕時雌激素升高,孩子出生後雌激素迅速下降,這種內分泌的急劇變化產生憂鬱情緒;
心理方面則是由於產褥期婦女情感處於脆弱階段,特別是產後1周內情緒變化更明顯,心理處於嚴重不穩定的狀態,對於承擔母親角色的不適應,造成心理壓力而出現抑鬱焦慮情緒。
同時,心理和生理又是密不可分的,產婦的過度焦慮和抑鬱可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如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以及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可致子宮收縮減弱、疼痛敏感、產程延長、出血增多,進一步加重產婦的焦慮、不安情緒,成為產後抑鬱症的促發因素。
很多人都會有產後憂鬱的狀況,就像寶寶一出生就要哭泣一樣,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難免會有傷感的體驗。
從孕期享受“熊貓級別”的照顧,變成現在要去照顧一個肉乎乎的“小玩意兒”,這種差異會帶來無助、擔心、失落感等,導致產生傷感的情緒,但是,這些往往並不足以造成真正的產後抑鬱。
如果想解決產後抑鬱,卻一味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是很痛苦的,在這裡,尋求專業幫助就很重要了。有一些人會自我修復,但那是極少數的、懂得自我覺察的人。當她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透過一些自我調適,慢慢地終於走出了產後抑鬱的陰影,也修復了自己的一些創傷體驗。
在這裡說一下,胎寶寶的安全體驗來自媽媽的心理和生理是否處在滿足的狀態。而媽媽的滿足,很大部分來自家庭的照顧、愛的體會以及自我的情緒調節能力。對於還在胎兒期的寶Bora說,媽媽孕期的心理調適很重要。
除此之外,家人也要多給產婦營造輕鬆愉快的環境,例如,儘可能周到地照顧產婦,讓她少做家務活,幫她承擔照顧孩子的重擔,多用笑臉和關懷讓產婦感覺溫暖等。
全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會帶給寶寶安全的愛。
-
3 # 我說精神
你好,我是精神科醫生,我來給你講講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是指產婦於產褥期出現明顯的抑鬱發作的情況。典型的產後抑鬱症於產後6周內發生,可在3~6個月自行恢復,但嚴重的也可持續1~2年,再次妊娠則有20%~30%的複發率。其臨床特徵與其他時間抑鬱發作相比較可能更喜歡哭泣,還有可能產生對嬰兒健康的過分擔心。
需要注意的是產後抑鬱雖然可以自行緩解,但抑鬱發作的時候由於抑鬱症狀的影響,產婦可能存在明顯的悲觀厭世情緒,也可能產生不可挽回的消極行為,所以產後抑鬱更應該注意產婦的日間護理和照顧。
對於產後抑鬱的由來,大體還是根據生物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兩種因素有關。生物因素主要來源是產婦的既往健康情況,產婦的遺傳因素,產婦的生產過程以及分娩後產婦體內巨大變化的激素水平等等。而社會心理因素則主要是產婦的人格特徵、分娩前心理準備不足、產後適應不良、產後早期心緒不良、睡眠不足、照顧嬰兒過於疲勞、產婦年齡小、夫妻關係不和、缺乏社會支援、家庭經濟狀況、分娩時醫務人員態度、嬰兒性別和健康狀況等等。
其實產後抑鬱的發病率一點都不低,甚至我妻子當年生我女兒後一段時間也出現了產後抑鬱, 當時可能都沉浸在得到女兒的喜悅當中,不經意間忽略了對妻子的關心,也許除了產婦之外的所有人都不覺得會怎麼樣,但我們畢竟不是產婦,畢竟沒有剛剛在鬼門關走那一遭,畢竟沒有從一個被人寵愛的一個女兒變成另一個女兒的母親,畢竟沒有半夜多次起來給孩子餵奶,畢竟沒有經歷她正默默經歷的一切……後來知道妻子一次因小事情緒失控大哭才知道出了問題,直到多年後想起當時的情景,都覺得後怕,覺得對不起妻子的付出。
痛哭流涕的娘娘
產後抑鬱是產婦患病的,但責任一定要算在老公身上,我相信日間的細心護理,心理上足夠的支援一定能夠幫助所有的產婦度過這個家庭職務交替的過程。
回覆列表
大部分是因為家庭原因
首先我覺得和懷孕期間你受到的待遇有關,老公和婆家對你的態度,這是周圍環境因素。其次是你自己本身的情況,有些人性格使然,有事情藏在心裡不說出來,不願意溝通,不會排解自己的情緒這個也是很重要的。總的來說就是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