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州王震強
-
2 # 大秦魂的微博
記得我已經回答過了一次這個問題,我覺得提出這樣的問題,題主是在誤導世人。
多說無意,事實可以證明,商君書上並沒有這馭民五術,所謂的“馭民五術”只不過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厚黑學論文。只有弱民這個詞在商君書裡面確實有,但意思不是讓人民變得柔弱,而是讓人民變得遵守規則克己守法。儒生解釋商君所謂的貧民更是扯淡。貧民絕對不是讓人民變得貧窮,而是讓那些不出力幹事的人貧窮,激勵他們建功立業,讓那些不為國家立功的貴族得不到世襲特權(變得相對貧窮),逼迫他們放棄安逸享受,去報效國家。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讓貧者富,富者貧是複合天道的治國大道,但是這個政策最受傷的不是窮人,而是那些達官貴人。所以他們玩兒命的歪曲商君的思想,讓所有人不敢再提商君之法。
直到現代,這些人也還在罵商君,可見商君的思想穿越兩千年,還是會讓既得利益集團竭力反對的!另一個角度來說,商君的思想仍然是富民強國的法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
3 # 農民更瘋狂
我搜了一下,關於商鞅 的馭民五術主要包括下面這五種方法:
1、愚民:統一思想。2、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3、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4、辱民:一無自尊自信;二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5、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銀餘財;人窮志短。五皆不靈,殺之。馭民五術,完全是對《商君書》內容的斷章取義,主觀可能是為了黑商鞅,卻順帶誤導了世人,天下人都知道,正是因為商鞅的變法,才使秦國強大而且統一了中國。
《商君書》是對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的經驗總結,集中反映了商鞅的法治思想。《商君書》內容龐雜,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法治等等諸多重大問題。主要論證國家對政治、經濟、農業、軍事等各方面實行法治的優點以及如何實行法治。其中關於如何治理民眾(馭民),主要體現在《商君書.說民》:
一,法令需要簡明,輕罪重罰。刑罰重了,爵位才顯得尊貴;賞罰少了,刑罰才更威嚴。爵位尊貴,這是君主愛護民眾;刑罰有威嚴,民眾才能拼死為君主效命。
二,對膽小的民眾用刑罰去膽怯,那麼他們就會變得勇敢;對勇敢的民眾使用獎賞,那麼勇敢的民眾就會拼死效力。膽小的民眾變勇敢,勇敢的民眾拼死效力。所向無敵的國家,一定能稱霸天下。
三,法治能產生實力,實力能產生強大,強大能產生威力,威力能產生恩惠,恩惠從刑罰中產生。因此刑罰多了,那麼獎賞就豐厚了;獎賞少了,那麼刑罰就顯得過分嚴厲了。
四,民眾同君主的意見相同,國家的法令就能執行,民眾同君主政見不同,國家的法令就不能實行。國家的法令就能執行,國家就能治理好。
五,實行法治的國家,官吏處理政務不必聽從君主,民眾處理事務也不必聽從官吏,皆以法律規範為準則。
所以竊以為,“馭民五術”是後人為了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借商鞅之名抹黑商鞅,但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會相信,因為除了大秦帝國的統一之外,商鞅新法還規定秦國“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任何民眾憑“農戰”貢獻大小,實行封賞加爵;商人、儒生、說客沒有參加“農戰”,不得封賞;“刑無等級”,執法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是秦孝公、商鞅新法的法律原則,秦國當時的任何法律令必須在這些法律大原則下實行。
-
4 # A馭東風A
我個人的理解,馭民術的兩個最重要的
1,思想全部統一(自願的或被迫的),最大限度的壓榨出百姓的勞動力,以供國家的排程和發展使用
2,讓老百姓疲於奔命才能勉強溫飽,老百姓沒有心思和沒有剩餘力氣,這樣更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統治以保證自己的特權
-
5 # 湖南老兵李
千年前的制度算最先進的,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改革!
幾十年前計劃經濟時代的農村不還是搞的這一套!
回覆列表
商鞅的馭民五術太可怕了。一個國家的根本在於民。你如果去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一切資源由國家掌握。那這個國家也富不起來。也強不起來。人民是國家在最寶貴的資源。就看你咋用了。如果你不把這些資源用好。一為的搞什麼所謂的馭民之術。那不是傻瓜,那是什麼,清朝之所以忘國。就是因為忠實的實行了商鞅的馭民之術。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把國民整成了會說話的機器。嚴格控制思想。結果固部自封。這個國家一點信的血液也沒有了。缺乏了勃勃生機。被西方趕超。至使國家簽定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所以大清亡於乾隆。而不是慈禧太后。商鞅的遺毒禍害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