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大開歷史君
-
2 # 饕餮史海
他們同樣是兵變篡位稱帝,後周太祖郭威和北宋太祖趙匡胤,兩人差距可是非常大的。
我經過總結分析後發現,郭威篡位稱帝是有著諸多無奈的,而趙匡胤就是赤裸裸的篡位造反了。
起兵造反的原因不同
郭威在篡位之前,是北漢的樞密副使,掌管著全國的軍權,他是北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留給兒子劉承祐的顧命大臣。但是劉承祐對劉知遠留下的老臣極端的猜忌,再加上其他幾位顧命大臣囂張跋扈,使得劉承祐下定決心除掉這些老臣。劉承祐先後殺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楊邠與史弘肇,並密令人暗殺正在出兵鎮壓反叛的郭威。劉承祐不知道是過於自信還是什麼原因,竟先將郭威和他養子郭榮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郭威悲傷欲絕,萬般無奈,只能起兵反叛。因此,郭威的反叛篡位是受皇帝猜忌逼迫,甚至全家都被殺身亡。他要麼自殺身亡,要麼就只能起兵造反。然而趙匡胤可就不一樣了。
趙匡胤深受柴榮的大恩,是柴榮一手調教和提攜的。柴榮死後,委託趙匡胤輔助幼主。而這時的後周幼主才七歲,萬事只能仰仗趙匡胤。趙匡胤在遼國大舉入侵的時候,先是稱兵少將寡,強行奪得了最高軍權。然後在剛出東京城便發動陳橋兵變,殺回開封逼迫少主退位。不要信趙匡胤什麼士兵強逼之類的鬼話,就憑他稱帝后的一系列安排就可斷定這一定是一起籌劃已久的陰謀。趙匡胤在深受柴榮大恩的情況下,卻在先主剛死就奪了他的江山,實在是沒有任何道義可言。對先朝遺孤的態度不同郭威在起兵造反後,並沒有立即稱帝,而是利用劉崇的長子劉贇作了一段時間的文章,假意迎劉贇為帝來迷糊劉崇,給自己留了充足的穩定局勢的時間,最後才正式黃袍加身稱帝。
郭威稱帝后,並沒有對誅殺了他全家滿門的劊子手劉銖大肆報復,而僅是殺了劉銖一人,可以說實在是一個寬厚仁慈的君王。
而趙匡胤在假模假樣的演出了一個醜劇後,進入皇宮稱帝后,面對對自己有大恩的柴榮遺子,竟然想斬草除根。在大將潘美沉默反對時,還暴怒問道“汝以為不可耶?”。雖然最後是留下了後周恭帝柴宗訓,但不得不說當時趙匡胤肯定是起了殺心的,而且柴宗訓的最後死因也是疑點重重。
我認為,同樣是兵變起家、篡位稱帝,但郭威與趙匡胤的性質完全不同,一個是被逼無奈,一個是忘卻故主大恩搶奪江山。
-
3 # 丁大師Y
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郭威和趙匡胤都是黃袍加身奪得皇位的。
後漢時期,郭威權勢滔天,皇帝下密令誅殺郭威,然而訊息走漏,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
公元951年,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郭威一手創立了後周天下,同時也開創了"黃袍加身"。
而早在郭威為後漢江山打拼時,趙匡胤就已經在他手下當差了,可以說對郭威崇敬有加,郭威一身的文武計謀,都被趙匡胤學了個淋漓盡致。
公元960年,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範質等人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擁立他為皇帝。眾人呼喊萬歲的聲音幾裡外都能聽到。
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趙匡胤於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從郭威黃袍加身到趙匡胤故技重施,不到十年光景。
多大的能力吃多大的飯
-
4 # 一路走來61195714
郭威稱帝是受到北漢皇帝的猜忌的情況下為自保才起兵的,況且他的家眷被屠殺乾淨,他稱帝后並沒有向前任復仇。趙匡胤是在人家孤兒寡母人單勢孤的情況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的。二人相似的地方有三點,一都是上任帝王最得力最信任的武將。二都是在上任帝王去世後發動兵變。三都是輕鬆把新帝王趕下臺,成立新的朝代。啟示就是,任何人都會變,不變是因為外部條件不允許,或者是自已實力不行。只要外部條件發生大變,實力強大的一方就會變。有時候忠臣和姦臣只在一念之間,好人與壞人也在一念之間,中中國人常說蓋棺才能定論,人活著的時候不能有定論。比如汪精衛,如果早死在晚清的牢房中,他就是革命烈士,可清人偏偏饒他不死,他卻變成了日本人的汗奸走狗。
-
5 # 馮知己的酒
歷史總是這樣的相似,上行下效嘛。
簡單的說郭威和趙匡胤他們都是出身武官,都掌握著兵權,同樣是契丹入侵,率兵北伐,戰功赫赫,同樣都是黃袍加身的戲碼問鼎九五。
同樣類似的案例,在三國時也頻繁的發生,像曹操曹丕父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僭越九五之尊”,同樣司馬懿父子也學到了精髓,照著曹操父子的路又走了一遍,。
然而報應不爽,雖亡了400多年的漢王朝,卻在東晉後又輪迴,東晉還是亡於南北朝時宋武帝劉寄奴的手裡,這劉寄奴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
-
6 # 小殷說歷史
第一:北宋吸取了唐末至五代十國的教訓改革政治
1:中樞機構的演變
宋朝的中樞機構是“兩府制”,即設立中書省和樞密院兩個行政機構,掌管一文一武。宋朝的中書和唐朝的大致相同,都是在想辦公的地方。另外,尚書省,門下省雖已名號雖存,但已經是外朝,不是宰相機構。
2:臺諫制度的演變
宋朝的御史臺和唐朝一樣,元豐改制延續唐朝制度,御史大夫為加官,改制時取消此制。宋朝規定,宰相親戚和宰相推薦任用的人不能當御史中丞。
回覆列表
群眾演員趙匡胤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李世民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趙匡胤說“以郭威為鏡,我也可以黃袍加身!”
郭威建國,是“黃袍加身”1.0版本,趙匡胤建國,可以稱為“黃袍加身”2.0版。
兩次黃袍加身,從劇情設計到取得的成果,都驚人的相似。為什麼?這就要從五代十國這個暗黑紛亂的時代說起了。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由盛轉衰,各地藩鎮割據,戰火四起。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建立了“後梁”政權,五代十國紛亂正式開啟。隨後的幾十年,各地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權更迭像走馬燈一般。所有的勢力都達成了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誰的拳頭硬,誰就當皇帝。
郭威傍上的拳頭也挺硬,在他的輔佐下,劉知遠順利稱帝,建立了後漢政權。可惜沒當多久皇帝就一命嗚呼,留下一眾舊將輔佐年少的劉承祐繼位。郭威就是顧命老臣之一,手握兵權,戰功赫赫。
功高震主和主少國疑,是千百年來都難以調和的君臣矛盾。劉承祐自然不能免俗,自己想獨攬大權,先帝舊部和這些手握兵權的大將要統統剪除才能安心。他決定出手,密謀除掉這幫老傢伙。可惜集團內部不團結,密謀洩露,成了公開的祕密。郭威被逼無奈,聯合一眾老將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劉承祐雖然年少,但他不傻,“清君側”三個字自古以來就沒啥好結果。“君側”不見得能清掉,“君”可基本是要壞菜了。於是他先下手為強,將郭威留在京都的家眷團滅了,老弱婦孺無一倖免。郭威帶兵殺入京城,劉承祐逃亡路上被殺。郭威殺入京城後並沒有著急稱帝,因為這位老油條深知在那年月,越著急稱帝死的越快。他先是逼迫李太后立嗣君,又領“監國”掌控實際大權。政局逐漸穩定後,才假借契丹來犯的名義發動兵變,以“黃旗”加身稱帝,後周建立。
這一切,從郭威起兵後,便透著一股策劃週末的意味。在這場戲中,趙匡胤不過是他手下一名普通的將領,更是一名普通的群眾演員。然而這位群演卻將整齣戲偷學了,九年之後,他將成為最厲害的導演和最出色的主演。
自導自演趙匡胤959年,一代英主柴榮英年早逝,留下年僅7歲的柴宗訓繼位。次年正月,又有契丹南下犯邊的傳聞(契丹:這黑鍋我要背幾次??),趙匡胤帶著一眾部將北上禦敵,結果剛出京城,趙匡胤的部將們就拿出了黃袍“強行”披在他身上,擁立他為新皇。趙匡胤“被逼無奈”的接受了部下們的要求,大宋建立。
這次黃袍加身的道具比郭威那次準備的周到:郭威只是用黃旗加身,而趙大準備的是正經從黃袍,你說巧不巧,穿上還挺合身的。在其他劇情方面,沒做多少改動,甚至連出兵的藉口都懶得換一個,契丹估計要在角落裡畫個圈圈詛咒老趙。
區別郭威起兵,有被逼無奈的成分;趙匡胤起兵,一開始就是奔著孤兒寡母的江山去的。
郭威稱帝后,沒有對原來的軍事集團進行整頓,才導致了趙匡胤有機會復刻黃袍加身。趙匡胤稱帝后,通過幾次“杯酒釋兵權”將原軍事集團全部打散,老部下們再也沒有能力進行第三次黃袍加身運動了。還是趙大老辣啊,知道自己的江山怎麼得來的,自然要防止武將們再次模仿,這套兵不血刃的套路,比起後來者朱元璋要高明不少。
影響大宋建國,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使得武將的權利被稀釋,整個宋朝的戰鬥力持續走低。不過對武官權利的削弱,帶動了文官集團的發展,經濟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
此消彼長,天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