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v都市資訊
-
2 # 臥長風
篆刻首先是要會篆書,金石文字方面也要弄懂,不能出現錯字。也就是篆法了。然後才是刻,就是把篆寫好的字在印材上刻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刀法了。其實很簡單
-
3 # 百姓老叟
篆刻藝術是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門類,篆刻藝術曾經為,書法的附屬藝術,現代藝術的發展,篆刻已經成為獨立的欣賞藝術,依篆刻之美,獨立展示其藝術美魅力。
篆刻藝術,有人可以把這門藝術講一本厚厚的書,如:鄧散木先生的《篆刻學》,也可以簡明的講一下大概的概括。
篆刻藝術簡單概括講有三:
1.字法,書法為基礎,寫好字,才能進入篆刻藝術之門,沒有捷徑可行。
2章法,把印面上的字,佈置妥當,展現印之美。
3.刀法 ,印文不止是字,而且展現‘’字‘’的線條之美,篆刻美之魅力所在,是在變幻無窮中蛻變,藝術魅力漸入佳境。
說的是否妥當,望方家指正。
-
4 # 清風閣篆刻藝術工作室
篆刻創作,就像書法創作是一個道理,先臨摹上手,但切記,臨摹一定要是精品,篆刻前期,臨摹漢印,書法我覺得篆書入手比較好,把別人的東西都摹習透了,自然而然就有自己的基礎了,在前人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加入自己的想法改造,切記每一個筆畫,線條都有依據,不是隨便憑空捏造的。印從書出。
篆刻和書法一樣,先從臨摹入手,再進行創作。臨摹可謂是根基,創作可謂是花葉。葉茂花繁者必根深,故臨摹尤為關鍵。。但要怎麼實現從臨摹到創作的過渡,很多人並不太清楚。
所謂臨摹,實則包括摹寫和臨刻兩個步驟。
摹寫:在選定的範本上覆以複製紙、硫酸紙之類的透明紙,為了防止墨跡汙損範本,在兩者間可以墊玻璃紙,然後以雙鉤法將範印的線條描摹下來,所摹寫的線條要精細,且與範印越是重合越好。
摹寫的好處有三:
其一可以訓練對毛筆的控制,進而有助於將來的控刀;
其二可以熟悉篆字結體、直觀地體會線條的細微處。在摹寫一些流派朱文印時,可以透過影印件將範印放大數倍,摹寫時便更如同在寫篆書;
其三是可以為日後的創作養成良好的寫印稿習慣。
前輩印人十分重視摹寫印稿,如江成之先生曾經先後摹寫了數以千計的印稿,不論範印大小、朱白,一概都用精細的線條予以精準的雙鉤(圖1:江成之先生雙鉤印稿);
陳巨來先生刻印之前都會認真地摹寫印稿(可參見上海書畫出版社《陳巨來治印墨稿》)。前輩的這種認真、勤奮、嚴謹的學風足以垂範後學。
臨刻:臨刻可以用水渡的方法,將摹寫在蠟紙坯(即現在所謂的篆刻複寫紙)上的印稿渡到印石上,然後刻出;
熟練的也可直接將印文直接寫於印石上刻出。但無論採用哪種方法,臨刻與原作務必做到形準,進而方能神似(圖2:孫慰祖先生臨印)。若與原作面目相去甚遠甚至風馬牛者而能神似,則純系妄言。
在經過一個階段的臨摹後,可以嘗試透過仿刻來進行創作訓練,而作為一種從臨摹向創作過渡的方法,換字法簡單而有效。換字法,即取前人的某一方印作,換其中某一字來進行創作,仿作與原作亦務求神形俱似。
馬國權先生所著《近代印人傳》中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九二六年夏,陳巨來在趙叔孺家初識吳湖帆,吳對其為趙仿《雙虞壺齋印譜》中“叔得意印”所作的“叔孺得意”一印“頗有讚詞”(圖3),兩人遂訂交。
吳湖帆慨然將家藏明季著名印人汪關之《寶印齋印式》十二冊借給陳巨來觀摩玩索達七年之久。汪關印作力追漢法,刀法朴茂穩實,章法一絲不苟,深得漢印神韻,為明代印壇工穩印風的代表人物。
陳巨來得見汪關印譜,致力其間,印風深受汪關影響。“張緒當年”一印顯然摹刻於汪關(圖4),汪關印作因筆道“飛白”過度而影響字的神采,而陳刻在“緒”、“當”字間保留了些許筆道留紅,避免了汪關的習氣,故兩印相較,陳刻似略勝一籌。
篆刻創作中借鑑前賢的例子很多:從江成之先生所作的“巨碩齋”一印中,不難看出陳鴻壽所刻的“臼研齋”的影子(圖5);周建國先生的印作“只慕雙持”則是從王福廠先生的“只慕祖武”中換兩字後對印文線條整體加以殘破、並筆而來(圖6)。
隨著作者熟練程度的增加,一方印中所換字數可逐漸增多,當最終能換掉範印中所有的字時,便可進入創作的自由王國,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當然,如果在篆刻藝術領域欲再上層樓創作出風格獨立的作品,則需知“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吳昌碩語),前路會更加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