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雲4412
-
2 # 相憶思
從我的認知來看,越來越多的人想去養老院有以下原因:
不想成為兒女們心中的燙手山芋,更多的人只好選擇去養老院。拿我奶奶來說吧!我奶奶這一生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應該說多兒多福氣老了不用愁沒人養吧?可是我奶奶生命中最後的五年卻是在養老院度過的。
我大伯在老家,他從年輕開始就愛好打麻將,他自然沒熱心去照顧奶奶。二伯又常年在外面打工,根本沒經歷顧奶奶。我爸是老三,下面是我的叔叔與姑姑。奶奶身體健康的時候都是這三家輪流著贍養她。
但是兄弟夥多的家庭矛盾也突出,特別是妯娌間愛計較。時間長了照顧奶奶就不上心了,不是比較誰付出的多了就是年輕時沒得到奶奶的好處。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60後看到身邊老人的結局後,他們選擇主動去養老院。
無法融入兒女的小家庭,兩代人因思想觀念的不同極易產生矛盾。拿我的閨蜜小蕊來說吧!她的婆婆去年明確告訴了他們小兩口:他們晚年要去養老院。這對所有人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決定。
小蕊與老公婚後就一直分開住,她多次聽老公說婆婆是一個很節儉的人,小蕊心想老人家自己節儉不要求年輕人就行。可是小蕊不明白,許多老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年輕人身上。
小蕊聽後瞪了自己老公一眼,她老公不耐煩地對自己媽說:“就你管得多,我們想買多少就買多少。”被自己兒子這樣說後,小蕊婆婆的臉頓時漲得通紅。
其實,子女們成家後父母會發現,他們越來越沒有說話的分量了。因為兒女們的小家庭是他們自己說了算,這種無力感越發堅定了他們老了不與兒女們住,直接去養老院的想法。
-
3 # 咪咪花老鼠
60後的我,出生在自然災害的年代,沒吃過一天母乳,能吃上包菜葉米糊糊就不錯了。上學時由於學校少學生多,每天進學校語錄老三篇不離手,還只能上半天學,剛升到三年級就經歷了文革,無法正常上學成天要求寫大字報,可憐的我剛放下鉛筆,學會用鋼筆沒幾天,就不得不用毛筆寫大字報,牛 逼年代。。。
磕磕碰碰終於高中畢業,響應國家號召全國最後一批,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好在時間不長,半年後又稀裡糊塗返城,終於分配到一份工作直到結婚生子。。。
一晃眼到了40歲,天有不測風雲,那年離婚後帶兒子租房生活,不久企業宣佈倒閉全廠3600人全員下崗,從此我就走上了自謀職業之路,十幾年就這樣慢慢的熬過來了,其中的艱辛冷暖只有自知,孩子也結婚成家了,雖說沒大富大貴過,令我欣慰的是兒子很聽話,婆媳相處的如母女般我很知足。。。
我呢,因兒子結婚總覺得虧欠了媳婦,所以在60歲之前,我的退休工資基本上貼補了兒子家用,我成了名符其實的“月光一族",上有老下有小都需兼顧,不過我很早就告訴過他們,60歲之前我會傾其所有去幫襯你們,但60歲之後我就要為自己的養老做儲備啦,因我不想老了後再拖累兒子一家。。。
雖說入住敬老院養老意味著“坐吃等死",但這是我們這代人最能接受的養老方式,上輩父母老觀念思維模式“養兒防老",只有我們這代人辛苦了,也是最孝順的一代人。我們的下一代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生活壓力山大,將來面臨上有4~6個老人,下有小的需關照,懷揣著孝敬父母的夢想,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們壓根就懶得去考慮這些,認為那是很遙遠的事。。。
我們這代人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什麼苦沒吃過,什麼事能難倒我們?“養兒防老"的至理名言,在我們上輩父母那已搖搖欲墜,不是因下輩不孝順,而是現實所迫。。。
所以說,我們這代人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這一生都在計劃中艱難前行,不知朋友們是否也這樣?反正我絕對是按計劃行事,哪怕當初離婚下崗了,為了我的生存及社保醫保和商業保險,我身兼數職,甚至年三十不休息,和大家在客戶家跪在地上擦地板做大掃除。。。今回憶起往事還是很感恩我有個好身體,十幾年如一日,忙碌的都沒時間生病啦[偷笑],牛人。。。
我現在雖有社保醫保及商業保險的保障,隨著養老費用的水漲船高,計劃從今年底滿60歲起,再為自己的養老添磚加瓦,只有不斷的加固我入住養老院的資金,才能獲得更好的養老保障,也解決了兒女們的後顧之憂,但作為子女我會要求他們每月來看望我一次,並帶來我喜歡吃的小零食、水果或者是煲湯,我會加倍補償的哦,如果子女不孝順,我會立下遺囑:死後財產捐贈給敬老院。。。
-
4 # 笑言開懷
我就是六零後,我所講的僅是我個人觀點。
到了我們這班年紀,生老病死也見了不少,用不著大驚小怪,人總要走那一條路。
平淡快樂是一天。
憂愁怕死也是一天。
這就看各人怎麼選擇。
我認為還是保持好平常心態,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必須保持好一個健康的身體,現在這個世界在飛速發展,我們又有幸處在這和平的國度,大把多我們想都不敢想的新生事物紛紛呈現出來,我們怎麼忍心過早的離開呢。
蟻螻都貪生,何況是人呢。
但是,不能為了活著而活。
我們這一代人,養的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生活不易,他們的壓力已經夠大了,等到我們老去的那一天,他們能承受得起麼?顯然不能。
所以,為了子女,我們必須保證有一個行動自如的健康身體,有了一個健康的身心就等於給了子女最大、最好的支援!
假如,假如真的到了那一天。
我想到了一個前輩給我的啟發,他兜裡隨時裝著一瓶安眠藥。如果覺得不對勁的時候,召集至親們舉杯慶賀今生緣…。
死,也要死得有尊嚴。
這是李光耀總理講的,他也做到了。
-
5 # 任從容
我有一個朋友群,60後居多,大家經常在一起談論養老問題。我們都打算老了以後不與子女住一起,不過份依賴子女,不增加子女負擔,不指望子女養老。
我們認為:
1、自己都沒跟父母住一起,更不能要求子女。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健在,有70到90多歲的樣子,正處於養老階段。我們大家沒有與父母住在一起。有的為父母請了保姆,有的將父母送去了養老院,有的將父母放在了條件較差的兄弟姐妹家裡。即使偶爾將父母接來家中小住一段時間,也會很快送走。不過,我們會經常去探望父母,噓寒問暖,讓他們充分感受親情。距離產生美,這樣雙方都很滿意。如果長期與父母一起,不僅影響工作,也感覺很疲倦。因生活空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多少會有些不自在。
對於60後比較孝順的人來說,天天照料父母親都感到有些困難,何況80後、90後呢?所以我們也不想給自己的子女造成負擔。
2、60後一般只生一個,子女負擔重。60後大多數只有一個小孩,子女成年結婚後,一個家庭有四個老人,負擔很重。僅僅是逢年過節的探望,衣食住行的牽掛,生病吃藥的照料以及特殊情況的處理就很累了,如果長期住在一起,勞心費力就更難了。所以,我們不能指望子女養老。
3、現在條件好了,養老方式很多,為什麼要依賴子女呢?首先,可以選擇養老院養老。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將父母送養老院不孝順的說法早已被拋棄,相反成了一種時尚。養老院為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會不斷創造條件,與時俱進,使其環境更適合老人居住養老,老人去養老院生活會更加幸福。其次,除養老院養老之外,抱團養老、請家庭保姆都是不錯的選擇。再過十年、二十年,科技發達了,說不定養老機器人都會開發出來。所以,只要我們現在攢足了養老費用,在不打擾子女的前提下,過一個幸福的晚年真的不難。
-
6 # 海邊讀書
60後,年齡己到了51歲至60歲之間,是有很多人在考慮未來的養老問題。
60後是承上啟下比較有特質的一代人。
第一,他們從小經歷過六十年代困難時期,吃過窩頭,一件衣服從大孩穿到小孩,上學搬過板凳去學校,一家幾口人擠在離旱廁很近的小房子裡……
所以,他們從少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特質。
第二,60後也是幸運的一代,1978改革開放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中國大地,令中國人為之振奮。
當時60後業己年近18歲左右,正在學習或即將邁入社會。良好的社會改革氛圍,令60後精神振奮,勇於挑戰,滿懷激情投入到改革洪流中,承擔起奉獻社會,成就事業,建立家庭,照顧家裡老幼的責任和重擔。
第三,60後家庭裡基本都是一個小孩,孩子從小在60後家長羽翼下成長,基本沒吃太多苦。
第四,60後的生活背景,造就了他們在思想上比較前沿的特質,也決定了他們是樂於奉獻的群體。
當他們考慮到孩子就只有一個,從小又未吃過苦,未來要照顧2個老人,還要工作,成家,照顧孩子等等的不易,他們就偉大地選擇:老了,不給孩子添負擔!
做出了這個決定,也不一定把希望寄託在養老院,可選擇的方式有很多:
1、自己能走能動時,自己過。這樣,即不麻煩孩子,耽誤孩子工作,也自己說得算,放鬆自由。
2、在身體不好但頭腦卻清晰時,請保姆或小時工幫助做家務。
只要精打細算,退休金和積蓄一般是夠用的。
3、充分利用社群公共養老資源。
如社群餐廳,衛生院,鐘點工等,免去日常生活中做家務活的勞累。
4、約上一些年齡相當的好朋友,群居在一個小區或鄉下,快樂養老。
5、居家養老。
未來,居家養老機構會很發達,定時有人體檢,送飯,洗衣,清掃,洗澡等上門服務。期待!
6、遷移養老。
喜歡哪個城市,就和朋友們約伴一起去,租房住上幾個月,即遊覽大好河山,又有朋友相伴不寂寞。
7、如不能自理,且思維退化,那就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選擇去養老院。
把自己的未來想清楚,才能遇事不愁,從容坦然地面對即將老去的時光。
規劃好了未來,就好好把握現在每一天的年輕時光,充實自己,放飛心情,做一個優雅又有品質的60後。
-
7 # 樂其中14
我是60後同學或朋友聚會時談到養老,多聽到不要指望兒女養老,兒女上有四個老人下有子女還要工作真的不容易,老了自已上養老院。個人認為:現化養老方式已多元化說不上那種方式最好,每個家庭都有自已的衡量標準不能一概而論,適合自已的就是最好的。我的標準是居家養老為上,因為越老越怕孤獨、寂寞夜深人靜更怕突發疾病身邊無兒女誰能盡心救治,想說個遺言都沒人聽(自認很孝但遺憾悟感)西安去年一般養老院一個床位2380元,6個床位配1個護工特殊要求增加費用。兒女養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我養兒女小兒女養我們老。這裡重點是作為老人的我們在兒女小的時候就要要求其孝敬老人不要一味的滿足付出,尤其在兒女成長過程中不分場合的向他們慣贖不指望他們養老。我們60後多為獨生子女由於大環境,就是教育他養父母老都難而我們的本意是心疼兒女體量他們生活的不易,但你的不指望他們養老這句話很可能他們認真的聽了也這樣作了,如果你沒有作好進養老院養老後果可怕。不管你身體如何60後巳經到了該考慮養老這個問題。建議給自已多留些養老錢不要現在就盡情的化,70歲以後你要相信自已需要用錢會越來越多而你的儲蓄會越來越少,夠用是我們的幸事不夠用是兒女的不幸。老了需要兒女精神安慰當然有物質回報更加幸福,望我們的養老不管那種方式都那麼幸福。
-
8 # 晨曦060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古人云:養兒防老,誰不想有子女常陪伴左右,平時相互有個照應,遇到頭痛腦熱也叫得應。但問題是,60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子女現在也快三十歲左右,正是當幹之年,加上工作都很忙,結婚後又與父母分開住,基本無暇顧及父母,有了小孩更是甚之。作為60後的人,隨著年齡增加,不得不面對養老問題,靠子女不靠譜,子女也不容易,本就工作壓力大,結婚後還要同時面對撫養小孩及照顧上面四個老人甚至更多。唯有此,作為60後,也別無他法,要麼選擇自己獨立生活,自行解決一切生活、看病等日常料理;要麼選擇社會養老機構來安排後續生活。年紀大了身體出狀況的概率也逐步多起來,體力不支,行動不便,加上各種基礎病、意外情況都可能出現,這或多或少會影響正常生活,有時要去辦個事,去超市買點東西,出去旅行或參加活動,乃至去醫院看病等,如果此刻有個子女或親人陪伴左右,對老人都是一種寬慰和幫助。但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老人獨自承擔,子女不可能時刻陪伴在旁,這也是一些老人願意選擇去養老院的原因。當然,選擇何種方式,因人而異,不是所有人願意接受去養老院,這裡既有養老院管理嚴,出行不自由,費用高等問題,也有一些人性格孤僻,不合群,生活習慣調整不過來等原因,寧可呆家自個樂,活到哪算到哪,也不願意去養老院享受有人照顧的生活。其實,有的養老院還是蠻不錯的,除了基本生活起居,每日體測、問診,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一日三餐送上門,對於有基礎病的老人除了按時吃藥,還有醫生隨時跟進,配有急救病房;院內還會配置老年書法、圖書、健身、茶室、影院等基本設施,給予老人更多人文關懷。
-
9 # 4429466733
我不想進養老院,也不和小孩住。能自理就好好照顧自己,感覺快不能自理了,就自己離開。當然更希望那時安樂死合法化!沒有生命質量的活著對我來說,毋寧死!五十歲就寫好遺囑了:過了七十五歲,重病不搶救,堅決不進ICU!而且也多次和家人當面談了這件事。死後骨灰埋在樹下或撒進大海!活著,就開心過好每一天,珍惜每一秒!老和死亡是必須的,怕也沒用,所以要坦然面對。活著時健康的活著,死時能快速的死去,人生就算比較圓滿了!各人觀點,不喜勿噴!
-
10 # 虎嘯喀什
我很喜歡這個命題。60後出生的我們,經歷過父輩們艱難的生活,普遍對父母懷著感恩的心情,總是試圖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至少我是這麼想的!記得那年我復原後參加工作第一個月發的49元工資,心裡好激動,又加了1元錢湊了50元整數寄給了老家的父母,表明自己已經有了固定的收入,可以以後好好的孝敬父母雙親了!自己成家之後,又想方設法先後把農村生活的兩個弟弟全部接到新疆,娶妻生子,如今他們的日子都過得很好。這樣做的目的還就是想著以後待父母老了能夠走出農村到城市生活。之後,我又把父母早早地接到新疆生活,使他們早早地結束了農村辛苦的大田勞作。此後,先是母親病逝,父親獨自一人回到老家生活,不得已,我在不到50歲的年齡就向組織提出退休,回老家照顧父親晚年生活。這樣,我又回到了老家,和父親一起度過了幸福的5年。去年老父親病逝,我實現了自己承諾下的誓言:您扶我長大成人,我養你到老送終。再反觀自己的子女,滿是一把心酸淚。僅有的女兒,供給她上了大學,如今已經30歲了,還不斷地向我們父母無休止的索要錢。自私透頂,傷透人心。這樣的女兒你還指望她給你養老送終?所以,趁早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打算,以後還是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報團取暖養老吧!
-
11 # 使用者夏天的風
我就是六零後,由於身體健康原因現正在伸請病退。
對於退休了養老我個人認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首先是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山大,他們光養自己的兒女們己經夠不容易的了何必給他們找麻煩哪。幫不上忙也就行了,自己能自理就別去添亂了。
我早就與老婆想好了,我們自己居家養老。 好歹我們家在北京兩套房子,一套房子兒子居住,叧外一套房子我們自己養老居住,各過各的日子。兒子想讓我們給他們帶孩子幫忙我們也幫,但是我們絕不與他們住在一起。兒女們長大了已經成年了,他們有他們的空間我們有我們的空間,互不相擾是最好的。
養老要問題在我看來也是各自各自各自的情況吧,起碼在我看來居家養老比養老院院自己的私人空間更好。如果到養老院養老畢竟老人們都在一起,缺乏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且人老了聚在一起肯定會有一些老人不斷地過世其它的老人們看見以後會傷感時間長了有些老人們心裡或多或少產生心理障礙。
在養老院養老也是一比不小的開支,這筆錢對於身體還說得過去的,老人們如果用來旅遊開展文體活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等等來說也是很不錯的。
所以說對於老人養老沒有一定的模式,這要看個人的喜好與個人的條件了。
-
12 # 出劍的東北人
我不想進養老院,也不和小孩住。能自理就好好照顧自己,感覺快不能自理了,就自己離開。當然更希望那時安樂死合法化!沒有生命質量的活著對我來說,毋寧死!提前寫好遺囑了:過了七十五歲,重病不搶救,堅決不進ICU!而且也多次和家人當面談了這件事。死後骨灰埋在樹下或撒進大海!活著,就開心過好每一天,珍惜每一秒!生老病死是必然規律,怕也沒用,所以要坦然面對。活著時快樂健康的活著,死時能快速的死去,不給孩找麻煩,人生就算比較圓滿了!
我們這幫‘‘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60後,響應‘‘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的號召,可到了自己老了的時候,面臨的卻是‘‘只生一個好,誰也不管了’’。此話雖然聽起來有點不舒服,也許還會觸動某些人的神經,但事實就是如此。
我一兒一女,因妻子去世,後驅妻子帶女兒。其實
孩子們不是不想管我們,是管不了,沒法管,他們有雙重父母,還有小孩,而且現在工作生活壓力這麼大,低工資。你叫孩子們咋整?
現在的生活不像我們那個年代,一個月工資可以養活一家子。工資稍微高一點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現在不得了,從懷孕開始,錢就像流水,嘩啦啦的向外流。我們這幫‘‘老傢伙’’,都親眼目睹過孩子們是怎樣花錢培養下一代的。孩子們的壓力太大了,房貸、車貸、人情債,還有孩子的成長費,白天上班,晚上回來還要做飯和輔導孩子,不容易啊,多體量體量他(她)們吧。我兒子曾經對我們說,‘’等你們老了,我好好的孝敬你們養你們老。我倆是很開明的人,聽了孩子的話,心裡很高興,但說實話,他們那一點工資自己都不知怎麼活呢?而且還有一對兒女,唉,能幫幫就幫幫他們吧。
說到養老院,有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是退休金低,養老院費用高,想去去不起;二是怕養老院的護理員不負責任,會虐待老人;三是去養老院怕對孩子影響不好,好像兒子對父母不敬不孝,大逆不道。
這個問題比較棘手,集中反應在60後獨生子女的中老年人身上。60後的獨生子女一般都為35歲左右,而自己已是接近奔六的人了,而你的退休金呢(排除事業、公務員),只有區區二千或三千多元。這麼點退休金,你所在地夠不夠進養老院呢?進什麼樣的養老院裡?二是養老院護理員不負責任的問題,這個是有的,但屬於極個別現象,大部分的護理員還是非常不錯的,現在都是培訓後再上崗,養老院老闆也不會用犧牲客源來護短。第三個問題叫有點不講理,你不用上班全天候、24小時來護理你的父母?一天可以做到,一個月也可以湊合,一年呢?幾年呢?孩子也得工作賺錢養家餬口,還是實際點吧,如果說能力上不夠,那沒辦法,如果不是,就別談孝順和孝敬了。
60後已經快到60歲,養老問題迫在眉睫了。我認識的好多60後,不光指望不上子女,大多數還在為子女拼搏,有的自帶生活費幫子女帶孩子,有的在幫子女還房貸,哪還有什麼指望讓子女養老?子女不“啃老”,都得謝天謝地。
我現在還在工作,目的就是再幫幫兒女,儘量減小他們的負擔,但能幫就儘量幫,活到老幹到老,幫到老的思想是沒有,也想著退休後自己怎麼養老的事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六零後上有老下有小,一生有太多的經歷,趕上現在的好時代了,就想著好好幹,自己能有一個好身體比什麼都強。身體好了自己不受罪,不給子女找麻煩,還能夠照顧好老人,感覺自己責任好大。
六零後是比較能吃苦的一代人。從小受苦受窮,苦日子過慣了,很容易滿足,覺得現在的日子就挺好。給後輩們講我小時候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他們好像在聽天書,一點都不信,其實那都是真實的事情。
六零後的人,心態都挺好,盼望著老人健康長壽,子孫安好,唯獨很少考慮自己。
六零後的人很快進入老齡大軍了,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好身體,好身體比什麼都強。
有的老人去養老院,開心的很,逢人就講:‘’我現在上的老年人託兒所‘’。有時接回家吃頓飯,就急急忙忙要回‘‘養老院的家’’。習慣了那種集體生活,老年人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打打牌,好的很,老年人個個樂呵呵的。現在我也在想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謀劃和打算,以後和幾個好朋友、同學或家人一起,投資建一個老年養老“美好夕陽時光"。報團取暖養老!
其實對於養兒防老要有新的認識,兒女們再孝,也不可能天天賠伴你,服侍你,因為他們也有自已的生活。自古久病床上無孝子。老年朋友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有思想準備。好在現在有養老院,萬一到不能自理時就去養老院,在那度完餘生也不失一種選擇。當然了有錢的老年朋友還可請保姆待侯。
總之,快樂過好每一天,是目前老人最好的選擇!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3 # zhg425
我是60後,一個孩子,我用自己的孝順給孩子做了榜樣,和孩子也有很好的交流,我相信孩子將來會管我們的,當然我們也會盡量不給孩子負擔。現在的孩子和我們不一樣,誰真正關心他(她)就會對誰好,不會因為你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就盲目的孝順你。孩子孝順不孝順,自私不自私,和父母的教育及言行有著絕對的關係!溺愛和嬌縱只會害了孩子,苦果也只有自己品嚐。敬老院能不去就不去,堅持適當運動,生活平淡規律,把身體調理好,有質量的活著。真的身體不行了,就要看淡生死,有尊嚴的離開,不勞命傷財,不在醫院裡活受罪,不給家人添麻煩。
-
14 # 那年那月那味道烏拉
我也是60後,養老是個頭疼的問題,不知道咋辦!不過我養老的院子已經弄好了。能怎麼樣呢,走一步看一步吧!一個孩子,也指望不上啊!
-
15 # 如風052
60後現在正面臨著父母都八九十歲需要照顧的時候了,他們最瞭解自己快步入老年卻要力不從心的去照顧更老一輩人的無奈。所以他們寧願以後去養老院也不麻煩子女,大多數人更希望到時候能夠有尊嚴的離去
-
16 # 為活而累
我也是六零後,現在還沒有空去想那一步。先幹著,人生就這麼長,如果真的不行了也由不得自己了。聽天由命吧!幹嘛這麼悲傷?就跟生吃蘿蔔一樣,走一節說一節。
-
17 # 美萍6295
父母把孩子慣的懶懶的現在又說他們啃老,我是六九年的人兒子畢業工作一直都很努力,也孝順從沒讓我操過心女兒也是上學一直到現在,女兒大學兒子供的養不養老我沒想過順其自然去敬老院或者是在兒女身由於邊都可以,我的想法簡單隻要自由就可以兒子給我錢花所以我沒那麼多的事,從不會多一句話只要兒子幸福快樂健康平安就好
-
18 # 綜改1
這是最理想最現實的選擇!
第一是兒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第二是兒女居住在不同的地方!
第三是兩代人之間有不同的觀念!
第四是有的兒女根本就不願意同老人住在一起!
第五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只有依靠他人護理!
第六是在情感上,養老院老人相互之間有共同語言!年輕人給不了!
第七是消費觀念不一樣!
-
19 # X射線60945207
我是六零後,現在還在工作,目的就是再幫幫女兒,儘量減小她的負擔,能幫就儘量幫,活到老幹到老,幫到老,根本沒想著退休後自己怎麼養老的事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六零後上有老下有小,一生有太多的經歷,趕上現在的好時代了,就想著好好幹,自己能有一個好身體比什麼都強。身體好了自己不受罪,不給子女找麻煩,還能夠照顧好老人,感覺自己責任好大。
六零後是比較能吃苦的一代人。從小受苦受窮,苦日子過慣了,很容易滿足,覺得現在的日子就挺好。給後輩們講我小時候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他們好像在聽天書,一點都不信,其實那都是真實的事情。
六零後的人,心態都挺好,盼望著老人健康長壽,子孫安好,唯獨很少考慮自己。
六零後的人都快進入老齡大軍了,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好身體,好身體比什麼都強。
-
20 # 萬能桔子粉
不是不指望,而是指望不上。現實社會有不少家庭是,小的啃老,老的拼搏,小的是祖宗,老的是孫子。他們只要不連累老的就算不錯了,豈能指望他們養老?當然,也有相對好一點的,但老人並不相信可以完全依賴子女能使自己安度晚年。
回覆列表
養老院又稱敬老院,也稱護理院、老年公寓(老年福利中心)。
許多60後的人基本就一個獨生子女。如果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不能請人單獨陪伴照顧自己,不進養老院,孩子又照顧不了,尤其是到了不能自理的狀態,獨生子女一個人要面對2—3位老人,一個小家庭要照顧4-6位老人,何其之難可想而知。
有些人確實是想讓孩子輕鬆些,他們認為養老院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這樣自己也可以坦然地過個愉快的晚年。
這一代人已體驗了照顧老人的艱辛,不想再把加倍的艱辛再轉嫁到子女身上,都是愛兒女之心。他們只希望國家能在養老方面有更好的政策出臺,使得普通百姓也能住上老有所依的養老院。
是時代的發展促進了觀念的改變,讓現在的人對養老多方式有了新認識,養老有了更多的選擇,養老院也比較適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1.對養老的方式有了新的認識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現在國家也有了較大發展,重視養老問題已為時不遠,可借鑑發達國家已走的養老院這條路。
過去一個大家庭裡兒女多,一起承擔養老責任,現在較少的孩子要養更多的父母,自己還有子女要照顧,大大不同。
隨著時代的發展付費買服務已屬正常,子女養老為主的傳統模式,遲早機構養老會成為主流。
60後的子女基本上都是80後、90後,他們這一代人對家庭、老人、子女的觀念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老人自己的養老觀念也變化了,花錢買服務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有些人嘴裡說著不指望子女養老,實際心裡還有點酸楚。在他們心裡還存在著老了去養老院生活,是孩子對父母不孝順的思想。
中國老人受養兒防老思想的影響,缺乏獨立養老的意識,總想在生活上或是思想上依賴兒女,有的老人對自己要去養老院不免心生悲涼。
但是越來越多具備現代思想的父母不再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思想獨立了,也就能接受去養老院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的想法。
現在的年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會成熟起來,"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依然是良好的傳承。
可是很明顯,子女已經照顧不了自己的老人就要轉變觀念,不要再覺得孩子送自己去養老院是不孝順。
也有人擔心去養老院的護理員不負責任,會虐待老人,居家養老又擔心萬一請了個居心不良者,輕則對你惡語相向,重則對你拳腳相加,甚至下藥害人。
這是對目前養老院本身存在問題的擔憂,相信多年以後管理要求提高,對專業程度和管理規範的要求都會有所提高,專業性就會更強。
還有人對年老後的生活和死亡有恐懼心理。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坦然面對人死如燈滅,看淡生死,就不必把養老問題寄希望於孩子身上。
2.以後可供選擇的養老方式會多樣化60後還有10—20年就到了養老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相信國家在養老政策方面會有許多完善創新的措施。
對有些人來說,除了有養老院養老之外,還有抱團養老、請家庭保姆住家養老,都是不錯的選擇,現在已經有了私營企業投資建設的康養中心。
所以老人可以有在家請人陪伴照顧的養老、相處融洽的親戚朋友抱團養老、去養老院或康養中心養老等多種模式的選擇,重要的是作為老年人,要為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做好資金上的準備。
現代化養老方式已多元化,也談不上哪種方式最好。每個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選擇的標準也不能一概而論,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已的就是最好的。
現在的生活壓力山大,為讓孩子輕鬆,自己愉快,60後的人都願意為孩子著想,不想給孩子再增加壓力,所以都想等行動不便時去養老院是明智的選擇。
3、養老院養老方式更適合大多數人的需要在養老院,生活上作息規律、有護工、醫務人員,吃的講究營養搭配。
老人最怕寂寞,住在養老院過集體生活,老年人在一起可以說說話、聊聊天、打打牌,習慣養老院生活的老年人也會比較開心。
有的人擔心的是自己退休金低,養老院費用高,可能想去也去不了。
根據國家政策的走向,以後可能國家會給予資金補貼,但是不可能完全供養,還需自己未雨綢繆,經濟允許的話也可以選擇去條件更理想的養老院生活。
老了做好自己的打算,儘量不給孩子添負擔。誰都難以能預知未來,其它事就順其自然,但可以確定的是儘量不給兒女添麻煩。
現實擺在眼前,需要這代人做選擇。
有的人不是不想指望子女,而是沒辦法指望。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都要上班,沒時間照顧自己。
許多老人是想,能幹活的時候在家裡幫忙照顧孩子,不行了就去養老院生活。經濟狀況夠用是幸事,不夠用還需要孩子給予幫助,晚幾年去費用可以少用些。
所以,去養老院養老是明智的也是無奈的選擇,卻能讓孩子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放鬆心態好好生活。
大多數人的煩惱都是來自於對還沒有出現的問題的假想太悲觀。
想起到老了走不動時,孩子忙於上班照顧不了自己內心就會波瀾起伏,其實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想象空間。
未來養老的條件只會越來越好,畢竟養老院的環境也更適合老人養老,去養老院生活會更加幸福,到養老院養老也是大勢所趨。
自己內心的不開朗,杞人憂天地胡思亂想容易導致不快樂,多想想"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沒有過不去的坎。
愁也一天,樂也一天,不如快樂每一天。老了需要兒女經濟的資助和精神上的安慰,但是不必要求太高,這樣幸福感會更多。
60後的養老問題,最重要的是樹立信心,根據個人實際,立足現實、謀劃長遠、未雨綢繆,為自己在經濟上、精神上做好準備。
祝願老人們老有所養,幸福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