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0年5月,德國入侵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僅5天荷蘭投降。按照德軍計劃,將英法聯軍主力吸引至比利時,A集團軍群透過阿登山區一路推進,完成對英法聯軍主力的圍殲。蒙哥馬利的第3師作為軍主力,奉命開進比利時。

    但比利時仍然做著“中立”的美夢,並不希望英法聯軍“幫忙”,雙方在交接防區上出現了重大分歧,比利時軍官不同意第3師接管自己的防線,蒙哥馬利則藉機將部隊安排在比利時部隊的後方設防,正好看看德軍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戰鬥如期而至,不僅比利時軍隊一觸即潰,就連側翼的法軍,也丟下第3師倉皇逃跑。也就是說,蒙哥馬利不撤退的話,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這讓他又氣又惱,戰鬥還未開始,部隊就面臨如此險惡的局面,只得指揮部隊開始有序撤退。

    僅過10天,德軍7個裝甲師完成了對40萬英法聯軍的包圍。英國遠征軍司令部做出了,在這場戰役中唯一正確的決定,向敦刻爾克撤退,並由此退回英國本土。讓蒙哥馬利沒有想到的是,他被任命為第2軍軍長,建立一道防線,掩護撤退。

    為什麼是他呢?首先,撤退更能看出指揮官的水平。面對洶湧而來的德軍,英軍各部驚慌失措,掉隊的、走散的比比皆是,只有第3師採取有序撤退,成建制的抵達敦刻爾克附近,並根據命令迅速建立了一道防線,足見蒙哥馬利的指揮能力。

    其次,在第2軍的幾個師長中,蒙哥馬利可以說是資歷最淺的,但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其他的師長要麼年齡太大,要麼就是“混事”的庸才。危急時刻,蒙哥馬利保持著軍人的臨危不懼、忠於職守,也就是說,只有他能挑起大梁。

    更關鍵的是,是軍長布魯克中將的推薦。作為蒙哥馬利的老上級,私下更是多年的老朋友,儘管也經常呵斥他,但都是出於愛護。所以,第一個想到由蒙哥馬利接替他的職務。如今,英國遠征軍上下想的只有一條,如何安全撤回國內。

    蒙哥馬利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唯一亮點,就是撤得漂亮。

    1940年5月25日,英國為救出被圍在敦刻爾克地區的近40萬英法聯軍,決定實施“發電機計劃”。蒙哥馬利率領第2軍,與兄弟部隊構築一道環形防線,掩護主力撤退。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第2軍也要成建制的撤退,他該如何指揮呢?

    一是,動用全軍的工兵部隊,將運輸車輛駛入大海並加固固定,構築一條簡易碼頭。儘管天氣惡劣,幾乎無法進行工兵作業,但官兵們還是完成了任務。同時,在海灘上設立一個接待站,負責協調和指揮各部隊按序登船,嚴禁出現混亂場面。

    二是,面對圍攻上來的德軍,採取邊打邊撤的戰術。蒙哥馬利要求各防禦部隊,在炮兵和空軍的支援下堅決予以阻擊。等夜深戰鬥停息後,各部交替掩護撤出戰鬥,並要求不準大聲喧譁,分批撤出戰鬥,給對手造成未撤走的假象。

    重要的是,第2軍撤出後,及時與擔任後衛的第1軍取得聯絡,通知他們也可以撤了。就這樣,蒙哥馬利的部隊共有6.4萬人到達英國,幾乎是“全須全尾”地帶回,讓上級讚歎不已。不過,他心裡十分清楚,德軍的突然不進攻,是成功的關鍵。

    這次遠征,蒙哥馬利的部隊幾乎沒有什麼正面交鋒,就這麼“灰頭土臉”回國,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將所有的懊惱向英軍參謀總長發洩,提出解除某些將領的職務,甚至遠征軍司令也在其列,提議由自己的老上級布魯克中將擔任指揮。

    蒙哥馬利這一通發洩,立刻引發英軍高層的震動,紛紛指責他目中無人、自以為是,就連他的老上級也寫信勸誡他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到處樹敵。但蒙哥馬利的做法得到廣大中下級軍官的支援,也紛紛上書,解除英軍中養尊處優的高官。

    法國戰役,給蒙哥馬利很好的上了一課。儘管他正視英德兩軍的差距,但沒有想到差距會這麼大,尤其是裝甲部隊的運用,幾乎領先英軍20年。更讓他不甘心的是,在英軍中裝備最好的第3師,甚至連一個回合都招架不住,就被迫撤退了。

    痛定思痛,英軍的體制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也就有了蒙哥馬利到處宣洩對英軍高層的不滿。當然,隨之清醒的還有剛就任首相的丘吉爾,他一面向美國盟友請求支援,尤其是先進裝備,一面在英軍內部開始“大換血”,提拔有能力的人,蒙哥馬利就是其中之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蒙哥馬利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迪卡儂的為什麼這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