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飲墨書心
-
2 # 不會打王者榮耀
於人生來講,讀書的第一步就是識字,它是啟蒙第一步,它的意義在於,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分之一就是利用文字。
第二步,就是習文,大概的流程就是組詞,串文,講語法。這其種就是學習前人的好文章,詩詞歌賦,模仿怎麼說話,怎麼恰當有序的表達。它的意義在於,模仿,理解詞彙的意義,語法結構的運用。
我想這個時候,讀書是讀不出感情的,及時你明白詞彙的釋義。因為後來我們才明白,書裡的東西,要麼是故事,要麼是感情,總之都是人生的經歷,也就是人生。年齡太小,我們是體會不出來這種表達的。
所以,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當然,只是單單識字背書也很片面。我們在年齡不大的時候也能分辨世間的善惡好壞為人的道德。讀書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潛移默化是很重要的過程。
至於工具書,物理化學數學生物英語,在當代格物科技的背景下,也是非常重要的。或許將來即便開始就業,這些也用不了多少,大多就著火鍋調料都還給了老師,但是我們必須得相信,理科知識往往側重於邏輯思維,側重實際生活常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可或缺。
讀書其實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不僅限於紙質的書本,也不僅限於文理科。
在網路世界大爆發的這麼多年,我相信很多人都感覺知識大爆炸的太快,資訊碎片化。我們之所以需要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吸取知識,意義就在於我們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專業的進步,生活的進步。
喜歡讀書的人,都有一套自己聶去知識辦法,有人看書本,有人看電子書,有人看報紙,有人看新聞,有的善於學習別人。
而更為隱晦的是,傳統意義的讀書,更不可或缺。因為傳統的書籍更傾向於教育,它用文字來教給我們怎麼做人,什麼能做,什麼需要小新,什麼不能做,薄薄的一本書往往就是前人的一輩子。
學規矩,學做人,開心智,明事理。
人生的每個階段,書裡都有別人千百次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借鑑,可以學習,可以反思,可以繼往開來,讓人想開了不迷茫。
這大概就是讀書的意義吧。
-
3 # 發哥高進
讀書能學習知識,如下大雪的時候不至於說一句“啊,雪下的真大,真白”,而可以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回覆列表
說實在的,類似這樣的問題看到過好多次了。我一直相信開卷有益,儲備知識也好,娛樂身心也好,充實靈魂也好...讀書其實能帶來挺多東西的。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兩點。
一個是開闊眼界,這算是老生常談了。不過,讀書確實能讓人“看見”很多東西。這裡的眼界可以是一片天地上的風土人情,也可以是觀看人生的另一個視角。
年輕時想著要“仗劍走天涯”,帶著詩去遠方看看。等長大了,漸漸明白,如果財務不夠自由,這其實是挺難實現的一件事。好在這些其實都能在書裡領略,身體去不了,神遊一番總是可以的。
我在讀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時,在她漫長的草原“遊牧生活”裡,感受到了阿勒泰的廣闊,看到了阿勒泰的風土人情,她用一個個“細枝末節”的小故事,把當地最真實的生活呈現在我眼前,不避談阿勒泰發展的落後與貧窮,也不吝嗇對阿勒泰純淨人心的讚美。
當然,現如今阿勒泰的風土人情,山川景色可以通過視訊,通過直播,讓人更直觀的看到,但長達數年的生活經歷,對腳下土地細膩的熱愛,視訊挺難表達清晰的。只有通過文字的沉澱,通過逐字逐句的傾訴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情,有的東西視訊拍不出來。
二是可以體驗多樣的人生。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生,但在書裡,人生的次數可以說是近乎無窮的。
通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可以跟隨書中人物,經歷江湖的腥風血雨,快意恩仇,入江湖,經風雨,切實體驗一回俠客人生。字裡行間的代入感、沉浸感比純粹的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要強上許多。
通過李詠的自傳《詠遠有李》,你可以瞭解央視主持人,每天到底在忙什麼?還可以親歷以前喜愛的《非常6+1》這個節目的誕生過程。
通過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可以感受到了文學大家錢鍾書先生在日常生活裡的煙火氣,在摯愛親人面前的親和與平淡,看著這位風趣儒雅如鄰居老大爺的文豪,靜靜的走完一生...
倒不是說要去走別人的人生路,只是可以在別人走過的路上學到點經驗,看到點精彩紛呈。我為什麼要讀書?我去不了那麼多地方,我做不了那麼多的職業,但我可以借他人的視野,對這個世界多些瞭解。
你可以活的很簡單,過的很平淡,但不妨礙讓自己的精神世界五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