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山7001

    隋煬帝楊廣,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身死國滅,罪不可赦;另一方面,他雄才大略,功在後世。再加上唐人所寫史書對煬帝也多有譭譽的成分在內,因而在後世人眼裡,楊廣實在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人物。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修運河,造龍舟,工程浩大,規模絕古;他還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每次動輒百萬軍力、民力的耗費,實在是勞民傷財,大損元氣。最關鍵的還是次次都勞師遠征,無功而返,更加劇了統治階級內部和民間的矛盾激化,最終導致民心盡失,天下大亂。

    在我看來,楊廣錯就錯在他急功近利,妄圖做什麼事都想一蹴而就。他的確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做的事也的確利國利民,修運河,征討高句麗,後世唐朝也在不斷的進行。可問題是你不能指望十年或是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業,要在短短几年內就一個個的辦到。漢武帝當年的輪臺罪己就是明證,所以一意孤行的隋煬帝最終失敗了。他錯就錯在獨斷專行、好大喜功而不知反省。

  • 2 # 平地一聲驚雷起

    對於歷史人物我們要客觀分析,功是功,過是過,我們應客觀公正地看待,相反隋煬帝在位期間做了很多創舉。

    一、修建東都洛陽。隋煬帝修建大興城的目的,後人認為有兩個。(1)首都是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十分集中,這裡皇宮府邸鄰立,城市擁擠不堪,此舉有利於緩解首都功能,如今天的雄安新區;(2)長安是原來的北周首都,北周舊貴族大臣勢力盤根錯節,修建東都洛陽不僅有利於皇帝的安全,也有利於新皇朝的千秋萬代。

    二、開鑿京杭大運河。是為了統治南方的需要,也是為了更好的統治溝通南北經濟。從605年開始,隋煬帝下令在原來基礎之上,開鑿北至涿郡南至餘杭的隋朝大運河。隋朝平陳,南方並不穩定,大運河的開鑿,不僅有利於隨時南下鎮壓叛亂割據勢力,鞏固國家的統一,而且進一步打通了南北地理通道,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其影響澤被後世,影響至今。此舉實乃功在當今,利在千秋!

    三、力推科舉。我們知道,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實行九品中正制,再後來已經成為門閥貴族把持朝綱的工具,出現了累世的官員家族。這既不利於政治基礎的擴大,也不利於朝政的發展。於是,隋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科舉制,開啟了以考試選拔官員的濫觴。在大業二年(公元506年),增設進士科,使得科舉制進一步完善。 奠定了後世的人才選拔制度,居功至偉!

    四、煬帝三徵高句麗。高句麗國土面積遠勝今天的北韓與南韓,它的疆域不僅包括朝韓,還包括今天中國遼寧河北一部分,甚至在北齊北周對峙時,它的兵鋒一度威逼整個東三省。可以說,當時的高麗已經威脅到了中華民族的生存。隋文帝期間多次騷擾我遼西地區,所以楊廣分別在在大業八年(公元612年)、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三次進攻高句麗。每次都率兵上百萬,但可惜,都失敗告終! 但隋煬帝皆是公心,然時運不濟,功敗垂成!最終烽煙四起,大隋滅亡。

    總的來說,隋煬帝楊廣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隋朝雖短,可是換來了唐朝的長治久安,為中國後世的繁榮昌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可他至今在主流認知當中還是一位荒淫無道的昏君,歷史該還煬帝一個公正的評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一首2000年到2005年出的英文歌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