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OSCOBOBO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鍾、夏都是齊宣王身邊的女人,前者奇醜而有才,後者奇美而無能。於是,齊宣王有事,就跑去找鍾無豔幫忙;事情一過,則去找夏迎春尋歡作樂,把鍾無豔拋到了一邊。 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聽其獨奏,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宣王獨少一愛 一次,齊宣王對手下大臣淳于髡說:“先生談一談寡人喜歡的是什麼?”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所喜歡的有四,而大王喜歡的有三。”齊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問道:“這話怎麼說呢?”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愛馬,大王也愛馬。古代王者愛美味,大王也愛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卻不尊崇才德之士。”

    齊宣王聽後,搖搖頭說:“國中根本就沒有傑出的才德之士,否則我也會尊崇他們,喜歡他們。怎麼能說我不尊崇有才德的人呢?”

    淳于髡說:“古時有驊騮等好馬,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不惜花費重金,從所有的馬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馬。古時有豹象等動物的腸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辭辛苦從眾多美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愛好美食。古時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當今天下的眾多美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美女。至於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堯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出現,然後才去尊崇他們、喜歡他們;那麼如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知道,會覺得大王不是真心喜愛人才,也不會喜歡大王的。”齊宣王聽了靜默在那裡,不知怎麼答話。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有一次對齊宣王說:“有一個人,因為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託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凍捱餓,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對這種朋友該怎麼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麼辦?”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最後,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你說這又該怎麼辦?”齊宣王看看自己的左右大臣,故意把話題扯到別處去了。 君子遠庖廚 齊宣王問道:“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情,您可以講給我聽聽嗎?”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所以沒有傳到後代來,我也沒有聽說過。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說。那我就說說用道德來統一天下的王道吧?”齊宣王問:“道德怎麼樣就可以統一天下呢?”孟子說:“一切為了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這樣去統一天下,就沒有誰能夠阻擋。”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嗎?”孟子說:“能夠。”齊宣王說:“憑什麼知道我能夠呢?”

    孟子說:“我曾經聽胡齕告訴過我一件事,說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牽著牛從殿下走過,您看到了,便問:‘把牛牽到哪裡去?’牽牛的人回答:‘準備殺了取血祭鍾’。您便說:‘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發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到處死刑一樣。’牽牛的人問:‘那就不祭鍾了嗎?’您說:‘怎麼可以不祭鍾呢?用羊來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是有這件事。”孟子說:“憑大王您有這樣的仁心就可以統一天下了。老百姓聽說這件事後都認為您是吝嗇,我卻知道您不是吝嗇,而是因為不忍心。”

    齊宣王說:“是,確實有的老百姓這樣認為。不過,我們齊國雖然不大,但我怎麼會吝嗇到捨不得一頭牛的程度呢?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發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判處死刑一樣,所以用羊來代替它。”

    齊孟子說:“大王也不要責怪老百姓認為您吝嗇。他們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裡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況,大王如果可憐它毫無罪過卻被宰殺,那牛和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是啊,這一點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我的確不是吝嗇錢財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過,老百姓這樣認為,的確也有他們的道理。”

    孟子說:“沒有關係。大王這種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現,只因為您當時親眼見到牛而沒有見到羊。君子對於飛禽走獸,見到它們活著,便不忍心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總是遠離廚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藻的葉綠體是什麼形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