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網路神獸“草泥馬”
“寬廣的馬勒戈壁景色多壯麗,勇敢的草泥族人民歌頌著你,俊健的草泥馬多麼的美麗……”日前,這首由中國網民撰寫的《草泥馬之歌》,登上了《紐約時報》的網站,國外媒體紛紛對“草泥馬”現象品頭論足,這個本義是指向某個物種的詞彙,折射出人們對中國文字的無窮想象力,並開始無限發酵和變味。
有網友以考證的筆法指出,“草泥馬”即為“羊駝”。於是,商家依此為據,匆忙製造出了“草泥馬”玩偶,在網路上大肆出售。生物學家卻考證得出,根本沒有“草泥馬”這種生物;學者卻又考證出“臥槽泥馬”有歷史出處。絲絲縷縷,迷亂不堪……
原本僅是“無聊之作”
“草泥馬”的走紅,源於一首中國網民製作的《草泥馬之歌》。該歌曲是童聲合唱,於2月初以影片方式貼在網路上。
貼出《草泥馬之歌》的網友註釋說:“裡面的聲音絕對沒有處理,是我用各種童聲唱了8遍,合成在一起的,請放心收聽。個人無聊之作,笑笑開心一下而已,請勿認真。”可連影片製作者都始料未及的是,該影片讓人認真了,迅速在網路上走紅,出現了一堆“草泥族”。著名學者、文化批評家崔衛平在其部落格上以《我是一隻草泥馬》為題,對該“族群”的出現緣起做了梳理。
“我為發明這種諧音隱語的人擊節讚歎。它的潛臺詞是說——有些話我是說不得的,你不讓我說,這個我知道,你看,我是配合的,不是嗎?當然了,我自己也覺得,說這樣的糙話是不應該的。”崔衛平在文章中說。
“草泥馬”另生事端
當網友漸漸對“臥槽”、“草泥馬”、“臥槽泥馬”等詞彙習以為常時,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段凡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把“臥槽泥馬”當作一個成語來解釋: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即使有相應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勝任,等同於爛泥敷不上牆。
這一解釋,被網友結合惡搞,引申出了無窮寓意。知名網友“老饕餮”撰文稱:“江湖聞此,無不大噱,噴飯者不可勝數。博士驚惶,查無實據,愧汗交流致歉。”雲南大學古代漢語教授蔡英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憑直覺說:“這個詞不可能出現在《戰國策》裡吧!”為謹慎起見,他特意查證了《戰國策·楚策四》。
“臥槽泥馬”列入試卷?
“草泥馬”在網路上引起的事端還沒有平息,網路又傳出另一訊息:一中學試卷將“臥槽泥馬”列入考題,以周正龍拍虎事件(正龍拍虎)作為引題,引出另一成語,4個選項中有一個為正確答案,即為“臥槽泥馬”。
帖子紛紛被各論壇轉載,上面還配有一張像模像樣的試卷區域性圖片。可該圖片無法證明該“試卷”為哪個省,中學幾年級,所以無法辨別真偽。昆明第三中學語文教師王旻告訴記者:“在昆明中學的試卷裡,沒有這樣的試題。如果這樣的題目真的出現在了某個地方的中學試卷上,那是非常荒唐的。”
網友評說
邊民:它是一種網路暴力
記:對“草泥馬”這個詞的看法是什麼?
邊:它還是一句沒有脫離低俗的“國罵”,但將“國罵”與一首歌結合,還虛擬出一種神獸來,是中國網民在現實社會中的超現實做法,一種整蠱搞笑和黑色幽默。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它與“俯臥撐”、“躲貓貓”、“打醬油”等網路熱詞性質相同。
記:你如何看這種現象?
邊:草根很難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話語體系上,“草泥馬”的隱喻延伸是一種小聰明,更多地滿足了草根階層。但實際上它是一種網路暴力,不具建設性。
記:為什麼是一種網路暴力?
邊:這個詞的出現,造成了大面積、高頻率的反覆傳播和使用,並用於網友相互攻擊語境,已是一種網路暴力了。
風之末端:純屬娛樂事件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詞彙,“風之末端”認為,那只是網民對網路規則的一種應對之策,比如論壇設定了遮蔽詞、過濾詞等,某些詞語是無法以赤裸裸的本義出現的。在這種情況下,網民出於對網路規則的不滿,就會尋求一種發洩的快感。“風之末端”說:“我本人對這樣的網路規則也很反感,就算你正正經經評論一些事件,部分詞彙也會被遮蔽,說不定,哪天我也會用這樣的詞。”
“網路本身就是一個娛樂含量很高的工具平臺,很多事,上升到任何層面都是沒有必要的,也不會有任何結果。”“風之末端”說。都時
這是網路神獸“草泥馬”
“寬廣的馬勒戈壁景色多壯麗,勇敢的草泥族人民歌頌著你,俊健的草泥馬多麼的美麗……”日前,這首由中國網民撰寫的《草泥馬之歌》,登上了《紐約時報》的網站,國外媒體紛紛對“草泥馬”現象品頭論足,這個本義是指向某個物種的詞彙,折射出人們對中國文字的無窮想象力,並開始無限發酵和變味。
有網友以考證的筆法指出,“草泥馬”即為“羊駝”。於是,商家依此為據,匆忙製造出了“草泥馬”玩偶,在網路上大肆出售。生物學家卻考證得出,根本沒有“草泥馬”這種生物;學者卻又考證出“臥槽泥馬”有歷史出處。絲絲縷縷,迷亂不堪……
原本僅是“無聊之作”
“草泥馬”的走紅,源於一首中國網民製作的《草泥馬之歌》。該歌曲是童聲合唱,於2月初以影片方式貼在網路上。
貼出《草泥馬之歌》的網友註釋說:“裡面的聲音絕對沒有處理,是我用各種童聲唱了8遍,合成在一起的,請放心收聽。個人無聊之作,笑笑開心一下而已,請勿認真。”可連影片製作者都始料未及的是,該影片讓人認真了,迅速在網路上走紅,出現了一堆“草泥族”。著名學者、文化批評家崔衛平在其部落格上以《我是一隻草泥馬》為題,對該“族群”的出現緣起做了梳理。
“我為發明這種諧音隱語的人擊節讚歎。它的潛臺詞是說——有些話我是說不得的,你不讓我說,這個我知道,你看,我是配合的,不是嗎?當然了,我自己也覺得,說這樣的糙話是不應該的。”崔衛平在文章中說。
“草泥馬”另生事端
當網友漸漸對“臥槽”、“草泥馬”、“臥槽泥馬”等詞彙習以為常時,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段凡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把“臥槽泥馬”當作一個成語來解釋: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即使有相應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勝任,等同於爛泥敷不上牆。
這一解釋,被網友結合惡搞,引申出了無窮寓意。知名網友“老饕餮”撰文稱:“江湖聞此,無不大噱,噴飯者不可勝數。博士驚惶,查無實據,愧汗交流致歉。”雲南大學古代漢語教授蔡英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憑直覺說:“這個詞不可能出現在《戰國策》裡吧!”為謹慎起見,他特意查證了《戰國策·楚策四》。
“臥槽泥馬”列入試卷?
“草泥馬”在網路上引起的事端還沒有平息,網路又傳出另一訊息:一中學試卷將“臥槽泥馬”列入考題,以周正龍拍虎事件(正龍拍虎)作為引題,引出另一成語,4個選項中有一個為正確答案,即為“臥槽泥馬”。
帖子紛紛被各論壇轉載,上面還配有一張像模像樣的試卷區域性圖片。可該圖片無法證明該“試卷”為哪個省,中學幾年級,所以無法辨別真偽。昆明第三中學語文教師王旻告訴記者:“在昆明中學的試卷裡,沒有這樣的試題。如果這樣的題目真的出現在了某個地方的中學試卷上,那是非常荒唐的。”
網友評說
邊民:它是一種網路暴力
記:對“草泥馬”這個詞的看法是什麼?
邊:它還是一句沒有脫離低俗的“國罵”,但將“國罵”與一首歌結合,還虛擬出一種神獸來,是中國網民在現實社會中的超現實做法,一種整蠱搞笑和黑色幽默。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它與“俯臥撐”、“躲貓貓”、“打醬油”等網路熱詞性質相同。
記:你如何看這種現象?
邊:草根很難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話語體系上,“草泥馬”的隱喻延伸是一種小聰明,更多地滿足了草根階層。但實際上它是一種網路暴力,不具建設性。
記:為什麼是一種網路暴力?
邊:這個詞的出現,造成了大面積、高頻率的反覆傳播和使用,並用於網友相互攻擊語境,已是一種網路暴力了。
風之末端:純屬娛樂事件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詞彙,“風之末端”認為,那只是網民對網路規則的一種應對之策,比如論壇設定了遮蔽詞、過濾詞等,某些詞語是無法以赤裸裸的本義出現的。在這種情況下,網民出於對網路規則的不滿,就會尋求一種發洩的快感。“風之末端”說:“我本人對這樣的網路規則也很反感,就算你正正經經評論一些事件,部分詞彙也會被遮蔽,說不定,哪天我也會用這樣的詞。”
“網路本身就是一個娛樂含量很高的工具平臺,很多事,上升到任何層面都是沒有必要的,也不會有任何結果。”“風之末端”說。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