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龍城,匈奴城堡,這裡指名將衛青,他曾攻打到匈奴的龍城城堡。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名將李廣和痛恨匈奴人入侵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衛青、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名將衛青和李廣,他們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寫作手法]
互文互見的寫作手法。
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
相同的還有“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唐時明月宋時風, 春喚鷓鴣楊柳蔥。 天地悠悠人不見, 一聲長嘯劃蒼穹。 納西古樂飲譽海外。樂手年高有望九者,三五青少雜坐隊間,益增趣色。 惟主持者絮絮叨叨,侵時既多,狂悖亦似過耳。 ”《舟行》
“唐時明月宋時風,送我輕舟過萬峰。
既曉浮生終作古,何須岸上困迷宮?”
[引申]
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更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裡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裡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絡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龍城,匈奴城堡,這裡指名將衛青,他曾攻打到匈奴的龍城城堡。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名將李廣和痛恨匈奴人入侵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衛青、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名將衛青和李廣,他們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寫作手法]
互文互見的寫作手法。
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
相同的還有“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唐時明月宋時風, 春喚鷓鴣楊柳蔥。 天地悠悠人不見, 一聲長嘯劃蒼穹。 納西古樂飲譽海外。樂手年高有望九者,三五青少雜坐隊間,益增趣色。 惟主持者絮絮叨叨,侵時既多,狂悖亦似過耳。 ”《舟行》
“唐時明月宋時風,送我輕舟過萬峰。
既曉浮生終作古,何須岸上困迷宮?”
[引申]
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更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裡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裡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絡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