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農人聊農事

    別的地方耕地是否用牛拉犁我不知道,我們這兒是看不到了。大塊田有拖拉機,山坡小坪地有的農戶買了小型 旋耕機耕種,有的農戶使用老辦法刨地,反正我們這沒有用耕牛翻地。

  • 2 # 老唐日常vlog

    有的,我老家農村就還有!我家是沒有了,但我隔壁堂叔家還有,他家覺得自己有耕牛更方便,他家有好幾塊地在山旮旯裡面的山腳下路程有點遠,家裡也是一直種著的,不種覺得可惜,他現在還能幹的動,就沒有荒廢掉!

  • 3 # 農村董老

    我們這裡是山區,稻田大多是梯田,大田一丘頂多一畝到兩畝,小的三四到八九分,田塅中沒有機耕路,從前全是牛耕田,近些年有的戶賣了旋耕機,旋耕機只能把田打成泥,但造成小範圍現泥堆,插秧時還是要用牛耙平,所以仍少不了牛,另外梯田沒機耕路,使用旋耕機打地,要兩個人,因為換田要抬機器,所有人習慣用牛耕田。山區由於耕地基礎設施差,如果不改善基礎設施,難以實現機械化,國家每年改造高標準農田,但我們山區總盼不到農田改造的希望,希望國家要平衡發展各地的農田改造速度,讓山區也跟上農村發的速度。

  • 4 # 李爾勳

    現在的農民都改變了耕作方式,省事省力,很少養牲畜。利用小型旋耕機耕種山地,平展地塊利用大型拖拉機耕種。解放了人力,證明農業生產在逐步發展進步,徹底取消了二牛抬槓的傳統耕作方式,機械代替人力,取締落後生產工序,工具改良,種子改良,傳統耕作方法改良。

  • 5 # 使用者霍起貴簡單說幾句

    山區農民耕地用牛的很少,有許多農民都不耕地了。硬茬地把籽種安種進去,粧稼苗出來後將草粗略的鋤一下。下了雨點上一次化肥就完事了,到秋天去收割就行了。

    養一頭牛喂草喂料很麻煩,而且投入成本也高,誰還養牛幹什麼。況且現在種地不賺錢,有些還賠錢,所以大部分山裡人都實行免耕法。種地怎麼簡單怎麼來,粧稼長不長靠化肥,吃上吃不上看老天爺。風調雨順了就是好天景,乾旱了水澇了霜凍了冰雹打了,往往稞粒無收。農村年輕力壯的大都出去打工謀生去了,種地的都是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即使有牛也沒有力氣去耕地。也有養牛的,但都作為肉牛來飼餵,根本不會耕地。偏避的山區村裡人都走光了,稍微大點的川道還留些老年人。隨著歲月流失,老人們離去後,年輕人沒有人會種地。所有土地只能撂荒搖黃蒿了。反正國家有錢可以從國外進口糧食,中國農民不種地也餓不死。牢牢的把華人的飯碗端在外華人手裡,大部分還端在我們的敵人美帝國主義手裡。中國山區的農業沒有前景,更談不上發展了,這是誰之過?值得令人深思啊!

  • 6 # 桃李滿滿天下

    應該站在全。

    全國

    應該佔在全國的角度看,我認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應該還有用牲畜耕地的。

  • 7 # 剪不都斷的鄉情

    現在即使山區農民也不用耕牛耕地。能機器耕作的地塊種地,不能機器耕作的都退耕還林,或者改栽樹木。耕牛已經改變原有用途,應該叫做肉牛或者商品牛。養牛的目的不是用來耕田,而是為了賣錢或者擴大再生產。一家一戶散養耕牛的人少了,隨之出現的是養牛個體戶或專業養殖場。每個養殖點嘴少20多頭甚至上百頭。強業化程度更高。

  • 8 # 唯美視覺盛典

    山區農民耕地離不了耕牛,大家都知道山區農村的地,大部分是坡地,水平地少,適合機械耕種的地佔一半左右,高坡地種植還是以耕牛為主。

    記得十幾年前,我們村裡有十戶左右人家養著耕牛,在把自己的地種植完後,再去給別人家種地,一天掙兩百元左右,種一季莊稼,養牛戶能掙二三千元左右。

    近十幾年來,由於修二級路從村裡過,加上蓋中學、移民搬遷、建工廠等,佔用了村裡一半著的土地,剩下的都是高坡地。土地耕種面積少了,就用不了那麼多牛耕地,有些養牛戶就把牛賣了,不再養牛。

    在去年,我村裡的高坡地,大部分又被別人給六百元一畝租去種植車釐子,農民種植的耕地剩下不多了,用牛耕地種植人家也沒有多少戶。現在村裡養牛的只有一家,平時養上十幾頭牛,農忙時給別人耕地,到了年底把老牛不是賣給別人,就是自己把牛殺了賣肉,每頭牛能賣一萬元左右。

    總之,山區農村不管如何發展,只要是種植糧食,就離不了耕牛。這樣說不是說機械種地不好,而是山區農村有一些高坡地,由於地塊位置和坡度,機械是無法完成耕種的。

  • 9 # 杭進花果山種植基地

    這個倒是還真的有,山區的梯田,機械耕田沒有牛耕的田堵漏,種植水稻還是要牛耕的田管用,所以50後的種地農民都養了牛的。

  • 10 # 種田老翁

    用牛耕地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使用過。並懂得怎麼去訓服它耕地。到了下一代,只有從博物館的圖片才能看到用牛犁田耙田。他們甚至會懷疑這是古人作秀,那麼大的牲口怎麼會聽從比它小几倍的農民的話,老老實實乘耕地。

    全面分田單幹後,幾戶農家共一頭耕牛,只管使用又無人精飼餵養,耕牛又累又餓後死去。再見不到用牛耕地。用牛耕地將成為歷史。後來的人們只知道牛是給人類提供肉食的動物。

  • 11 # 關中樵夫

    我們村裡大集體時,四個小隊,每隊四五槽牲口,二十多頭匹。那時,可謂六畜興旺,人歡馬叫。

    二百多戶,家家養豬養羊,四個隊,四大群羊,家家都有豬圈,街道上到處都是豬糞豬娃。至於那雞,就更多了,老婆愛的下蛋雞,娃娃愛的掐仗雞,大人小娃都能知道雛雞跳窩臉紅是將要首次下蛋的兆頭,甚至有人透過雞鳴聲就可以判斷出是誰家的雞……

    分田單工後,養牛的人更多了,幾乎是家家戶戶。那時,全村一千多畝地,耕種全用牛,很少有人用機械,地裡施的,基本上全是牲畜攢的土肥,家家門口的糞堆大得如座小山,往地裡運糞,人馬天吼。

    可慢慢,機械化的發展普及和人們對自己力氣的計算(以前的農民從不計算自己的力氣),人們賣掉了牛,不養豬羊了。

    近年,許多戶基本舉家進城打工,全村二百多戶,在縣城以上沒購房的所剩廖廖無幾,村裡常住人口由過去的一千多口減少到一二百口,誰還能顧及養家畜家禽,整個村子,除一戶在家庭養豬場養了幾十頭豬外,別無任何家畜家禽,土地全部用機械耕作,施肥全是化學肥料。

    社會發展前進了,得更新換代,但許多原本應保持保留儲存的不一定新一代會好,譬如土肥,譬如土豬土羊土雞等。

    現在的人聰明瞭,幹啥先算賬,一算錢賬,二算力氣賬,農民如果算力氣賬功夫賬,這個農民便當得有點奢侈人五人六了!

    環保,生態農業,沒一頭牲口,六畜皆無,焉能叫生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將坐在替補席微笑的鄧肯罰出場外,裁判克勞福德得到什麼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