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過海蒙曹操 闞澤智勇也過人
【背景】
“詐降”現象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屢見不鮮,赤壁之戰的雙方竟然也都用了這條計策:曹操派蔡中、蔡和向周瑜詐降,周瑜也用“苦肉計”向曹操詐降,結果周瑜及其部下技高一籌從中勝出,曹操詐降之計被周瑜識破並且被利用。本片段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說得是黃蓋被周瑜痛打之後,須派人向曹操獻詐降書,這是一份十分危險的差使,須有大智大勇之人不可,參謀闞澤便承擔了送信人的角色。
【原文】
澤領了書,只就當夜扮作漁翁,駕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滿天。三更時候,早到曹軍水寨。巡江軍士拿住,連夜報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細麼?”軍士曰:“只一漁翁,自稱是東吳參謀闞澤,有機密事來見。”操便教引將入來。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几危坐,問曰:“汝既是東吳參謀,來此何干?”澤曰:“人言曹丞相求賢若渴,今觀此問,甚不相合。黃公覆,汝又錯尋思了也!”操曰:“吾與東吳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問?”澤曰:“黃公覆乃東吳三世舊臣,今被周瑜於眾將之前,無端毒打,不勝忿恨。因欲投降丞相,為報仇之計,特謀之於我。我與公覆,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未知丞相肯容納否?”操曰:“書在何處?”闞澤取書呈上。操拆書,就燈下觀看。……
曹操於几案上翻覆將書看了十餘次,忽然拍案張目大怒曰:“黃蓋用苦肉計,令汝下詐降書,就中取事,卻敢來戲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斬之。左右將闞澤簇下。澤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牽回,叱曰:“吾已識破奸計,汝何故哂笑?”澤曰:“吾不笑你。吾笑黃公覆不識人耳。”操曰:“何不識人?”澤曰:“殺便殺,何必多問!”操曰:“吾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汝這條計,只好瞞別人,如何瞞得我!”澤曰:“你且說書中那件事是奸計?”操曰:“我說出你那破綻,教你死而無怨:你既是真心獻書投降,如何不明約幾時?你今有何理說?”闞澤聽罷,大笑曰:“虧汝不惶恐,敢自誇熟讀兵書!還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戰,必被周瑜擒矣!無學之輩!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謂我無學?”澤曰:“汝不識機謀,不明道理,豈非無學?”操曰:“你且說我那幾般不是處?”澤曰:“汝無待賢之禮,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若說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澤曰:“豈不聞背主作竊,不可定期?倘今約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這裡反來接應,事必洩漏。但可覷便而行,豈可預期相訂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殺好人,真無學之輩也!”操聞言,改容下席而謝曰:“某見事不明,誤犯尊威,幸勿掛懷。”澤曰:“吾與黃公覆,傾心投降,如嬰兒之望父母,豈有詐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諸人之上。”澤曰:“某等非為爵祿而來,實應天順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頃,有人入帳,於操耳邊私語。操曰:“將書來看。”其人以密書呈上。操觀之,顏色頗喜。闞澤暗思:“此必蔡中、蔡和來報黃蓋受刑訊息,操故喜我投降之事為真實也。”操曰:“煩先生再回江東,與黃公覆約定,先通訊息過江,吾以兵接應。”澤曰:“某已離江東,不可復還。望丞相別遣機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洩漏。”澤再三推辭;良久,乃曰:“若去則不敢久停,便當行矣。”(有刪節)
【賞析】
周瑜使用的“苦肉計”是一條險計,一是將黃蓋打輕了騙不過曹操,打重了有可能把人打死;二是如果其他人為黃蓋叫屈而鬧出事來,會完全打亂周瑜的部署;三是曹操如果吸取蔣幹被耍弄的教訓,不相信也不接納黃蓋投降怎麼辦?所以實行這條計策非常危險,曹操本身就是一個足智多謀、慣行詐術的人,鬧不好不但讓黃蓋白白受了苦,讓送信的人有去無回,而且還會全域性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果然,曹操看了黃蓋的信,立刻就喝破這是周瑜的苦肉計,令左右將闞澤推出斬首。但闞澤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早料到曹操是不會輕易相信的,因而他一見曹操就頻頻使用反激之語,不斷地迷惑曹操;特別是當他將要被推出斬首時,他更是“仰天大笑”,讓曹操一時摸不著頭腦。闞澤不愧為能言善辯之人,曹操自認為“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闞澤偏偏透過有理有據的分析,無可辯駁地證明他是“無學之輩”,也同時佔得了道理上的優勢,終於讓曹操打消了疑慮。這段故事的奇妙之處在於,本來詐降之事已被曹操喝破,但闞澤並不驚惶失措,而是透過機智奇妙的應對,使形勢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最後終於將曹操瞞過。
瞞天過海蒙曹操 闞澤智勇也過人
【背景】
“詐降”現象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屢見不鮮,赤壁之戰的雙方竟然也都用了這條計策:曹操派蔡中、蔡和向周瑜詐降,周瑜也用“苦肉計”向曹操詐降,結果周瑜及其部下技高一籌從中勝出,曹操詐降之計被周瑜識破並且被利用。本片段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說得是黃蓋被周瑜痛打之後,須派人向曹操獻詐降書,這是一份十分危險的差使,須有大智大勇之人不可,參謀闞澤便承擔了送信人的角色。
【原文】
澤領了書,只就當夜扮作漁翁,駕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滿天。三更時候,早到曹軍水寨。巡江軍士拿住,連夜報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細麼?”軍士曰:“只一漁翁,自稱是東吳參謀闞澤,有機密事來見。”操便教引將入來。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几危坐,問曰:“汝既是東吳參謀,來此何干?”澤曰:“人言曹丞相求賢若渴,今觀此問,甚不相合。黃公覆,汝又錯尋思了也!”操曰:“吾與東吳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問?”澤曰:“黃公覆乃東吳三世舊臣,今被周瑜於眾將之前,無端毒打,不勝忿恨。因欲投降丞相,為報仇之計,特謀之於我。我與公覆,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未知丞相肯容納否?”操曰:“書在何處?”闞澤取書呈上。操拆書,就燈下觀看。……
曹操於几案上翻覆將書看了十餘次,忽然拍案張目大怒曰:“黃蓋用苦肉計,令汝下詐降書,就中取事,卻敢來戲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斬之。左右將闞澤簇下。澤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牽回,叱曰:“吾已識破奸計,汝何故哂笑?”澤曰:“吾不笑你。吾笑黃公覆不識人耳。”操曰:“何不識人?”澤曰:“殺便殺,何必多問!”操曰:“吾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汝這條計,只好瞞別人,如何瞞得我!”澤曰:“你且說書中那件事是奸計?”操曰:“我說出你那破綻,教你死而無怨:你既是真心獻書投降,如何不明約幾時?你今有何理說?”闞澤聽罷,大笑曰:“虧汝不惶恐,敢自誇熟讀兵書!還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戰,必被周瑜擒矣!無學之輩!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謂我無學?”澤曰:“汝不識機謀,不明道理,豈非無學?”操曰:“你且說我那幾般不是處?”澤曰:“汝無待賢之禮,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若說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澤曰:“豈不聞背主作竊,不可定期?倘今約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這裡反來接應,事必洩漏。但可覷便而行,豈可預期相訂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殺好人,真無學之輩也!”操聞言,改容下席而謝曰:“某見事不明,誤犯尊威,幸勿掛懷。”澤曰:“吾與黃公覆,傾心投降,如嬰兒之望父母,豈有詐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諸人之上。”澤曰:“某等非為爵祿而來,實應天順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頃,有人入帳,於操耳邊私語。操曰:“將書來看。”其人以密書呈上。操觀之,顏色頗喜。闞澤暗思:“此必蔡中、蔡和來報黃蓋受刑訊息,操故喜我投降之事為真實也。”操曰:“煩先生再回江東,與黃公覆約定,先通訊息過江,吾以兵接應。”澤曰:“某已離江東,不可復還。望丞相別遣機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洩漏。”澤再三推辭;良久,乃曰:“若去則不敢久停,便當行矣。”(有刪節)
【賞析】
周瑜使用的“苦肉計”是一條險計,一是將黃蓋打輕了騙不過曹操,打重了有可能把人打死;二是如果其他人為黃蓋叫屈而鬧出事來,會完全打亂周瑜的部署;三是曹操如果吸取蔣幹被耍弄的教訓,不相信也不接納黃蓋投降怎麼辦?所以實行這條計策非常危險,曹操本身就是一個足智多謀、慣行詐術的人,鬧不好不但讓黃蓋白白受了苦,讓送信的人有去無回,而且還會全域性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果然,曹操看了黃蓋的信,立刻就喝破這是周瑜的苦肉計,令左右將闞澤推出斬首。但闞澤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早料到曹操是不會輕易相信的,因而他一見曹操就頻頻使用反激之語,不斷地迷惑曹操;特別是當他將要被推出斬首時,他更是“仰天大笑”,讓曹操一時摸不著頭腦。闞澤不愧為能言善辯之人,曹操自認為“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闞澤偏偏透過有理有據的分析,無可辯駁地證明他是“無學之輩”,也同時佔得了道理上的優勢,終於讓曹操打消了疑慮。這段故事的奇妙之處在於,本來詐降之事已被曹操喝破,但闞澤並不驚惶失措,而是透過機智奇妙的應對,使形勢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最後終於將曹操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