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茻淺離

    中法戰爭又叫清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戰爭過程中,法國的軍隊在多數戰役中取得勝利但始終無法達成拿下臺灣的戰略目的。清軍在前期的海陸戰役中皆是慘敗,但後期臺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鎮南關戰役給法國陸軍帶來了較重的傷亡,導致費裡政權垮臺。

    鎮南關大捷後,兩國重啟和談,簽訂《中法新約》,清朝承認法國對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

    《中法條約》雖然不平等,但與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所簽訂的條約相比,中國的損失要小的多,因此在外交上而言並不算失敗。

    法國透過戰爭實現了將越南變為保護國的目的,但並未獲得清政府的賠款,割地,這使得法國的國際聲譽一落千丈,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譽有所提高。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中法戰爭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屈辱史上最精彩的一筆了。

    從1881年開始,法國就不斷加強對越南的經營,妄圖從越南打通通往中國雲南的道路,進而掌握中國西南。

    中法戰爭中國主要虧在海軍,好不容易建立的福建水師幾仗下來幾乎全軍覆沒。法國海軍於是肆意侵犯中國東南沿海和臺灣地區。但是法華人別看在海上厲害,但是一登陸就完蛋。

    在臺灣,將軍劉銘傳依託基隆和淡水兩地全力抵抗法軍,後因兵力不足放棄基隆,轉守淡水。期間多次擊敗法軍,法軍被困基隆一地,寸步不前。

    在越南,劉永福的黑旗兵早就在1873年就開始和法軍對抗,並且在河內大敗法軍,擊殺法軍主將安鄴。法軍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81年,劉永福又帶著黑旗軍在紙橋大敗法軍,擊斃軍官三十餘人,士兵兩百餘人。

    從1883年到1884年,清軍也打了幾次敗仗,但是終究沒讓法軍踏上中國土地。

    1885年,老將馮子材率軍取得鎮南關大捷。這一戰直接將法軍在越南兩年的戰果全部打沒,重創法軍司令。此戰在法國國內也引起了軒然大波,法國總理也引咎辭職,議會也受到極大的震動,為後來的議和奠定基礎。

    後來清政府主動服軟,意圖向法國求和,法國也順坡下驢,與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

    越南條約基本把越南賣給了法國,從此中國西南門戶大開,清政府不敗而敗。

    此條約雖然對中國也不平等。但是相較以往卻也是好了許多,畢竟無需賠款和割地,只是把越南小兄弟給犧牲了。

    最為重要的是,此次中法戰爭,Continental霸主法國卻敗給了被他們視為東亞病夫的中國,讓西方列強開始重新審視中國。清政府在國際上的地位有所提高,待遇也好了許多。

  • 3 # 我的維度有你更完美

    屈辱的一百年並沒有讓中國倒下,反而喚醒了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讓中國重獲新生,又使祖國重新回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

    近代史說明一個國家如果落後就會捱打,當我們落後別人還不思進取,不求變新,那遲早會淪落為別人刀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在這種情況下,就算自己不去尋求辦法解決,也會被外部因素被迫變法。

    當法國的北海艦隊開過來才發現,你能控制國民的思想,但你控制不了世界。

    當法軍登陸越南,你才發現戰爭是如此之近,在驚恐裡被迫出兵,結果是潰不成軍,一敗再敗。1883年法軍勢如破竹,一路打到臺灣基隆,所幸大清朝還有馮子才這位大將軍,鎮南關戰役重創法軍,不然後果不堪設想。經過此役阻擋了法軍的銳氣,後因為法軍內部原因和疾病,法軍被迫撤退。

    1885年清政府主動求和,派李鴻章簽訂了越南條款和中法新約,法國撤軍,使越南脫離清政府控制成了法國馬前卒。

    次戰雖然清政府沒有割地賠款,得到了暫時的和平穩定,也提升了一定的國際地位,但這種苟且偷生思想也為後來的政權覆滅埋下了伏筆,因為這導致西方列強以後可以直接進攻本國領地,再無緩衝地帶可以延緩進攻,消耗敵人。

    所以此戰勝的是法軍,雖然他們被清軍打敗,但他們得到了越南,而清朝卻失去了越南。

  • 4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呵呵,這話不知道從何說起了,法國在海軍上全殲了福建水師,陸上也只是在鎮南關被暫時挫敗,其他的戰場均有斬獲,怎麼能叫互有得失呢?至於法國內閣倒臺的問題,當時法國的內閣動不動就倒臺,一年之內倒臺都正常,有什麼可值得說的。那幫法國佬如果呼籲新政府增兵擴大戰爭,那時候怎麼收場?幸虧當時藉著機會求和簽了條約,不然損失還得增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