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7.18
陽貨篇——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原文】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白話】
孔子說:“我厭惡紫色取代了硃色,厭惡鄭聲擾亂了雅樂,厭惡那種口齒之利傾覆國家的人。”
【釋詞】
惡:厭惡。
紫:紫色。《正義》:“以黑加赤故為‘紫’。”孔安國:“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困學紀聞》:“周衰,諸侯服紫。”按:朱(赤)為正色,而紫為間色不正,而自魯桓公開始崇尚紫色,取代了硃色,是不正的表現。
鄭聲:鄭聲淫,是靡靡之音。包鹹:“鄭聲,淫聲之哀者。惡其亂雅樂。”日《會箋》:“即告顏子‘放鄭聲’也。”
雅樂:正音。雅,正。
利口:口牙之利,此即佞人之謂。孔安國:“利口之人,多言少實。”成都範氏:“利口之人紊亂事實,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邪為正、以正為邪。人君苟為所惑,則邦家之覆不難矣。”《會箋》:“即告顏子‘遠佞人’也。”
覆:傾覆、傾敗。《後案》:“古今覆邦家者,皆以利口變亂黑白者也,故為邦必遠佞人。”
邦家:邦指國家,諸侯國。家指大夫之家。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記孔子惡邪奪正也。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嚴邪正之防也。
《論語稽》曰:紫奪朱,色足亂明也;鄭亂雅,聲足亂聽也;利口覆邦家,佞人亂政也。
陳祥道曰:紫亂正色,鄭亂正聲,利口亂正言,故孔子惡之。《傳》曰:“紫色蛙聲,餘分閏位,聖王之所驅除云爾。”
範氏曰:天下之理,正而勝者常少,不正而勝者常多,聖人所以惡之也。利口之人,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賢為不肖,以不肖為賢。人君苟悅而信之,則國家之覆也不難矣。
劉宗周曰:天下蓋有以邪而奸正者,若紫奪朱、鄭聲亂雅樂是也,此猶其小者。淆亂國是,傾陷正人,莫如利口,其亂正之勢亦猶紫奪朱、鄭聲之亂雅樂。然極其禍,能令人主之心為其所中而不覺,能令天下士大夫之情為其所簧鼓而不自持,直舉人國而覆亡之,猶反掌耳,可畏哉,是聖人所以深惡而痛絕之也。唯仁者能惡人,其有知三者之足惡,蓋亦鮮矣。
《論語集說》曰:利口之人其初不過欲求容悅而已,至其終則有覆邦家之禍。此堯之所以畏巧言,舜之所以堲(jí )讒說也與?
諸葛亮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唐文治曰:曰奪、曰亂、曰覆,危之至也,是非之不明也。天下之亡,先亡於無是非。以紫為朱,以鄭聲為雅樂,以利口為有益於邦家,則是非亡矣。故夫子曰“惡似而非者”,將有以嚴正之也。
《四書翼注》曰:苻堅欲伐晉,舉朝皆諫,慕容垂曰:“陛下神武,斷自聖心足矣,何必問外人。”唐高宗欲立武曌,許敬宗曰:“田舍翁多收數十斛麥,便欲易婦,況萬乘乎?”
按:聖人告誡守正而遠佞也。常者,正也;正者,方可常也。未見不正而能長久者也。
【附錄】
戴溪曰:此一段與孟子所說不同。孟子是說疑似之亂真也,故惡之;夫子直言其所以惡之之意耳,所謂“君子亦有惡”是也。
孟子曰: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錢穆曰:孔子告顏淵放鄭聲遠佞人,則惡紫乃喻辭。孔子惡鄉愿,為其亂德,可合參。
【相關材料】
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謂五方間色,綠紅碧紫騮黃色是也。青是東方正,綠是東方間。東為木,木色青。木克土,土色黃,並以所克為間,故綠色青黃也。朱是南方正,紅是南方間。南為火,火色赤。火克金,金色白,故紅色赤白也。白是西方正,碧是西方間。西為金,金色白。金克木,木色青,故碧色青白也。黑是北方正,紫是北方間。北方水,水色黑。水克火,火色赤,故紫色赤黑也。黃是中央正,騮黃是中央間。中央土,土色黃。土克水,水色黑,故騮黃色黃黑也。(選自《論語義疏》)
《論語》17.18
陽貨篇——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原文】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白話】
孔子說:“我厭惡紫色取代了硃色,厭惡鄭聲擾亂了雅樂,厭惡那種口齒之利傾覆國家的人。”
【釋詞】
惡:厭惡。
紫:紫色。《正義》:“以黑加赤故為‘紫’。”孔安國:“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困學紀聞》:“周衰,諸侯服紫。”按:朱(赤)為正色,而紫為間色不正,而自魯桓公開始崇尚紫色,取代了硃色,是不正的表現。
鄭聲:鄭聲淫,是靡靡之音。包鹹:“鄭聲,淫聲之哀者。惡其亂雅樂。”日《會箋》:“即告顏子‘放鄭聲’也。”
雅樂:正音。雅,正。
利口:口牙之利,此即佞人之謂。孔安國:“利口之人,多言少實。”成都範氏:“利口之人紊亂事實,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邪為正、以正為邪。人君苟為所惑,則邦家之覆不難矣。”《會箋》:“即告顏子‘遠佞人’也。”
覆:傾覆、傾敗。《後案》:“古今覆邦家者,皆以利口變亂黑白者也,故為邦必遠佞人。”
邦家:邦指國家,諸侯國。家指大夫之家。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記孔子惡邪奪正也。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嚴邪正之防也。
《論語稽》曰:紫奪朱,色足亂明也;鄭亂雅,聲足亂聽也;利口覆邦家,佞人亂政也。
陳祥道曰:紫亂正色,鄭亂正聲,利口亂正言,故孔子惡之。《傳》曰:“紫色蛙聲,餘分閏位,聖王之所驅除云爾。”
範氏曰:天下之理,正而勝者常少,不正而勝者常多,聖人所以惡之也。利口之人,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賢為不肖,以不肖為賢。人君苟悅而信之,則國家之覆也不難矣。
劉宗周曰:天下蓋有以邪而奸正者,若紫奪朱、鄭聲亂雅樂是也,此猶其小者。淆亂國是,傾陷正人,莫如利口,其亂正之勢亦猶紫奪朱、鄭聲之亂雅樂。然極其禍,能令人主之心為其所中而不覺,能令天下士大夫之情為其所簧鼓而不自持,直舉人國而覆亡之,猶反掌耳,可畏哉,是聖人所以深惡而痛絕之也。唯仁者能惡人,其有知三者之足惡,蓋亦鮮矣。
《論語集說》曰:利口之人其初不過欲求容悅而已,至其終則有覆邦家之禍。此堯之所以畏巧言,舜之所以堲(jí )讒說也與?
諸葛亮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唐文治曰:曰奪、曰亂、曰覆,危之至也,是非之不明也。天下之亡,先亡於無是非。以紫為朱,以鄭聲為雅樂,以利口為有益於邦家,則是非亡矣。故夫子曰“惡似而非者”,將有以嚴正之也。
《四書翼注》曰:苻堅欲伐晉,舉朝皆諫,慕容垂曰:“陛下神武,斷自聖心足矣,何必問外人。”唐高宗欲立武曌,許敬宗曰:“田舍翁多收數十斛麥,便欲易婦,況萬乘乎?”
按:聖人告誡守正而遠佞也。常者,正也;正者,方可常也。未見不正而能長久者也。
【附錄】
戴溪曰:此一段與孟子所說不同。孟子是說疑似之亂真也,故惡之;夫子直言其所以惡之之意耳,所謂“君子亦有惡”是也。
孟子曰: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錢穆曰:孔子告顏淵放鄭聲遠佞人,則惡紫乃喻辭。孔子惡鄉愿,為其亂德,可合參。
【相關材料】
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謂五方間色,綠紅碧紫騮黃色是也。青是東方正,綠是東方間。東為木,木色青。木克土,土色黃,並以所克為間,故綠色青黃也。朱是南方正,紅是南方間。南為火,火色赤。火克金,金色白,故紅色赤白也。白是西方正,碧是西方間。西為金,金色白。金克木,木色青,故碧色青白也。黑是北方正,紫是北方間。北方水,水色黑。水克火,火色赤,故紫色赤黑也。黃是中央正,騮黃是中央間。中央土,土色黃。土克水,水色黑,故騮黃色黃黑也。(選自《論語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