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3589007217

      相傳《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受阻於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原來火焰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蹬倒了太上老君的煉丹八卦爐,有幾塊耐火磚帶著餘火落到了地上,化生出來的。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得化成汁哩!”現在柏克里克千佛洞前建造的“吐魯番絲路藝術館”再現了《西遊記》中的有關故事情節。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中部,當地人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由吐魯番向東去鄯善的路段中,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紅色山峰。這是一條東西長約100千米,南北寬7~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輕褶皺低山。最高峰位於勝金口附近,海拔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山體雄渾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沖刷,山坡上佈滿道道沖溝。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風化沙層覆蓋。盛夏,在灼熱Sunny照射下,紅色山岩熱浪滾滾,絳紅色煙雲蒸騰繚繞,熱氣流不斷上升,紅色砂岩熠熠發光,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故名火焰山。這裡是中國最炎熱的區域,夏季氣溫高達攝氏四十七度,據說山頂氣溫可達攝氏八十度。  唐朝邊塞大詩人岑參有詩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又詩云:“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明代大詩人陳誠有詩曰:“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  與火焰山荒山禿嶺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那一條條穿過山體的溝谷,溝底大多清泉淙淙、綠樹成蔭,形成條條狹長綠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當數葡萄溝,此外,還有木頭溝、勝金口溝、蘇巴什溝、連木沁溝等。  關於火焰山和葡萄溝,當地維吾爾族也有民間傳說,故事大意是:天山有惡龍,專吃童男童女,英勇少年哈喇和卓酣戰惡龍七天七夜,最終將孽龍斬於七角井附近,並將其剁成七段,現今的火焰山就是染血的惡龍遺體化成的,剁口的鮮血則化成了葡萄溝、木頭溝等汩汩清流。現吐魯番絲路藝術館中有哈喇和卓的泥塑像。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由紅色砂岩構成,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至吐魯番桃兒溝,形成一條赤色巨龍,東西走向,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縣吐峪溝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山脈的雛形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於距今1.41億年前,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  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在這些溝谷中,綠廕庇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明人吳承恩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而膾炙人口,名聞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寫“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  《西遊記》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裡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文字顯系誇張,但高溫和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徵,與火焰山實際情況完全符合,不是憑空臆造的。  對於此山的形成有個生動的傳說:古時候,天山有一條惡龍經常吃童男童女。一位叫哈拉和卓的青年決心降伏惡龍。他手執寶劍,與惡龍激戰七天七夜,終於腰斬了惡龍,並把惡龍斬成七截。死龍不再顫動,變成一座紅山,被斬開處變成了山中的峽谷。其實,火焰山形成千5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期。由於地殼橫向褶皺運動而形成一系列的背斜構造。火焰山地處“絲綢之路”北道上,至今留存許多文化古蹟。  火焰山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七月流火,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焰雲繚繞,赭紅色的山體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  火焰山有饅頭山,雲梯,千佛洞,吊橋,買買提大院,萬佛山等等。  交通:距吐魯番市區50公里,可乘吐魯番一日遊中巴前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ndroid中開執行緒延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