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裡最可怕的情節之一恐怕就是“外星人入侵”了,在被赫伯特·喬治·威爾士和好萊塢大片渲染了這麼多年,大家心裡都對一場可能性未知的入侵心懷恐懼。其實,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入侵地球,我們可能淪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好訊息是它們可能不會駕駛飛碟出現在地球上大肆掃射,有很多理由可以表明,外星人入侵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主要是因為沒必要。
除了地球,有大批遠距離低成本的行星可以供“外星征服者”探索。而壞訊息是如果真的有外星文明存在並襲擊了地球的話,我們可能在親眼見到侵略者的樣子之前就已經灰飛煙滅了。
害怕了嗎?讓我們來看看十種外星人抹殺地球文明的方式:
宇宙中最令人膽顫的事情之一就是伽馬射線導致的大規模滅絕了。這種大滅絕可以自然而然地發生,比如當一個黑洞誕生的時候,發出的輻射就可能殃及附近的行星。伽馬射線的爆發是司空見慣的事,我們經常可以探測到。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至少有一次由於距離過近而受到影響。但是外星文明有能力做到人為引爆一顆恆星,製造伽馬射線大爆發來毀滅地球嗎?
但是是調整恆星爆發的朝向,使伽馬射線精準瞄準地球是非常困難,乃至不可能的,所以很幸運的是,輻射地球這個方法一般是不可行的。但是如果它們真的這樣做了,由於伽馬射線是以光速傳播的,我們將連預警的機會都沒有,伽馬射線下一切都將蕩然無存,臭氧層首先將被毀滅,地表會暴露在宇宙中的紫外線輻射中;其後,一切生命都無法逃過伽馬射線的瘋狂破壞,在宇宙的偉力面前,我們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地球最終會撐下來,留下一片荒蕪的焦土作為外星人的殖民地。
這種推斷雖然是高度理論化的,但是目前看起來確有可能,這種構成中子星的物質被叫做“奇異物質”或者“奇異滴”。
中子星是死去的恆星,雖然質量和體積沒有大到可以坍縮成黑洞,但是可以產生引力,打破原子間的連結,構成一些不尋常的物質。其中之一叫做“中子態”,一種密度和重量大得匪夷所思的物質,就像一個茶勺上承載了成噸重的質量一樣。但“中子態”的產生並非“自願”,它是由中子星巨大的引力擠壓原子,使物質單純由中子構成而形成的。
但是在中子星核這個壓力巨大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一種理論認為,是一種密度更大的物質構成了奇異物質,這種物質是完全由夸克構成的,而且擁有兩種令人震驚的性質。第一,一種理論表示,中子星核外的區域是非常穩定的;第二,奇異物質可以將接觸到它的所有物質轉化成奇異物質。這意味著任何一個擁有奇異物質的外星文明都可以將其作為武器發射到別的星球,從而引發鏈式反應,將那星球上的所有物質轉化成奇異物質,生命也將不復存在。
如今的生物技術早已不再侷限於研究已存在的生物,而更傾向於創造新生。未來我們或許會處在一個可以從頭設計生物DNA,應不同的需求創造新生物的時代。其中一個可能的需求就是創造一種大清洗病毒來摧毀外星文明,徹底抹殺它們的生物圈。同樣的,他們也可以對地球做同樣的事。有兩種方式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一是調整病毒,使之摧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當所有生命消失後,外星人就可以在地球上培養外星模式的生命,將地球變成他們的殖民地了。第二種則是靶向滅絕,只針對某一種生物,比如人類,留下地球生物圈中其他的生物。
我們在地球上演化至今,我們依賴地球上獨特的自然環境,比如一定的氧氣含量,如果大氣中的氧氣比現在的含量減少哪怕一點點,我們也會很快滅絕;如果氧氣含量多了一點點,火的使用和燃燒會變得非常危險,而除了氧氣,環境對人類生存還有很多掣肘之處。對於外星人來說,改變地球使之成為與母星相似的雙子星可能和征服地球一樣簡單。只要科技達到一定水平,外星人可以向地球發射某種探針或者奈米科技,改變地球大氣,這樣就可以殺死所有既有生物,留下一個“新鮮乾淨”的,擁有適宜外星人生存的大氣環境的地球,成為它們的新家園。
6.黑洞與蟲洞
宇宙中沒有比黑洞更強大的力量。我們通常將黑洞視為質量巨大的無底洞,不會想要靠近分毫,但黑洞同樣可以被微觀地看待。微觀黑洞由於質量過小會非常迅速地蒸發,但或許某種科技可以使之更穩定。若是如此,這種黑洞襲擊的滅絕方式將是我們難以預料的。
黑洞將會因為引力作用被拉到地球的中心,不斷消耗地球的物質,直到抵達地核。然後它會繼續運動,不斷吸食物質,穿透地球,抵達地球的另一端。在所有物質都被消耗完畢之前,它會不斷地穿過地球,產生一個振盪週期。
另外一個選擇是蟲洞。蟲洞是連線兩個空間點的通道,雖然我們並不知道如果蟲洞真實存在的話我們該如何穩定它。我們通常設想建造一艘宇宙飛船,穿越蟲洞,到達另一端,但同樣你可以在一個星球的執行軌道前方開啟蟲洞,使一整個星球穿越蟲洞,到達另一個環境極端的地方,比如說太陽跟前,如果地球遭遇這樣的命運,所有生命都會灰飛煙滅。
5.馮·諾伊曼式宇宙探測器入侵
自我複製太空艦隊在科幻小說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最著名的橋段發生在《2001:太空漫遊》和其後的續集中,龐大漆黑的艦隊進行自我複製,並將木星轉化成了一顆恆星。其實,運用馮·諾伊曼式艦隊來完成宇宙層次的任務是非常高效的。如果外星文明製造了一個可以自我複製的宇宙飛船,那麼它就可以像病毒一樣分佈在各大星系,作為殖民和掠奪的根據地。
一些宇宙探測器可能是為了探索宇宙或者接觸外星文明而建造的,但它們同樣可以被用於戰爭。如果一個外星物種覺得另外一個物種是潛在的威脅,它們可以用馮·諾伊曼式的宇宙探測器在靠近的星際區域建造一個空間站作為根據地,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滅絕目標文明,比如干涉這一星系的恆星,製造一個毀滅性的耀斑,讓這個文明一舉倒退到石器時代;另一種方法則是輕推某個小行星,使它撞擊行星,帶來毀滅性的大滅絕;更甚還可以投放致命病毒,等等。
反物質的災難性後果人盡皆知,所有的物質如果觸碰到反物質,都會互相抵消,歸於虛無,如果外星文明有能力製造反物質,他們可以大量製造,並且投放向地球,地球不消多久就會灰飛煙滅。但同時,如果我們的技術足夠先進,我們也可以及時反擊。當反物質進入太陽系時,我們可以向他丟去一個小行星,讓爆炸送它回遙遠的宇宙空間。
3.末日可能(灰蠱)
這一假說當然不包括侵略,相較於毀滅世界,這個假說更多地指向一個有爭議的奈米技術研究。這個研究揭示了一種可能性:外星人可以創造一種馮·諾伊曼式的微型探測器,如果這種探測器被投放到地球上,它們會利用地球上的資源無止境地自我複製,地球可能在兩天之內被消耗殆盡。
重力是一個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好訊息是掌控重力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如臂使指的,壞訊息是科技先進到一定程度的文明可能真的有能力向我們的星系丟一個行星,造成毀滅性的後果,如果這顆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受到引力影響,地球的軌道會被打亂,被這顆行星牽引到遙遠的宇宙空間,遠離太陽,我們會很快被凍死,生命存活的唯一希望在地熱發源的深海,地表上的人類難以倖免。
1.光速小行星
這種可能非常簡單,也更可能被使用。加速一個物體到極高速,然後瞄準地球,就是一個宇宙級別的加農炮。這個物體可能是一個小行星,在我們發現之前就降臨頭頂。小行星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光速的小行星則更糟,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我們現在仍然好好活著,但這種事情可能已經發生過了,我們可能已經成功躲避過這種災難。
科幻小說裡最可怕的情節之一恐怕就是“外星人入侵”了,在被赫伯特·喬治·威爾士和好萊塢大片渲染了這麼多年,大家心裡都對一場可能性未知的入侵心懷恐懼。其實,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入侵地球,我們可能淪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好訊息是它們可能不會駕駛飛碟出現在地球上大肆掃射,有很多理由可以表明,外星人入侵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主要是因為沒必要。
除了地球,有大批遠距離低成本的行星可以供“外星征服者”探索。而壞訊息是如果真的有外星文明存在並襲擊了地球的話,我們可能在親眼見到侵略者的樣子之前就已經灰飛煙滅了。
害怕了嗎?讓我們來看看十種外星人抹殺地球文明的方式:
宇宙中最令人膽顫的事情之一就是伽馬射線導致的大規模滅絕了。這種大滅絕可以自然而然地發生,比如當一個黑洞誕生的時候,發出的輻射就可能殃及附近的行星。伽馬射線的爆發是司空見慣的事,我們經常可以探測到。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至少有一次由於距離過近而受到影響。但是外星文明有能力做到人為引爆一顆恆星,製造伽馬射線大爆發來毀滅地球嗎?
但是是調整恆星爆發的朝向,使伽馬射線精準瞄準地球是非常困難,乃至不可能的,所以很幸運的是,輻射地球這個方法一般是不可行的。但是如果它們真的這樣做了,由於伽馬射線是以光速傳播的,我們將連預警的機會都沒有,伽馬射線下一切都將蕩然無存,臭氧層首先將被毀滅,地表會暴露在宇宙中的紫外線輻射中;其後,一切生命都無法逃過伽馬射線的瘋狂破壞,在宇宙的偉力面前,我們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地球最終會撐下來,留下一片荒蕪的焦土作為外星人的殖民地。
這種推斷雖然是高度理論化的,但是目前看起來確有可能,這種構成中子星的物質被叫做“奇異物質”或者“奇異滴”。
中子星是死去的恆星,雖然質量和體積沒有大到可以坍縮成黑洞,但是可以產生引力,打破原子間的連結,構成一些不尋常的物質。其中之一叫做“中子態”,一種密度和重量大得匪夷所思的物質,就像一個茶勺上承載了成噸重的質量一樣。但“中子態”的產生並非“自願”,它是由中子星巨大的引力擠壓原子,使物質單純由中子構成而形成的。
但是在中子星核這個壓力巨大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一種理論認為,是一種密度更大的物質構成了奇異物質,這種物質是完全由夸克構成的,而且擁有兩種令人震驚的性質。第一,一種理論表示,中子星核外的區域是非常穩定的;第二,奇異物質可以將接觸到它的所有物質轉化成奇異物質。這意味著任何一個擁有奇異物質的外星文明都可以將其作為武器發射到別的星球,從而引發鏈式反應,將那星球上的所有物質轉化成奇異物質,生命也將不復存在。
如今的生物技術早已不再侷限於研究已存在的生物,而更傾向於創造新生。未來我們或許會處在一個可以從頭設計生物DNA,應不同的需求創造新生物的時代。其中一個可能的需求就是創造一種大清洗病毒來摧毀外星文明,徹底抹殺它們的生物圈。同樣的,他們也可以對地球做同樣的事。有兩種方式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一是調整病毒,使之摧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當所有生命消失後,外星人就可以在地球上培養外星模式的生命,將地球變成他們的殖民地了。第二種則是靶向滅絕,只針對某一種生物,比如人類,留下地球生物圈中其他的生物。
我們在地球上演化至今,我們依賴地球上獨特的自然環境,比如一定的氧氣含量,如果大氣中的氧氣比現在的含量減少哪怕一點點,我們也會很快滅絕;如果氧氣含量多了一點點,火的使用和燃燒會變得非常危險,而除了氧氣,環境對人類生存還有很多掣肘之處。對於外星人來說,改變地球使之成為與母星相似的雙子星可能和征服地球一樣簡單。只要科技達到一定水平,外星人可以向地球發射某種探針或者奈米科技,改變地球大氣,這樣就可以殺死所有既有生物,留下一個“新鮮乾淨”的,擁有適宜外星人生存的大氣環境的地球,成為它們的新家園。
6.黑洞與蟲洞
宇宙中沒有比黑洞更強大的力量。我們通常將黑洞視為質量巨大的無底洞,不會想要靠近分毫,但黑洞同樣可以被微觀地看待。微觀黑洞由於質量過小會非常迅速地蒸發,但或許某種科技可以使之更穩定。若是如此,這種黑洞襲擊的滅絕方式將是我們難以預料的。
黑洞將會因為引力作用被拉到地球的中心,不斷消耗地球的物質,直到抵達地核。然後它會繼續運動,不斷吸食物質,穿透地球,抵達地球的另一端。在所有物質都被消耗完畢之前,它會不斷地穿過地球,產生一個振盪週期。
另外一個選擇是蟲洞。蟲洞是連線兩個空間點的通道,雖然我們並不知道如果蟲洞真實存在的話我們該如何穩定它。我們通常設想建造一艘宇宙飛船,穿越蟲洞,到達另一端,但同樣你可以在一個星球的執行軌道前方開啟蟲洞,使一整個星球穿越蟲洞,到達另一個環境極端的地方,比如說太陽跟前,如果地球遭遇這樣的命運,所有生命都會灰飛煙滅。
5.馮·諾伊曼式宇宙探測器入侵
自我複製太空艦隊在科幻小說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最著名的橋段發生在《2001:太空漫遊》和其後的續集中,龐大漆黑的艦隊進行自我複製,並將木星轉化成了一顆恆星。其實,運用馮·諾伊曼式艦隊來完成宇宙層次的任務是非常高效的。如果外星文明製造了一個可以自我複製的宇宙飛船,那麼它就可以像病毒一樣分佈在各大星系,作為殖民和掠奪的根據地。
一些宇宙探測器可能是為了探索宇宙或者接觸外星文明而建造的,但它們同樣可以被用於戰爭。如果一個外星物種覺得另外一個物種是潛在的威脅,它們可以用馮·諾伊曼式的宇宙探測器在靠近的星際區域建造一個空間站作為根據地,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滅絕目標文明,比如干涉這一星系的恆星,製造一個毀滅性的耀斑,讓這個文明一舉倒退到石器時代;另一種方法則是輕推某個小行星,使它撞擊行星,帶來毀滅性的大滅絕;更甚還可以投放致命病毒,等等。
反物質的災難性後果人盡皆知,所有的物質如果觸碰到反物質,都會互相抵消,歸於虛無,如果外星文明有能力製造反物質,他們可以大量製造,並且投放向地球,地球不消多久就會灰飛煙滅。但同時,如果我們的技術足夠先進,我們也可以及時反擊。當反物質進入太陽系時,我們可以向他丟去一個小行星,讓爆炸送它回遙遠的宇宙空間。
3.末日可能(灰蠱)
這一假說當然不包括侵略,相較於毀滅世界,這個假說更多地指向一個有爭議的奈米技術研究。這個研究揭示了一種可能性:外星人可以創造一種馮·諾伊曼式的微型探測器,如果這種探測器被投放到地球上,它們會利用地球上的資源無止境地自我複製,地球可能在兩天之內被消耗殆盡。
重力是一個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好訊息是掌控重力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如臂使指的,壞訊息是科技先進到一定程度的文明可能真的有能力向我們的星系丟一個行星,造成毀滅性的後果,如果這顆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受到引力影響,地球的軌道會被打亂,被這顆行星牽引到遙遠的宇宙空間,遠離太陽,我們會很快被凍死,生命存活的唯一希望在地熱發源的深海,地表上的人類難以倖免。
1.光速小行星
這種可能非常簡單,也更可能被使用。加速一個物體到極高速,然後瞄準地球,就是一個宇宙級別的加農炮。這個物體可能是一個小行星,在我們發現之前就降臨頭頂。小行星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光速的小行星則更糟,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我們現在仍然好好活著,但這種事情可能已經發生過了,我們可能已經成功躲避過這種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