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weet146748067

      從麵包房到製鞋坊

      1900年,在德國一個叫赫爾佐格的小鎮的普通家庭裡,出生了一個叫阿迪的男孩。阿迪共有兄弟姐妹4人。父親克利斯多夫(Christoph)性情嚴肅,對孩子們的要求也很嚴格。19、20世紀之交時,編織業日漸凋敝,作為編織工的父親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改行,他成了一名製鞋工人。其實老克利斯多夫對製鞋一竊不通,但憑著努力與悟性,他很快就掌握了所有制鞋工具,甚至不那麼容易操作的複雜機器都在他手下服服帖帖。父親很快被提升為領班。

      阿迪的母親波林娜(Paulina)是一個體態微胖,脾氣和藹的中年婦女。她吃苦耐勞地經營著一間小洗衣店,那雙長期浸泡在鹼水中的手也因為使勁擰衣物而變得粗糙皸裂。雖然工作辛苦,母親卻很少抱怨。事實上,也的確很少有事情能困擾她。母親人緣很好,這個只有3000人的小鎮所發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閒暇時,總能看見她在家門口與路人愉快聊著。

      阿迪有一個叫魯道夫(Rudolf)的哥哥,後來的生活證明,這是一個具有商業天才的好助手。他總是能讓顧客心甘情願掏腰包,並使他們堅信這樁買賣值的很。但小時侯,魯道夫卻被手足們公認為最能胡扯,他們總不得不容忍他的聒噪--這一點也可能是從母親那兒遺傳來的。

      父親的勤奮和嚴格,母親的親切和熱忱,哥哥的商業頭腦,這一切都為阿迪未來的成功寫下了註腳。

      中學畢業後,阿迪也想學制鞋。可是父親極力反對,因為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地的鞋廠都陷入危機之中,鞋廠們即使大量裁員也只能勉強維持,有些甚至被迫關門。父親告訴兒子:製鞋這行當太不穩定了,你還是學做麵包吧!人們可以不穿鞋,但是總不能不吃麵包啊!於是,阿迪就成了一個麵包房學徒。

      每天凌晨1:30,阿迪都要一溜小跑,沿著一條100碼左右的鵝卵石路,到一間名叫威斯的麵包房(Weiss Bakery)上工。工作是簡單重複的。生火、揉麵、切面、放進火熱的烤爐。在破曉時分,把剛出爐的新鮮麵包送到鎮上各銷售點。然後回到威斯,打掃、沖洗、劈柴火。勞作18小時,晚上8點收工。工作即枯燥又辛苦。每每一回到家,阿迪就倒在床上飛快地入睡了。

      然而,阿迪的精力好象永不枯竭。平時雖然非常勞累,但每個星期天他都有興致和朋友們去戶外參加體育活動。這幫年輕人就象陀螺一樣,有無限的動力,就是不會停止。

      1917年10月17日是歷史上一個平凡的日子,對阿迪來說卻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一段時間的學徒終於有了成果--他拿到了威斯麵包房授予的資格證書,成績良。不久,阿迪應徵入伍。經過短期軍事訓練之後,被送往比利時前線。戰爭持續了兩年,以德國失敗告終。1919年,阿迪回到了更蕭條、更貧困的家鄉。

      阿迪不想再做麵包生意了,而退伍正是轉行的絕佳機會。經過一番思量,阿迪最終還是選擇了製鞋。製鞋是阿迪的夢想,他的直覺始終告訴他這是一個有前途的行業,時間證明阿迪的直覺是非常準確的。

      萬事開頭難。阿迪面臨的三大難題是:製鞋材料、廠房和工人。創業期間,他做麵包房學徒培養出來的韌性發揮到了極致。為了尋找最佳的製鞋材料,他幾乎跑遍了全國,有時候騎腳踏車,有時候坐火車。每次旅行總是滿載而歸--大包小包各種各樣的製鞋材料。為了儘快投入生產,阿迪說服母親波林娜把小洗衣店的鋪面讓出來放裝置,當時的裝置很簡陋,比如腳踏車發電廠--透過蹬腳踏車踏板來帶動磨盤磨鞋底用。這種裝備雖然比人力效率高,但對蹬腳踏車的人來說就太費勁了。阿迪最初僱了3個工人:漢斯、卡爾和約瑟夫。

      最初,阿迪沒有任何製鞋經驗,但象老克利斯多夫一樣,阿迪有很高的悟性。他師從卡爾和父親,但很快手藝就超過了兩位師傅,不管什麼樣的製鞋材料到他手裡都能物盡其用。

      阿迪設計的第一款運動鞋是帆布幫-黃皮底運動鞋,採用了鐵匠齊格林提供的鞋釘。很快,這種運動鞋就流行起來。生意越做越紅火。阿迪又多僱了兩個工人,並請姐姐瑪麗(Marie)負責收拾鞋子。他又在洗衣房牆上開了個門,把腳踏車發電廠搬到院子裡去,以擴大生產空間。

      1924年7月1日,兄弟倆註冊了達斯勒兄弟運動鞋廠。這也標誌著一個最終征服世界的品牌即將誕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曆1995年二月十六午時出生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