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頭經典影視剪輯

    出杆不直,應該從兩個方面找問題:第一,每個人的身材各不相同,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性。就拿小臂揮動來說,總有一個方向是穩定的,想拐都很難。我讓徒弟將雙臂水平伸展,然後小臂自然下垂,大臂繼續保持水平狀態。然後小臂左右擺動,就像木偶人那樣,大臂不動,只是讓小臂左右擺動。

    我問徒弟,你試試看,小臂除了左右擺動,還可以向其它方向扭動嗎?徒弟試了試,搖搖頭說,除了左右擺動之外,改變左右方向,向其它方向扭動,比如前後方向,很彆扭!我點了點頭,說:這就對了!之所以這樣,就是我們從會走路的那天開始,我們都是這樣揮動小臂的,時間久了,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方向感。

    那麼,我們在擊打檯球時,充分利用身體的這個自然優勢,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說,在你俯身準備擊球時,你就以木偶人的姿態,大臂水平伸直,小臂自然下垂,慢慢趴到球檯上,握住球杆,做剛才提到的左右擺動(注:此時左右擺動就成了前後擺動,即我們的正常運杆姿態)。我問徒弟,感覺怎麼樣?她說,很穩,而且很放鬆,大臂穩定,小臂一點也不緊張。我說:這就對了!

    第二,第一瞄準點和第二瞄準點必須重合。什麼叫第一瞄準點?就是前面我講的那樣,當你以自己所認為的最舒服的姿態趴在球檯上,小臂做前後擺動,那麼杆頭所指的方向,就是第一瞄準點。以此命題引申,我們應該相信,第一瞄準點是最可靠的,沿著這個瞄準點運杆、送杆,去擊打主球,出杆要想不直簡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什麼叫第二瞄準點呢?第二瞄準點就是你真正要擊打球檯上的目標球而去瞄準的點。徒弟問我,為什麼會有兩個瞄準點呢?我說:剛學臺球之初,我們很難將最理想的姿勢放在瞄準線上,大多數情況下,你趴下去杆頭所指的方向是a點,但你想要擊打目標球所在的位置卻是b點。許多人會將身體調整一下,刻意將杆頭調整到b點,但是,在送杆那一剎那,身體會暗示自己,結果杆頭還是打向了a點。

    比如:5分點直線打底袋,如果球杆送出去後,目標球打在了袋口左角,就說明你的第一瞄準點a點就是左角那個位置;如果目標球打在了袋口右角,那麼你的第一瞄準點a點就是右角的位置。即使你刻意調整了姿勢,但身體的暗示並不會聽你的話,這一點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忽視了的問題。出杆不直,其實就是大腦指令和身體暗示語不協調的緣故。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首先,你面對b點站立,身體戰正,別像歪脖子柳樹那樣,斜著頭看。然後以最舒服最規範的姿勢俯身,俯身後發現杆頭所指的方向a點跟b點不重合,那就站起來,以右腳為軸,左腳帶動身體,調整角度。畢竟a點和b點的差距一般僅在毫米範圍內,所以調整身體角度也只是微調。反覆調整,直到a點和b點完全重合,那麼,恭喜你!你可以閉著眼睛去擊打檯球了,困擾在你腦海裡許久的出杆不直問題也不過是浮雲!

    附圖:

    這是針對後手不直、亂撇、主球打點不準、瞄左打右以及瞄右打左的一個檢測方法。

    擊球后,球杆碰到右邊的球,表示後手向內拐,碰到左邊的球表示後手向外拐;運杆結束,小臂後拉作“後停”動作,如果後手向外拉時,杆頭就會碰到左邊的球,向懷裡拉時,就會碰到右邊的球。還有一種更嚴重的現象,就是後手向外拉,送杆時,球杆畫出一個側弧線,然後又向外撇,那麼,後拉先碰左邊的球,送杆又碰右邊的球。

    練習這種球型時,先用食指蘸一些巧克粉,然後在球檯上標記兩個固定點:一個點是擺放目標球,另一個點是擺放主球。所以,這兩個點的連線是對準進球袋的。

    然後,擺放目標球和主球,再在主球后邊兩側擺放四顆“檢測球”,並標記好位置,以防送杆失誤後便於恢復球型。

    剛開始打不進目標球是正常的,這是因為長期出杆不直的人會有視覺誤差的原因,在目標球的進球點上會瞄中心點偏左或偏右一點,然後靠出杆時拐手來修正,所以,剛開始出桿直時,目標球反而進不了袋,當視覺逐漸恢復正常後,目標球上的進球點也就可以瞄準了,那麼目標球就可以在出杆筆直的情況下應聲進袋!

    在這裡,我建議找個朋友在正前方來幫忙擺放目標球,並同時檢查袋口、目標球、主球,以及你的球杆和後手是否成一條直線,還有就是主球的瞄準點是否在主球的正中心。

    建議每組練習15顆球,然後換對手練習,你擺放目標球,在糾正對手練習過程中,可以琢磨出杆的動作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辨別渣兔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