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領略非洲風情
-
2 # 野草的沉思
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是個著名的木匠皇帝。他的木工手藝相當不錯,可是執政上卻是一塌糊塗。他寵信太監魏忠賢,不僅讓魏忠賢做了太監中權力最高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還把明朝最大的特務機關一東廠,交由他孕管。魏忠賢一時權傾朝野。文武大臣都怕他巴結他,在他周圍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閹黨"。官員們稱他為"九千歲",還紛紛在各地為他建起“生祠",活著便把他當神仙供奉起來。魏忠賢任用奸佞,排斥打擊忠良。使本來就已經危機四伏的明王朝,更進一步腐朽糜爛,搖搖欲墜了。
崇禎是個想有作為的皇帝。他想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明朝的覆滅的命運。他深知魏忠賢之禍害,所以上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罷了魏忠賢的官,把他趕出了京城。並把他的心腹黨羽一個一個地都殺掉了。魏忠賢也畏罪自殺了。天下為之一振。雖然崇禎最終並未能挽救明朝的滅亡,但他罷殺魏忠賢這件事,無疑是正確的。
-
3 # 笑嘗歷史百態
“忠貞可計大事”這是天啟皇帝臨終前給魏忠賢的評價,也是對崇禎的交代。這啥意思勒?
就是說魏忠賢為人忠貞,關鍵時候可以用來商量大事情。
我們都知道魏忠賢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貪汙,中飽私囊,吸血鬼。但是如果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去從另外一方面看待問題,你就會發現有不一樣的結果。
無論是歷史也好,或者是文人墨客也好,站在的角度往往是天下百姓,或是受害者,如果我們就這個問題從國家機器運轉來看,那麼魏忠賢該不該殺?
先看一張明朝財政收入的表
而魏忠賢掌權期間正是天啟6年 7年,大家會發現幾個問題:
1、遼餉明顯上漲
2、田賦收入佔比明顯下降
3、鹽稅,關稅明顯上漲
那麼這三點說明了說明問題勒?能不能看出魏忠賢的能力?答案當然是可以。
1、明朝末年內部戰爭爆發的導火索的原因之一就是遼餉供應不足,導致士兵叛變。魏忠賢知道軍隊乃是國家重器,是應該優先考慮的,所以遼餉就前後比較,明顯上漲。
2、田賦佔比明顯下降,魏忠賢雖為吸血鬼,但是知道老百姓也沒餘糧,並沒有在這方面下工夫,知道竭澤而漁後果
3、隨著鹽稅,關稅的上漲,魏忠賢將手伸進了代表東林黨人利益的江南集團。經濟重心開始向江南轉移。這也是為什麼東林黨對魏忠賢如此痛恨的原因。
4、歷史書誰寫的?當然是以東林黨人為代表的文人墨客。
S0....歷史上留下的全部是負面評價,沒有一個正面的。
5、隨著魏忠賢的倒臺,無論是遼餉還是關稅,鹽稅,都突然下降,為後來的戰爭埋下隱患。
對於魏忠賢來說,之餘老百姓該殺,之與國家機器來說,該重用。
魏忠賢就好比現在很牛的採購總監。對於公司來說只要產品好,不損害公司利益,你其他的油水或者欺壓下屬,啥事沒有。
-
4 # 關東俠客
崇禎皇帝本是個皇子是無緣繼承皇位的,天啟皇帝無子,按照“兄終弟及”的法統幸運的登上皇帝寶座。此時崇禎皇帝是有一手好牌的,關外後金和明朝作戰並沒有討到多少好處,國內農民起義也沒成僚源之勢。天官皇帝重用的魏忠賢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在治理國家能力上還是比較歷害的。至少能夠整到銀子保障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天啟皇帝臨終前還矚託崇禎皇帝重用張氏和魏忠賢。崇禎皇帝自幼生活在權力旋渦中,缺泛安全感性格暴虐不相信任何人。從他上任伊始就和魏忠賢產生衝突,新皇上任三把火,為顯示自己的英明神武,首先把魏忠賢拿下,東林黨們代表著江有大地主和資本家的利益,他們清楚的認識到只有搬倒魏忠賢才能保住自身的利益。東林黨羅列了魏忠賢十幾罪狀。東林黨們是一群書生除了內耗之外沒有實際才能,給祟禎皇帝連出昏招,增加農業稅,取消商業稅,裁撒驛站,導至驛丁出身的李自成失業參加農民起義隊伍。當崇禎皇帝對朝臣也不信任,在位十八年換了五十個首輔沒有一個穩定的領導班子,政令朝行夕改導至國內農民起義遍地,關外對清作戰連連失利。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侯祟禎皇帝才認識到當初殺掉魏忠賢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然而一切都為時已晚!
回覆列表
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雖有貪汙,結黨營私。但對皇帝忠心。施政大綱方針對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是有利的,首先取消百姓強加過度的賦稅。向南方富商徵收鹽、鐵稅關稅商稅等。觸碰了東林黨南方集團的利益。當時明朝九邊糧餉充足,還沒激化嚴重社會矛盾。祟禎殺了魏忠賢,東林黨上臺裁剪關寧軍,九邊反而嚴重缺糧餉。增加百姓賦稅,裁掉驛站人員,社會矛盾開始激化。魏忠賢死前曾說:東林黨誤國,不可全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