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opoka
-
2 # 朱小朱日常生活
現在這個社會。手機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手機不斷的更新不斷的出新。主要看自己對手機的需求有多大。一般在兩年到三年。 如果經濟基礎好一點 對手機要求高也可以一年一換。 土豪另算。 總歸。 根據自己自身。 選擇吧
-
3 # 小付同學o
現在的手機更新換代太快,現在的人也大都喜歡跟風,所以好多人的手機都是一兩年換一次,有些甚至一年換兩次,但有那麼一些人三四年不換手機,這些人是為什麼呢?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二是年齡不同需求不同。好多的老年人退休在家,閒來無事也喜歡玩玩手機,看一些新聞什麼的,但是大多數的老人對手機效能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聽戲聽歌、看新聞打電話就行,所以一般來講,老人家的手機壽命很長,又沒有那麼多需求,自然是能用就不換了。
還有好多初高中的學生,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有限,手機的使用壽命也很長,所以除了那些家裡有礦又追求時尚的學生,一般是不會頻繁換手機的。
三是理性消費的人。這些人往往手裡有錢,對手機效能要求也不低,但是不跟風,理智型消費。他們覺得手機就是一個工具,只要可以滿足需求就可以,沒必要跟風隨大流別人換我也換,只要手機還能用就儘量不換新的。
最後一種是覺得現在的手機都差不多,換了跟沒換一樣的人。現在的手機不管是在配置上還是外觀上都沒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就有那麼一些人在等待著下一場手機革命。
-
4 # 手機使用者51955218854
只要自己認為滿足自己的使用要求,就沒有必要更換,求新永遠也跟不上,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太快了,效能滿足使用要求就可以。
-
5 # 天才小明同學
首先給你介紹一個定律
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資訊科技進步的速度。
儘管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摩爾定律仍應該被認為是觀測或推測,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自然法。預計定律將持續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然而,2010年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的更新增長已經放緩在2013年年底,之後的時間裡電晶體數量密度預計只會每三年翻一番。
摘自百度百科·摩爾定律
平均1到兩年就會更新迭代一次,無論是手機,還是晶片,都在不斷地研究,進步。
例子:1999年的時候軟盤最多就儲存多少K而現在已經可以儲存多少個T
手機如果能繼續使用就不用換手機,滿足當下需求何以求天下無雙,人的慾望在不斷地使人進步,在慾望中也要區別,自己是否需要,手機會經歷,流暢 ,卡頓 ,非常卡,並不是他的效能降低了,而是你執行的東西都在進步,不信你試試,現在的QQ卡頓你可以找一下2010年的QQ安上你就會發現流暢了很多,以此論推。
-
6 # 乾點事兒
喜歡追新 資金充足 一個月甚至一週換一次都無所謂 資金不充足 √手機無所謂的 用到壞了再換也不遲啊
回覆列表
上大學才擁有人生第一個手機,到現在快7年,換了6個手機,分別是三星--Nokia--Nokia--HTC--iphone--HTC。
手機更換的書面理由有:經常摔得黑屏了、打球被球砸壞螢幕了、學期結束手裡攢了點錢、受不了安卓刷機卡頓刷機了、受不了iPhone不能雙卡和小螢幕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不管什麼理由換手機我都是一年左右的時間更換一個,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個人性格問題,女朋友說我經常換東西,現在就剩沒換她了。
換手機這種事情是多方面考慮的,單純從技術更新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真的好難啊。
就近一點說吧:(具體順序不記得了)
比如WP系統出現在手機上的時候我就想試試,但囊中羞澀。
比如1020這個能打電話的相機出現的時候我想用了拍照看看,但囊中羞澀。。
比如當我有ip5看到5s剛出的時候,對指紋和64位 A7晶片充滿了好奇,但囊中羞澀。。。
比如我看到M7、M8的後置攝像頭和機子外形材質的時候心裡也開始長草了,但。。。
再比如SONY的Z出三防系列,我也想試試,但。。。
還有三爽也出三防S5的時候,我也。。。
當錘子出現的時候,我完全把持住了。
我覺得要是對手機有興趣,但又不是什麼發燒友或者壕的話,基本是一年到一年半更換一個旗艦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