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
2 # 在我心野
首先從身體健康方面,讓孩子多接觸運動方面的專案,多做有氧運動,在早晨和傍晚時分跑步,打籃球或者羽毛球,但不宜過度劇烈運動,以免適得其反。其次在興趣愛好方面可以在暑期加以強化,著重培養,可以送孩子參加少量的興趣班,宗旨是讓孩子不要有壓力,在快樂中成長起來,但如果孩子實在是反感不想學,可以換個專案,或者暫時不接觸,以免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暑期時間比較充裕,可以制定一個暑期安排計劃表,合理規劃專案,比如早晨大概什麼時間起床,運動一小時左右,進食早餐,然後練習書畫,寫字,算數,摺紙,小手工等...上午如果有興趣班寫入計劃,午餐休息一會,下午可以看看電視,玩玩玩具;傍晚運動時間,晚飯後可以鞏固,溫故一下以前課堂知識。在有計劃但不至於太累的氛圍中度過,當然孩子很難自覺遵守,這得靠大人不斷監督引導。
孩子的營養餐也可科學合理編排,以周為單位,可以參考幼兒園營養餐的設定,夏季瓜果蔬菜正當豐盛,使一年當中消耗能量大的孩子吃得有營養,增強體質,身體打好底子,這點也非常重要。
以上是在家裡給孩子所做的暑期安排,還有很多家庭騰出時間帶上孩子到各個地方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在選擇目的地上,既要有連貫性,也要有教育意義,比如歷史遺蹟,科學場館,農家生活,名人故居等,既豐富了課外學識,增長了孩子閱歷,也能培養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的能力,讓他(她)在快樂中度過一個有意義,回味無窮的暑期。
其實,讓孩子快樂度過暑假,最核心的價值在於父母的親身陪伴,這是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最後希望那些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孩子能和父母團聚在一起,這個暑假不再孤單!
-
3 # 鵜鶘心理
孩子們盼望的假期到了。估計很多家長會因此犯難,孩子在家真的有點讓人頭疼,還是送到學校裡讓老師去管教省心。但是幫助孩子安排假期,是任何一個家長都無法逃避的實務。作為一個兒童心理學工作者,我有以下建議:
第一:樹立目標,制定計劃。比如人際交往方面,學習方面,身體素質方面,家長首先和孩子溝通一下,讓孩子說說自己內心的想法,家長就可以創造條件讓孩子滿足。孩子喜歡唱歌畫畫家長可以報一個特長班,拓寬孩子的靠能力,然後看看有啥比賽,可以讓孩子經歷經理。家長要陪同孩子運動運動,可以跑跑步打打羽毛球。孩子可以靠這個假期補一補自己的弱項,然後看一些有用的書籍。
第二:放下學業,走進自然。難得的假期,應該讓孩子走進自然,或者去旅遊,或者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增進孩子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
第三:尊重孩子意願,結合現實實際。
近年來,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完全吞沒了他們的童年,有些家長甚至連假期都不放過,可是這樣真的能幫得到孩子嗎?孩子們真的會感到候期的快樂嗎?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個問題,關注自己的孩子就行,不需要去揣測別的孩子如何。
首先,孩子的學習,父母做規劃是必要的。每個家長有自己的規劃,沒有哪種是標準答案,主要看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孩子學習不一定就不快樂嗎?關鍵是方法的引導上是否正確。
這個跟學習的方式有關,跟學習的內容也有關。我知道國內有個私人學堂,那裡面的孩子是大年初一都學習,而且很快樂。
另外,對於學習跟不上的孩子來說,假期的預習非常重要。適當地熟悉課本,能夠讓本身對學習感到困難的孩子重新對學習煥發新的信心。當然,如果有部分家長擔心孩子預習了上課就不聽課了,那麼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品格方面需要提高了。如果孩子會了也不聽,不會也不聽,那麼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下,孩子的學習情況不會太好。
這裡說到預習,不是說孩子就一定要去補習班學習。其實預習並不難,每天在家就可以完成。所謂的預習,其實就是自己嘗試著去熟悉課本。如果孩子一開始抗拒,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預習。記得隨時記錄沒有掌握的地方,理解不是很好的地方,爭取幫課本的練習完成。做到這一點,預習的任務就完成了。
最後,變換一些方式來學習,對孩子也有好處,比如跟孩子玩講故事比賽,對孩子的語文方面會有好處;做一些數學方面的計算比賽,同樣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不要是一味的逼迫。
總結一下,當孩子在某個方面出現完成不了的時候,不要輕易地反覆訓練,而是首先發現問題,然後想著換種方式解決。如果一個方法你讓孩子練了十遍沒有效果,那麼就應該換種方式了。
同時,補習不一定就能收到效果,關鍵還是調整孩子的情緒。如果大人都覺得累了,那麼孩子肯定覺得更累。那麼這時候應該思考的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而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