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歷史

回覆列表
  • 1 # 一個歷史過客

    1162年,隨著漠北草原上黃金家族的誕生,世界的格局在那一瞬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隨後開始征伐各地,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在元朝帝國的歷代皇帝中,卻從來沒有挖據出一個陵墓出來,元朝的皇帝都埋在了哪裡了呢。

    元朝皇帝同時還擔任著整個蒙古帝國的大汗,因此,元朝皇帝駕崩之後,需要按照蒙古大汗的禮儀下葬,而不是按照中國皇帝的禮儀下葬。而蒙古大汗的葬儀恐怕是世界上少有的環保安葬方式。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到了忽必烈這輩才定都北京。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前叫汗國,皇帝叫大汗。

    一開始,大汗死了以後,葬禮非常隆重,陵墓也很有規模。但因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特別是打起仗來,經常東奔西走。活人可以走,大汗的陵墓卻搬不走。

    這樣一來,死去的大汗多被敵人刨墳掘墓,搶光墓中財寶再戮屍揚骨,非常悲慘。後來,蒙古人就吸取了教訓,大汗死後採取保密葬法,讓人找不到大汗的陵墓。

    遊牧民族崇尚自然,認為死後迴歸自然是最好的,所以皇帝死後都採用密葬的形式,一來完成了迴歸大自然的願望,二來蒙古雖然佔據中原,但是仍然保持了一定的遊牧民族的本色,遷徙不定,為了防止遷徙之後先人陵墓不被破壞,於是都不建立陵墓。

    據說元朝皇室,他的墓葬埋葬的時候是將一個,大的樹木從中間剖開,然後挖空之後,將元朝皇帝的屍體處理之後,放入大叔的,中間,兩數合起來做成樹冠,而深埋於地下,至於是否有陪葬品,不得而知,然後,再將,墳墓風水用馬蹄踐踏,踐踏完之後再,墳墓的上面再種上草,甚至不排除也種上樹木等一些東西,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甚至可能會殺死,建墳墓的人,所以這樣一來,就再也不會有人知道墳墓具體埋在哪裡了。

    事畢在埋藏地宰殺一頭小駱駝,然後一同帶來的母駱駝會悽慘地嚎叫,並且會記住這個地方。來年祭祀的時候會再把這頭母駱來,到了宰殺小駱駝的地方,母駱駝會流淚,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埋藏的準確地方了。

    總結:元朝皇帝這樣做不得不說是非常聰明的,皇帝不留皇陵,盜墓賊就根本無從下手啊。不過元朝皇帝是不是確定真的沒有皇陵也不好說,說不定只是藏得好,目前沒找到呢。

  • 2 # 文史青城君

    古代的中中國人,尤其是社會貴族是非常注重喪葬儀式的。正所謂“事死如事生”。貴族們都希望活著的時候享盡榮華富貴。死後再在另一個世界繼續過錦衣玉食的生活。因此,在漫長的古代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厚葬之風。至於皇帝和皇族更是恨不得把金山銀山都搬進陵墓中陪伴死後的自己。所以從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幾乎所有朝代都留下了不少皇陵遺蹟。但到目前為止,中國元代帝王的陵墓卻沒被發現。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與當時蒙古族下葬的習慣有關。眾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習俗與傳統的中原習俗有較大差異。

    據史料記載,古代蒙古人有不宣揚大汗陵寢的習慣。大汗死後,就選一塊上好圓木剖開,挖出人形凹槽,把大汗的遺體放入槽內,將兩塊圓木合攏。然後,用三道金箍扣住,扣好後深深埋在草原上。對於新埋好的“墓地”要派兵看守,等到來年新草長出,墓地一帶不留任何痕跡時才撤走。這樣的喪葬習俗能夠確保仙逝的大汗不被世人所打擾。

    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蒙古貴族依然保留了其傳統的喪葬習俗。這種葬制不但帶有神祕色彩,而且也是防止盜墓的最好辦法。由於下葬時沒有留下痕跡,年代又過於久遠,茫茫草原無處可尋。所以直到今天,元代皇帝的陵墓沒有一個被發現的。

  • 3 # 陳紫日

    元朝皇帝死後怕被掘墓,所以讓人在大漠裡埋葬,然後把掘墓人全部殺死陪葬,用馬踏平,種上樹,多年後誰也看不出來誰也找不到了。

  • 4 # 藍山文案

    從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算起,一直到末代皇帝溥儀結束,這期間中國歷史一共出現了400多位天子。除了那些比較厲害的皇陵沒有被髮掘,其他的皇陵多數都已經發現或者已經被盜,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沒有一座元朝皇陵。千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元朝皇陵,但至今都沒有發現一座元朝皇陵。為什麼找不到元朝皇陵?

      索性,他們就在寢陵地面,人為打造一個豪華的地面建築,大老遠就能看見。反觀元朝的皇帝,挖個坑隨便一埋,馬踏一遍,第二年野草生長出來,誰知道地底下埋著個皇帝?缺少必要的標誌,就算有一張地圖在手裡,恐怕也難以在漠北確定方位。

    【三】施行薄葬。元朝皇帝的這一點值得肯定,明初學者葉子奇的《草木子》有過記載,說是元朝皇帝下葬只是找來一根直徑大一點的金絲楠木,豎切兩半,中間鑿空,剛好放一個人進去,最後合上,在兩頭和中間用黃金圈固定。

      金絲楠木+黃金圈,對於普通人來說,算得上是厚葬,不過相較於其他動輒挖一座地宮的皇帝來講,非常節省了。

      這一套操作下來,基本上都不會多出新鮮土壤,還怎能知道葬地在哪。

  • 5 # 趙M的訊息

    《元史) 記載成吉思汗葬於“起輦谷”,元代其他皇帝所葬地也皆在此。但該地今在何處,眾說紛紜:

    1、有人認為在今北京西房山;

    2、有的說潛埋于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北的祁連山;

    3、有的說在河套外騰格泊西北;

    4、有的說在克魯淪河之側。

    5、清末民國初年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認為在伊金霍洛:“以伊金霍洛為成吉思汗陵;陵墓三十里,四周皆沙砣,近旁為遊泥河,蒙人名曰忽幾爾閣溝,即起輦谷也。”

    6、還有一些學者(主要是外蒙古的)認為起輦谷必在其漠北創業之地。

    關於蒙元“深葬不墳”的情況,葉子奇《草木子》一書記載:元朝皇帝死後,不用棺槨.也無殉葬品。只是“用木二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挖一深坑埋人,不起墳堆。“葬畢,以萬馬柔之使平。殺駱駝子在其上,以幹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時,則以所殺駱駝之母為導,視其躑躅悲鳴之處,則知葬所矣。”這些說明,蒙古帝王葬後都有滅跡、不留墳塋的習俗。

  • 6 # 天藍楓葉

    元朝皇帝下葬用的棺材是楠木,削成身體大小,體積非常的小,只能放下一個人,墓葬的方式非常簡單。當然選擇墓坑也是非常獨特的,挖土的次序也非常規則,不可以亂放,剩下的土也不能放在墓室旁邊,必須丟的遠遠的,不能讓任何人發現,看守陵墓的人也要一直看守。但是元朝看守陵墓的人只能生活在五里外,不封不樹,看不到植物,也沒有墓碑,更不留墳頭,非常簡單。幾年過去之後,當年下葬的地方會長起草來,跟四周沒有什麼兩樣,就算是看守陵墓的人也不知道在哪裡。

    在《馬克—波羅遊記》中有對成吉思汗陵墓的記載:“一切韃靼人,他們的第一個主人死後,都應葬在阿爾泰的山上,在運往阿爾泰山的過程中,護送的人要將遇到的一切人作為殉葬者,足足殺了兩千多人。”由此可見,元代皇陵是一個非常祕密的存在。

  • 7 # 歷史百家爭鳴

    一般來說皇帝死後都有個陵墓,像有名的有明孝陵,明十三陵,這都是明朝皇帝死後的葬身之地。可明朝之前的元朝就奇怪了,他們的皇帝死後有葬身的地方,但人們卻不知道在哪。

    元朝皇帝死後葬在哪,是個歷史迷案。有人說元朝皇帝不讓人知道葬在哪,是為了避免有人盜墓。像成吉思汗死後,就沒有人知道他葬哪,而且成吉思汗為了掩人耳目,還弄了不少假墓來騙要找他墓的人。據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崩,“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這辦法也是厲害,把人葬下去以後,就讓萬馬奔騰,踏平這塊地方,等到草長完以後,就在墓葬地殺死一頭小駱駝,這時,陪伴這頭小駱駝前來的母駱駝就會十分悲痛地號叫,並且記住這個地點。第二年來有人來祭祀的時候,就把這頭母駱駝牽來,如果在殺死小駱駝的地點,母駱駝就會悲痛地流淚。這樣,前來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確切地點。不過這辦法有個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母駱駝死後,就沒有人能找到陵墓在哪裡。

    元朝的皇帝不是沒有陵墓,而是沒有人能夠找到。

  • 8 # 拓跋飛翼

    元朝皇帝的陵墓真的不知道在哪裡

    元朝皇帝的墓葬到目前沒有發現一座,所以說元朝皇帝的墓葬真的不知道在哪裡。至於那些推測,在沒有驗證前都沒有必要去說的。

    元朝皇陵為何至今沒有被髮掘呢?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很特殊的一個朝代,帝王死後埋在何處?成了後人追尋的謎團。這個主要原因是元朝的喪葬制度和漢人不同,他們採用的是“密葬”,也就是深埋不見墳的習俗。這個習俗從成吉思汗開始,一直延續到整個元朝滅亡。據明朝葉子奇《草木子》記載: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元朝帝王採用這種密葬方式,當世的人都很難找到墓葬,更何況後人了。

    飛翼君言:作為一個王朝,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神祕、血腥的王朝。直到今天,沒有找到一個元朝的皇陵,這個真是一個歷史的奇蹟。

  • 9 # 昨夜夢迴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於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被朱元璋率領的農民軍推翻,歷時98年,相對來說,元朝的統治時間比較短,但是也傳了5世11帝,可不管怎麼樣,只要當了皇帝,死後定然會有專人負責安葬。

    史書記載:元諸帝均葬於漠北。

    意思很明顯,說是元朝皇帝的陵墓,全都在漠北。然而八百多年過去了,竟然沒有發掘出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難道不覺得可疑嗎?

    比如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已經挖了的有明確記載,沒有挖的也都找到位置,唯獨元朝皇帝的陵墓,為什麼找不到呢?

    存在即道理,我想,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

    一是地處偏僻沒有特殊標誌。

    漠北是個很籠統的概念,包含的地區非常大,《史記》中說北匈奴逃走的地方就是漠北,大明朝定義為蒙古的住處為漠北,清朝把外蒙稱為漠北。所以這漠北的具體位置究竟在哪裡,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斷定的是,元朝皇帝的寢陵漠北,絕對是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那麼要怎麼找?去過北方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和漫天黃沙,四面八方長得真差不多。

    還有,元朝的皇帝陵墓,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才剛剛登基呢,就著手準備後事,比如唐朝的開山為陵,直接開鑿一座大山當作寢陵,這樣一個浩大工程,在沒有機器的古代,至少需要數萬人,更何況,尊貴點的后妃們死後,也要丟進帝王寢陵,又得重新開啟,加之送葬隊伍異常龐大,訊息定然會走漏出去。

    索性,他們就在寢陵地面,人為打造一個豪華的地面建築,大老遠就能看見。反觀元朝的皇帝,挖個坑隨便一埋,馬踏一遍,第二年野草生長出來,誰知道地底下埋著個皇帝?

    缺少必要的標誌,就算有一張地圖在手裡,恐怕也難以在漠北確定方位。

    二是元朝皇帝喜歡密葬。

    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國,他們逐水而居,且為了活著,部落之間經常為了肥美草原幹架,因此仇家比較多。

    仇家多了,就害怕死後不得安寧,被刨出屍骨鞭打一頓,所以他們講究的是祕密安葬。

    既然如此,生前大興土木顯然不行,只得在臨死前,找幾個心腹,告知他們埋葬的地點,或者由臣子們商議埋在哪裡。

    據說成吉思汗鐵木真,征服西夏後,看上西夏的王妃,強迫她侍寢,還喜歡玩情調,可西夏王妃忒‘鐵齒銅牙’,一口咬掉了鐵木真的那傢伙。

    非專業人士,強制閹割,死亡率是很高的,例如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就曾找來100個童男,結果死了90多個,剩下的也都行動不便。

    西夏王妃當然是非專業中的業餘人士,鐵木真‘豔福’變‘閹服’,無力迴天,叮囑部將祕不發喪,密葬了事,萬一哪天被人發現了,真的很丟臉!

    三是施行薄葬。元朝皇帝的這一點值得肯定,明初學者葉子奇的《草木子》有過記載,說是元朝皇帝下葬只是找來一根直徑大一點的金絲楠木,豎切兩半,中間鑿空,剛好放一個人進去,最後合上,在兩頭和中間用黃金圈固定。

    金絲楠木+黃金圈,對於普通人來說,算得上是厚葬,不過相較於其他動輒挖一座地宮的皇帝來講,非常節省了。

    一根金絲楠木,運送到漠北,挖個十來米的深坑,放進去,烈馬踏平墳頭。

    這一套操作下來,基本上都不會多出新鮮土壤,還怎麼去掘墳?歷史學家倒是想,可是他們的技術沒過關啊,盜墓賊這方面的技術還行,但是隻為了三圈黃金,跑到漠北受那罪?收益還抵不了經費嘞!

    最後囉嗦一句,忽必烈滅南宋後,指使西夏人楊璉真珈盜掘南宋諸皇帝、皇后陵寢、公侯卿相墳墓,還把宋理宗的頭蓋骨,做成酒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過生日送什麼禮物?